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节 现代银行的经营特征
萌生于20世纪初的现代企业在经营规模、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带来的机会与风险、发展战略的确立对企业发展之意义、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等等方面所碰到的和要考虑的问题都是昔日的传统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与传统企业相比,现代企业在所有者人身联系、法人地位有无、债务责任清偿、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管理层次及结构等方面都有了质的不同和差异。现代银行除了具有现代企业的一般特征外,还应具有行业经营的普遍特征。总括起来看,现代银行应具有以下一些方面特征:
(一)治理结构的现代性。全球治理委员会在其1999年《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报告中对治理这样解释:治理(governance)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新制度经济学尤其是以威廉姆斯为领袖的交易费用经济学派1985年提出了“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概念,认为最简单的交易活动都少不了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它们的功能是保护交易主体免遭各种交易风险的侵害。并认为经济治理乃某些行为方式的组合,通过它,相互依存的经济行为人自愿地协调和(或)科层制控制其自身行动和相互行为。这些行为至少包括:协商交易条款并缔约、表达利益、配置资源的任务、设立标准、组织资讯流和监督服从、构造激励和动用处罚、解决冲突、分配成本与利润以及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和变化之条件下作出抉择等。公司治理结构是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不容回避、且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事关企业生存的重大问题。现代企业的一定程度的发展造就了职业管理层的出现,由此也使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具备了可能。但因作为代理人的职业管理者和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在利益方面会存在不同的目标函数,在一定条件下代理人会产生道德风险,会有规避、搭便车等行为,为确保委托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就必须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契约关系在制度上作出安排,这实质上就涉及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从定义上说,公司治理结构应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广义上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分配权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其内在逻辑是通过制衡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约束与激励,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相关利益方面(stock holders and stake holders)的权益需要。为此,必须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激励问题,即在给定产出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而个人贡献难以度量的条件下,如何促使企业的所有参与者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出;二是代理人的选择问题,即在给定企业家能力不可观察的条件下,靠什么样的机制来保证会选用最有能力的企业家当经理。
具体对一间银行而言,围绕着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以下列几个主要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构建:
1.清晰界定企业所有产权和经营产权的利益范围,明确企业各层经理人员的资产管理责任和支配、处置许可权,建立严密的职务决策程式、职业行为责任规范,在制度上保证所有产权方的利益免遭侵害;
2.在企业的管理形态上,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管理班子及员工互相配合,但在利益上又互相制衡的管治架构,提高董事会组成的社会性、专业性、权威性和问责性;
3.建立不仅包括富激励性的市场化的职务劳动分配制度、而且还包括让经理人员和员工一起与企业所有者分享企业净资产增值利益的分配激励制度,包括推行企业股份员工期权制或者是员工持股计划;
4.社会要有成熟的银行家市场,让那些具高尚人格魅力、对全球经济及本行业国际市场有清楚的宏观视野、对股东及董事会有高度负责的使命意识、对企业发展能提出清晰可行的理念和策略、有使企业运行日益完善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准、并具有使企业生存空间不断扩大的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银行家在银行经营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服务水准的现代性。银行服务水准的现代性既包括服务理念的现代性,又包括服务内容、范围的现代性,还包括服务方式、手段的现代性。受客户利益至上的潮流影响,与很多的产业一样,银行业的发展也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欲满足客户的需要,首先从服务的理念上银行就必须要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ISO9000二千年版对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服务业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以客户为中心;(2)令顾客满意;(3)超越客户期望。被称之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在其2000年所着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管理不能再以企业本身的产品和服务,甚至不能以已熟知最终用途的产品和服务作为起点,而必须以甚么是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作为起点。这样的服务理念和管理原则要求一服务机构不能把服务的最高标准仅仅放在能一般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作为一间银行,要虑客户应该虑、但尚未到虑到之需,要想客户应该想、但尚未想到之求,不只是在银行服务的某一个领域、而是在银行服务的全部领域都能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在服务的内容上,要既能提供适合客户一般存、贷、汇需要的银行服务,又要提供按照客户不同成长阶段所设计的包含不同内容的综合银行服务,还要能按客户所需提供量身定做的专项服务。在服务范围上,要既能提供银行的常规服务,又能提供保险、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服务,同时还能提供对客户资产增值有所帮助的财富管理专业服务;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一间有竞争力的银行机构,要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本土内的银行及其它专业服务,而且还应具备为客户提供全球性业务服务的能力。在服务的方式上,要从注重产品的简单销售转移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全面服务上,从泛泛地向客户提供服务转变到以个性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从零打碎敲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转变到以降低客户交易成本为目标的一揽子服务上,从靠不懈的推销来争取客户转变到靠品牌化的优质服务来吸引客户。在服务手段上,要给客户多样化的选择空间,要既有适应传统门户式运作的各种服务手段,又要有和现代科技发展相吻合的资讯服务手段,做到产品推介、问题查询、服务交易等一应流程都可运用资讯技朮来处理,或者说在网上来完成。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间银行服务水准的重要标志,同时其也会直接关系到一间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一间银行欲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要在产品、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依靠创新长久保持对客户的吸引力,不断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
