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七章 结 论



  浛洸镇是中国农村的典型,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又以种植业为其主要成份。近几年来,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财政收入也以年超20%的速度增长,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这对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农村社会保障是有利的条件。但同时,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经济的经营单位是以家庭为主,个体经济占了优势,集体经济除个别管理区外,大部分已不复存在。这样的经济状况,又制约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和经营方式的改变,农村社会保障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新的保障形式的出现,如互济基金会,用于扶贫的移民村、优抚及五保户钱粮统筹、还有救灾商业保险和养老商业保险等。二是保障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不过,农村社会保障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项目少,保障覆盖面不宽,保障方式落后,保障标准不高。总的来说,农村社会保障已经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转变,不利于生产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由于广大的农民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必然障碍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当前,由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村家庭及亲友群体不得不担当了最重要的社会保障责任主体角式。在农村,生、老、病、死、残由家庭及亲友解决,家庭及亲友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功能,我们在构建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

  基于对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现状的认识,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现有保障项目的标准。扩大保障面是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突破口,把农村各业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内;提高保障标准主要指在现有财力下,要扩大五保供养面,增加对贫困户的救济金。

  二、积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这方面,农民既有参加的意愿又有缴费的能力,只要缴费档次适当,不与城市看齐,就可以建立起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

  三、发展集体经济,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足够的资金。农村社会保障落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集体经济的实力不强,不能为农村保障提供资金。集体经济发展了,有了资金,什么事情都好办。

  四、基于我国的传统和现实,我国的家庭功能较为齐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加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建立起项目齐全、功能全面的农村社全保障。所以我们要适当提倡“家庭保障”和社会化保障相结合,不能照搬国际上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