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张镇洪
张镇洪,男,1939年12月生,广东东莞人。考古学家。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参与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陈列馆的新馆筹建。1973年,调辽宁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工作,曾参加和主持过11个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并承担东北地区地层断代总结新生代组业务组长的工作,编写了《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二)》和《庙后山——辽宁省本溪市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两部专著,还发表了20余篇论文。1985年1月,调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工作。同时与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的同行合作,参加和主持过广东封开黄岩洞、罗沙岩、峒中岩;曲江的桂龙岩、暗岩;阳春饭甑山岩;英德的宝晶宫、礼堂山、牛栏洞等13个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还带领研究生多次到广西和贵州等地进行考古考察和发掘。198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至2003年间,在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的资助下,完成了《关于东西方史前文化发展关系的研究》、《西江流域中石器文化的研究》、《现代中国人起源问题的考古学研究》等六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了12篇论文。1996年出版了个人专著《新生代哺乳动物学概论》;1997年出版了专著《人类历史转折点——论中国中石器时代》,幷发表了20篇学术论文。1987年至2001年曾八次参加香港地区的考古调查和发掘。1997年开始接手领队工作,带领中山大学考古队负责香港荃湾——屯门区的文物普查,发现近50多处的文化地点和遗址;1999年至2000年,带队参加香港西贡蚝涌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了一个史前石器加工场,填补了香港历史这方面的空白。1995年10月晋升为教授,获得1997年蔡冠深奬教金奬励,国家特殊津贴。1997年至2003年,担任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和岭南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的工作,并于2001年开始主编《岭南考古研究》丛刊。2002年12月被中国科学院授予首届裴文中科学贡献奬。2004年退休。但仍继续负责岭南考古研究中心的工作。2004年冬至2006年春,带领一个考古队与香港考古学会合作,完成了香港第一个旧石器遗址——黄地峒的调查、试掘和第一次正式发掘的工作,并出版了中间研究报告,把香港历史提前到4万年。2005年,与澳门艺术博物馆合作,完成了路环岛的文物资源调查,幷发现了亚婆坳和路环村两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把澳门的历史往早推前了近两千年。近年出版专著《岭南文化珠江来》、《松辽第四纪》(合作)。2006年2月被聘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现兼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