(三)资源配置的现代性。资源配置对任何机构都是其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银行信用刚性及银行经营所具有的中介性和风险性所决定,要求银行必须要在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方面寻求一定的平衡。在资源配置上既要多元摆放资产,又要考虑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例如,在保持资产流动性方面,银行会积极采用一些技术把原本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比较典型的即为资产证券化技术(assets securitization)。资产证券化是在西方金融市场常用的一种资产处置技术,其要意是以一定的资产为基础,对企业的总现金流量的组合进行分割,创造出保证对分割的每一部分进行现金回报的合同以供出售;对资产所有人来说,其出售的是本身得自基本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利。为保持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还必须充分注意那些货币性资产的期限结构,力避因这些资产的时间上的错配而使自身遇到支付上的困难。而为了保持资产的收益性,一间银行除了要对资产的形态和时间结构作出筹划安排外,为避免因市场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还必须适当地运用期货、掉期、对冲等衍生性工具,以平衡因市场风险发生所造成的基础性资产损失。
考察分析银行的资源配置能力,当然不能仅仅局限在财资资源一个方面,还要看在一间银行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其本身动员和组织包括财资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讯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整体配置能力;通过这些资源的配置,最大可能地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说,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会要求建立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服务结构,而不同的组织结构或服务结构又会要求形成不同的人力结构、技术结构和财资结构,各个不同结构的资源配置得是否充分、合理,一方面会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一方面又会关系到一系统运作效率的高低。在现代企业的资源配置过程中,要牢牢树立人本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产的观念,以充分释放人的能量为企业经营的首要原则,以人力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来带动其它资源的有机组合。在银行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要做到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市场的标准作为对某一资源配置行为得当与否、某项资源取舍对误的判断依据,而不是封闭地在内部作一些机械性安排。资源配置的现代性还是以企业业务流程的科学性、简捷性为条件的,一间银行只有设立了简捷而高效的业务流程,才会有资源的有效配置可言,否则,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资源的配置上银行亦需突破一个误区的阻碍,就是仅把目光放在系统内部,其实自己内部已有的资源无一不是从系统外吸纳进来的。
(四)风险控制的现代性。现代银行经营会遇到的风险远远多过以往,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原因所引至:一是由人为的故意或非故意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前者如一些信用风险,后者如决策风险和新产品开发风险;二是由市场变化所产生的风险,这既包括负债业务因市场变化所遇到的风险,又包括资产业务因市场变化所遭受的风险;三是因内部潜在的资产风险突然爆发所造成的损失。当然,造成银行经营风险的原因有时并不是非白即黑那么简单,银行也会遇到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纠织在一起同时袭来的情况,亚洲区银行在97金融风暴中遭受冲击,很多损失就是因这类原因造成的。对这些由于不同原因而引发的风险,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应对方法,需要以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风险控制技术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全面做好防范凖备;这其中包括在详尽分析自己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制订出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全方位地建立起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对那些可能会超出自己预期的风险,要事先予以充分估计,并相应作出善后性的风险处理技术安排。为了有效地抑制和防范各类风险,至为关键的一方面是要在系统内部形成人格化的风险责任控制环境,使所有成员都能自觉成为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杜绝各种人为风险的发生。
现代银行风险控制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蓄和贷款机构因信用风险而大量倒闭,迫使银行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其结果是促成了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诞生。9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发展,市场风险则日益增长,银行风险关注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市场风险,一些主要的国际大型银行开始研究建立自己的内部的风险测评和资本配置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之不足。先后创造出了市场风险测量方法-VAR(风险价值方法)、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配置方法以及信用矩阵(Credit Metrics)系统。VAR以摩根银行的风险矩阵(Risk Metrics)系统为典型代表,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配置法则以信孚银行的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方法为主要模式,信用矩阵方法也是以摩根的信用矩阵系统为代表。信用矩阵系统是第一个评估信用风险的内部模型,可测量整个银行的合并信用风险,并可提供另一种VAR报告,不失为一种非常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办法。在97亚洲金融风暴以后,围绕着金融风险又有人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概念(ERM),这种方法要求风险管理系统不仅要应付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还要求要能处理其它各种风险,并要包括所有这些风险所涉及的金融资产及组合以及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这种方法可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可有助于银行更主动、更全面、更有效地管理和抑制自身经营所面对的各种风险。正是由于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才使银行经营水准不断得到了提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地发挥出了作用。
