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节 辅之以银行信贷结构经营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实施先行性的信贷政策,力避经济周期负面裹入效应影响

  产品会有产品的生命周期,产业会有产业的发展周期,经济发展也会有其高潮和低谷。作为银行,欲使信贷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除了要对一个个具体的借款人进行严格的授信管理和监控外,从更大的方面上看,更需要充分认识自身所处社会经济发展的周期变化,冷静地把握处于经济发展周期不同阶段各类经济活动主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附表4.14即为处于经济发展周期不同阶段企业和银行常见表现特征);既要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不失时机地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客户投放信贷资源,又要在经济处于繁荣期顶端前或在经济过热时在总量和结构上有所控制地投放信贷资源,通过形成和实施先行性的信贷政策,力避经济变化周期负面里入效应影响,避免大面积或系统性的信贷风险出现,最大可能地获取信贷经营效益。

  Minsky在其著名的信贷周期理论中(1972,1993)明确指出:在无效市场前提下,银行的贷款凖备金不仅不会逆周期修匀收益,反而会顺周期变化:在经济过热时扩大信贷而在经济收缩时削减信贷,加剧宏观经济的膨胀或收缩,这种顺周期效应的货币传导机制是流动性的可获得性,通过商业银行自身的凖备金操作和货币当局的监管两个渠道实现。商业银行内部的传导表现在:经济繁荣时,借贷双方都轻视潜在的系统风险,企业会提高债务/股权比例,银行则降低坏帐凖备提取,整个银行业的行为会形成羊群效应,造成信贷过度扩张,实际的回报和利润将低于预期;一旦经济受到冲击,流动资金来源减少,企业债务状况恶化或坏帐冲销的可能性上升,银行随即会调低对企业信用评级,增提坏帐凖备,收紧贷款发放。从监管角度看,当银行系统性风险上升时,货币管理当局会提高坏帐凖备要求,进而加剧银行信贷收缩;而在经济繁荣时则放松银行坏帐凖备要求,助长信贷扩张。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9)对主要工业国家的银行考察后发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贷款标凖相对比较宽松,事后基础上的凖备金系统往往不能及时识别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相反,如果加入较多的预期性分析,则可以及早发现贷款行为和贷款质量的变化,因而主张采用预期分析法作为风险管理的预期性工具。

  (二)形成周密的内部信贷风险控制环境,力争将信贷风险压抑到最低程度

  控制信贷风险既要有程序上的制约因素作用,更要有银行内部环境上的系统约束影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分析信贷风险的成因时指出:不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信贷风险的成因之一。一间银行只有真正形成了自然人化的信贷风险控制环境,才可以说该银行真正具备了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关键基础,否则,欲想把信贷风险控制在预期之内就将会十分困难。在形成周密、协调、制衡的银行内部信贷风险控制环境上,能否建立以下的一些系统则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1)严密的信贷风险评价系统。银行贷款发放的类别、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围绕着不同种类、不同客户的贷款,银行必须建立包括程序、方法、组织等内容在内的信贷评价系统,以此为信贷资金的贷放提供基本依据。

  (2)适时检讨的信贷政策系统。任何一间银行的信贷政策都是建之于一定的市场条件、竞争取向和自身的资源基础之上的。所以,当市场条件或自身的资源状况有所改变、业务策略有所调整后,其本身的信贷政策也应当适时地进行检讨和改变。这种信贷政策的检讨可以是定期进行的,也可以是不定期进行的,关键在于能体现出银行在发展、资源配置、风险控制以及收益方面的整体经营需要。

  (3)灵敏的信贷资信系统。无论是掌握市场变化,还是瞭解包括集中程度、行业分布内容在内的信贷组合结构,抑或是具体客户的信用状况变化乃至抵押担保安全程度的增减,银行都需要建立起灵敏的信贷信息资信系统,以此为银行信贷资金运动的全程监控和业务管理提供支持。

  (4)客观的信贷业绩评定系统。银行各营销单位所拥有的资源基础、客户结构、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并不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如何对不同的营销单位提出业绩要求及如何进行业绩评定,势必会对各营销单位的行为模式、努力程度等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必须依据各营销单位的内外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客观地进行业绩评定,让各营销单位在不同的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银行内外资源的最佳结合。作为拓展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银行信贷业务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5)以效率为导向的信贷薪酬系统。不同的信贷薪酬制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信贷经营结果。因此,是实行市场扩张为主导的信贷薪酬制度,还是实行力求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拓展相统一的薪酬制度,最终给银行所带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前一种信贷薪酬政策会换来一时的市场份额,但却不一定赢得应有的效益;后一种薪酬制度所体现的是效率的导向,欲求得银行的长久发展无疑是一种应当肯定和坚持的薪酬制度,所以,应以此为原则,系统建立起可从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起、直至信贷内外勤人员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的薪酬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信贷经营效益的实现。

  (6)以责任为内核的信贷文化系统。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一个责任问题。在一间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中,全体员工奉行什么内涵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将对这一资源配置、管理系统产生至为重要的影响。如果员工普遍能意识到信贷经营成果同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并能视防范和控制一切银行经营风险为己任的话,那么,相信这一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会受到有效的控制;反之,这一银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超出预期的风险出现。大通银行(CHASE)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就提出了这样的指导思想:1)信贷资产质量不应因追求规模、短期利润或外部因素考虑而降低;2)信贷资产质量是所有业务经理和信贷审批官员的共同责任;3)信贷风险管理职能分离不但要在某一特定单位实施,而且要在全行范围内实施;4)银行发放贷款就意味着用股东资本承担风险,因此,股东价值应通过适当的定价和结构最大化;5)享有信贷审批权的行政人员应对其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信贷政策、指引和审批程序有全面、清楚和正确的理解和掌握;6)对信贷事件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是有效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必要因素;7)信贷资产的组合成份必须直接体现审慎的风险分散原则;8)内外部信贷稽核及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份。

  (7)以完善控制为目的的信贷审查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配置和控制过程,银行信贷业务既涉及到程序方面的要求,又涉及到文件结构上的要求,既涉及到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又涉及到资产管理方面的要求,既要考虑市场的变化,又要考虑各资源配置领域所产生的收益。为求万无一失,把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还须在直接的信贷资源配置系统之外,建立可对信贷资源配置系统形成规范制约的信贷业务管理审查系统,从操作程序上,从政策制订和实施上,从信贷文件的要求上,从对信贷资金的活动跟踪上等等方面对信贷业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籍此达到完善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这一系统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之下,由董事会成员、高层行政人员、内部稽核人员、合规检查人员组成。

  (三)积极利用服务于现代信贷交易的资本市场,扩大现代银行的经营空间

  在现代银行的信贷经营中,不论是要扩大信贷规模,还是要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或是平衡具体的信贷交易风险,抑或是处理不良贷款,能否以可对现代信贷交易提供平台和工具的专门资本市场为依托来开展相关活动,将直接对银行的发展和经营效率带来影响。例如,银行欲扩大贷款规模,就可以在这一市场上购入其它银行转让的贷款;同样,银行也可向其他的购买者出售自己欲出让的贷款,以便重新配置资源。此外,现代银行更需借助信用衍生工具来平衡自身的信贷经营风险。而通过资本市场处理不良贷款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所以,为使银行能获得较大的经营空间,一方面社会要不断培育和完善可对现代信贷交易服务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银行亦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所提供的平台和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结构,力求经营效益的最佳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