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双翼”文化之乡——鹤山



  当经过西江最长的大桥——九江大桥,跨入鹤山市境的时候,我顿然感到面前的鹤山,好像是只巨型的白鹤,双脚高高地站在江边,伸出长长的鹤嘴,竖起红红的丹顶,拍打着雪白的双翅,热情欢迎贵客光临;又好似一只正欲起飞的大雁,伸直有似箭矢的头颈,亮开宛若弓弦的翅膀,似箭在弦上待发;并像是盛情邀客同行,比翼齐飞。这是我2007年夏天,首次进入鹤山的第一印象。

  这个印象,缘自被称为鹤山的门扉,又是鹤山带标志性的第一景区——大雁山。这座山的形状,近看似鹤,远看似雁。它屹立于珠江最大支流——西江岸边,起伏的山峦呈扇形,恰在两扇之间的山凹处,与长长的九江大桥形成直线,酷似白鹤伸出的长嘴,高高的桥柱,连着江中的两个小岛,像是白鹤伫立水中的双脚,一派白鹤亮翅的形象;若从远处展望,即可看到一座高塔正好矗立于两扇山坳之间,这正是建于2000年跨世纪时,也即是鹤山由县改市时所建之纪念高塔,宛若大雁伸出的长嘴,正展翅欲冲云宵,可见其有大雁山之名,是很贴切的。如此以双翼为特征的既似鹤又似雁的双重形象,似乎象征和凝现着鹤山的自然山水和人文精神的特质。

  从张磊、李皖儿、储涂应主编的《走遍鹤山》一书中得知:鹤山建县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当时计划建城墙要跨越一座小山,山名鹤山,皇帝便以此赐县名为鹤山。《辞海》1542页“鹤山”条释文云:“鹤山:在广东省鹤山县内,其形如鹤,因名。县以山名。”可见鹤山之名从开始即有鹤之形与骨(文化风骨)的双重寓意。鹤,自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寓有高翔、高洁、高雅、高寿、高格之意,是忠贞、孝顺、恩情、抱负的象征,古语云:“鹤呜九皋,声闻于天”,“鹤翔万里”,“松鹤延年”,均皆赞语,故称“仙禽”,誉为“仙鹤”。在鹤山上,至今仍屹立着清干隆年鹤山知县刘继所建的鹤顶亭,并留下他所撰的《鹤顶亭记》,文云:鹤山之名,既“取象于山形”,又“有深意存焉”,即期许其如鹤展翅高翔,又存传鹤的文化风骨和寓意,并以此作为本身文化的独特风格与特质。而这些独特风格与特质,又是与大雁的风骨吻合而一致的,所以,鹤山文化同时具有鹤与雁的双重风骨和寓意。这正是使我理解鹤山文化具有双翼性特质的依据和标志之一。

  最有标志性的莫过于彩虹古道。这是跨越鹤山屋脊——彩虹岭、连接鹤山东部与西部的一条古道,从清初建县时开始修通。当时以李白诗“两水夹明月,双桥落彩虹”之意而取名。整条古道好像一条巨大的蟒蛇,曲折蜿蜒地爬过黾顶;块块青白岩石,均约一米见方的距离,嵌盖路面,宛若蟒蛇的鳞甲,层叠而上,踏石登山,颇有骑鹤登天的神秘感;古道的最险路段,名为“天梯”,一边是陡峭崖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惊险万状,至此山巅,鸟瞰大地,则有似大雁飞上悬崖,充满胜利喜悦,威武自豪。邀约此游的东道主曾金玉同学告诉我,建县时修这条古道的目的,是为了贯通从中原至岭南沿海经鹤山的必经之路,也即是连接海上与陆上的丝绸之路,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人民群众的往来。数百年来,这条古道完全起到了这些作用。这些作用和这条古道的似鹤似雁的形态与神态,不就是“双翼”文化的典型体现吗?尤其是这条古道是为人民群众所修所用的目的,使我更深一层地领悟到:鹤山之所以要在崇尚仙鹤的同时,将其与大雁的形象联结为“双翼”,正是要以大雁的群体性而补“鹤立鸡群”所现孤傲之不足,以双取鹤雁之优势而并翅或比翼齐飞。当我们返程乘车穿越前些年才修通的长达十里的彩虹岭隧道时,顿然感悟到现代化的神奇:山顶上这条古道要走将近一天的路程,现在只用几分钟时间就走完了,真是“天堑变通途”呵!然而,即使如此,迄今在山顶上古道的旅游人群仍络绎不絶,与隧道的不停车流相辉映,又构成了别有一番风景的古今交通与文化“双翼”齐飞景象。

