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章 地貌地形



  第一节   地貌

  均安四面环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磨刀沙境内小丘群立,居民多环山而居。境内陆地大部分是冲积平原,呈小岛状;河涌纵横成网,水源从西江流入。建国前小农艇是主要水运工具。建国后环山、均良、均榄、均荷、均南等公路先后建成,各村小公路连接大公路,实行了路通桥通,于是机动车辆便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第二节   地形

  (一)山丘

  全镇境内中部隆起,地势海拔2~7米;没有高山,中部群丘错落,海拔一般在40~70米。山脉发源于沙浦顺风山,主峰69.6米,山脉尽头在仓门美山(俗称带头雁)。民间传说江尾有99山,据1959年緑化时调查,明显山丘为67个,数字之差,可能是古代对山坡标准与现代有差异,也有可能是以后地势逐渐变化造成。山体全是水成岩,黄土质,小而陡,水土保持力弱,岩石兀露多风化。有一山多名,亦有数山同名,现列如下。

  顺风、美山、莺岗、石步、火号、星山、茶山、枫山、鸦山、石龙岗(3座)、鹤村(建环山公路时刬平)、灶山、麻篮、周后、龟山(2座)、大岭、东宝门、西宝门、笏山、金鸡、飞蛾、淋冲、二十四墩、月角、塱江、鲤鱼、狮山(2座)、大江、硝熄,莲花、宝鸭、块山、鹤峰、砂石岗、葫芦、龙藏、棋盘、蛇山(3座)、睡牛、牛山,马山、飞凤、象山(3座)、豸山、茶湾、大山、细山(3座)、小木石、大木石、高岗、狗山、后面、竹园、花鞋、侧岗,江君、叶山、螺山。

  (二)沙滩

  1、磨刀沙:在西江干流尾段,俗称江尾洲,是均安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四面环水,呈狭长形小岛,位于磨刀门,将西江干流分割出东海水道和海洲水道。东南邻中山古镇海洲,西南与新会荷塘、棠下两镇隔水相望,西北依海洲水道和东海水道。面积43.42平方公里。

  2、淋刀沙:形似淋刀鱼,故名。无山丘,四面环水。东隔中山市小榄镇,南依凫洲河邻磨刀沙,西北与仓华海心沙相望,东北临东海水道西线,呈长形小岛,境内西段为新华村,东段为天连村,均安大桥横跨凫洲河将磨刀、淋刀两沙连接,均榄公路沿境南通往小榄镇西区,均南公路横贯沙上。

  3、南沙:四面环水,北隔东海水道东线与杏坛镇东马宁村相望,西邻仓华海心沙,南隔东海水道西线邻淋刀沙,东望中山市小榄镇,境内没有山丘和高地,十字大涌将全境分成4村,大涌交接点名界涌口,有集市名大成市。

  4、海心沙:在磨刀沙东北偏东,四面环水。东南邻南沙,西南邻淋刀沙,东北望杏坛镇东马宁。西北段为杏坛镇马宁管理。境内无山丘高地,全为塘基。

  5、鹅洋沙:是西江海洲水道的冲积沙滩,紧靠新会荷塘镇白藤围段,原有小溪相隔,今淤塞与围脚相连,呈长条形,东北隔江与磨刀沙相望。沙西北段属外村,矶头管理;东南段为沙头村管理,中共顺德独立团曾在此建立武装力量的基地。

  6、新沙:在南浦村西南西江干流主航道北侧,四面环水,属南浦村委会管理。隔江与新会棠下镇横江村对望。境内无高地,全为基塘。

  7、新成沙:俗称大沙顶,属星槎村委管理。在蚬沙、均地、螺沙之间,北为东海水道,与杏坛镇了哥山相望,西隔江与新会棠下镇天河村为邻。

  8、蚬沙:在古代福星围内,四面环水,原属杏坛镇管理,1952年划入星槎村,有水泥桥接通螺沙。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