(五)管理内涵的现代性。管理是指在特定社会总系统作用下,通过人、借助人去实现特定目标的系统活动过程。管理的实质是制约和协调。西方企业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大体上经历了传统的经验管理、古典科学管理、现代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四个阶段,现代化管理在管理科学的基础上更注重战略及经营决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加强调现代资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更加关注人的行为模式在管理效益中的独特作用;为确保对日趋纷繁复杂的且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企业保持有效的管理,更加重视系统工程理论和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过滤和清障,对企业要素的聚合和程式上的衔接实行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控制,以促使企业始终能保持有效率地营运;为保持竞争力,更积极地引入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和效绩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如近些年就有一种平衡记分卡(Balancd Scorecard)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这其中包括一半以上的全球五百强企业和一大批颇具规模的银行、保险公司;受权变理论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的设计更加注意要能因应经营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灵活地作出调整;经理人员的职能更加侧重于各方面工作的联系和协调,经理人职业化并渐显通才化已被当作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肯定下来;企业在把利润仍当作重要的追求目标的同时,愿意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公众义务。毋须赘述,这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趋向都是应当在现代银行的管理中体现出来的。
(六)企业文化的现代性。现代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物质财富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首先应是一种氛围,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直接影响公司员工的工作意愿、思维模式、行为方式、职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有人把企业文化分成了四个层次,即:(1)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也可说成是企业的表层物质文化,是企业和员工的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2)由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浅层行为文化;(3)由与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组织结构等组成的中层制度文化;(4)由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价值观念、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等组成的表现企业独特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生存目标和责任使命的深层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育形成的,并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至为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可能有优异的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反过来,优良的企业生产、经营及服务一定要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滋润、哺育和支撑。
所以强调企业文化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因为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形态已经发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不再单单以机器和分工为基础,而是更多地把人的能力和智慧作为确立战略和经营决策的基点;企业能否获得发展并不再取决于占有了多少自然资源和财资资源,而是取决于占有了甚么质量的人力资源。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时代,人的知识资源、智慧资源、能力资源成为了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关键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了资本、技术、人才、企业文化素质的竞争,一个企业只有建立起了符合人性发展的企业文化,才能确保自身发展和其它目标的实现。
银行是通过主要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而求存的市场行为主体,其完全依靠作为服务载体的员工去和客户及市场建立联系。因而,一间银行能否建立起对全体员工价值观、行为模式、责任意识富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的企业文化,势必会对企业的服务能力、运行效率产生影响。一间银行欲建立起与现代银行经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首先是要能建立起可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理念、反映企业员工与内外部不同方面发生联系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企业文化符号系统,其中包括精神意义符号系统、物质意义符号系统、行为意义符号系统。其次,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中要更多地把人性因素纳入其中,致力改变在实施约束时忽略人的情感的习惯。第三,扭转对员工实施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左右摇摆的倾向,努力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机并用。第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硬功能的作用,如用免、擢贬、奖惩的作用,而且更应考虑人力资源管理软功能,如倾听、沟通、化解矛盾的作用。第五,要注意充分发挥表率人物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