  对鹤山文化的这种“双翼”文化特质的印象和感受,简直可以说贯串于整个鹤山游的始终,几乎到每个景点都会发现这个特点。如:位于鹤山中部的昆仑山,是由昆山与仑山并成,是“双翼”;明代著名学者陈白沙有诗赞曰:“云影天光共一池,池中消长白龙知。仙翁骑鹤上天去,只有明月照涟漪。”可见山顶有天池(即白龙池),仙鹤与白龙,也是“双翼”。与大雁山并称为姊妹山的大成山中,有著名的香泉岭,清人黄渭源描写道:“邑东南隅,奇峰突起苍天,曰宝盖山。最后分两穴涌出,屈曲盘折。加以茂林阴翳,老树槎牙,入其中,暑不觉炎,寒不觉冷,则于游人宜。”从中可见此景有多重的“双翼”(奇峰与香泉、两穴涌泉、炎暑与寒冷均宜)。古劳水乡也有多重的“双翼”:首先是古、劳两个姓氏的组合,茶山与西江合壁,白鹭与荷花竞雅,农家食与艇家游并美,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纪念苏东坡及其爱妾王朝云的古亭亲切相偎……。甚至连鹤山的名花禾雀花,从花的形态到秉性都具有“双翼”的特点:花形似禾雀,花瓣似两扇翅膀,每朵在花藤上成串地对对并开;每年春风起,春雨来,即展翅盛开,堪称春的使者,又是山中能歌娴静的黄莺,因它多长于山雄水幽的雅境中,具有活跃而又静雅的秉性。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处处充满“双翼”文化的环境中,鹤山从古至今的杰出人才,也大都有“双翼”的特点。如: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人”、“东亚画坛巨擘”的李铁夫,既是画坛泰斗,又是协助孙中山革命的得力助手、铁骨铮铮的革命义士。曾先后两度被评为“中国电影皇后”的蝴蝶,既是杰出影星,又是侠骨柔肠的爱国女子,从名字所显的美丽蝴蝶形象,到她脸上两片“梨涡浅笑”和惯梳两丫小辫的发型,全都是具有“双翼”风韵的。世界著名武术大师李小龙所承传的咏春拳,是我国著名武术流派,与少林拳、太极拳、洪拳等齐名,现已发展到世界63个国家和地区。这种拳,是鹤山人梁赞(1845-1922年)和其妻严咏春创始的,夫妻共创,双拳神形,均有“双翼”意藴。中国航空之父李一谔,是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创设航空处的首任处长,又是民国首任民选鹤山县长,开创中国“双翼”性的航空事业,又是“双翼”性的“首任”,“双翼”性的政绩,也是赫赫有名的“双翼”性人物。2000年荣获奥运会女子63公斤举重金牌的鹤山女子陈小敏,在创造世界纪録时的举重英姿,不正是威武飒爽的“双翼”腾飞形象么?……

  鹤山这些“双翼”性的文化特色,不仅体现于它的环境文化和人文文化上,不仅根植于它的木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上,还体现幷发展于它的现代文化上。自改革开放以来,鹤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工业和农业,经济与文化,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无数“双翼”腾飞现象,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不正是鹤山的“双翼”文化特质在不断地传承弘扬的充分体现么?                          

     (2008年2月2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