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擦亮“海上敦煌”品牌,将阳江打造成国际性的海洋文化中心



  ——南海Ⅰ号文化遗产及阳江文化调研报告

  2003年9月,我们曾到阳江市考察南海Ⅰ号宋代沉船文化遗产,为其作出“海上敦煌”的文化定位,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最近,在开始打捞南海Ⅰ号并受到举世瞩目的时候,我们又前往考察,有不少新的发现,特作调研报告如下:

  一、新发现、新分析、新判断

  正在打捞的南海Ⅰ号沉船,现已整体装入准备吊起的沉箱,因工程进度原因要推迟吊起。在开始打捞操作的时候,下海探察的考古人员已对全船整体情况作了大致瞭解,新发现不少文物,比前些年勘察时取样的文物更多、更全面,提供了整船情况的重要资料。阳江市博物馆馆长张万星副研究员,曾多次参加下海探察这船文物,向我们介绍了新发现的这些文物和亲见的海底沉船情况,为我们对这些新发现作出下列的新分析、新判断,提供了基础和重要依据。

  (一)从现在探察情况证实,全船文物数量超过原来估计的5至8万件,其文化和历史价值也比原先所预计的更丰富、更深广。4年前,我们以其预计的文物数量及其文化、历史价值,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中,堪与陆上丝绸之路文物集粹——甘肃敦煌相匹对,又堪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之冠,而将其定位为“海上敦煌”。现在看来是很确切的,必须坚持,而且当以此为品牌,着力打造,擦得更亮。

  (二)现在出水的船锚,是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考古学家鉴定是中国宋代通用船锚;船身为木质构造,所用都是中国南方生长的松木和杉木。据此,可判断此船乃中国所造、中国所用。曾有人认为是外国船的说法,看来不成立。

  (三)现已清楚船中所载的物件,主要是陶瓷生活用品货物,如:盘、碟、碗、杯、瓶、壶等,都是套装而数量特多,而且多是中东式的设计,显然是当时中国福建、浙江、江西的陶瓷名窑,以“来样加工”的方式而生产的出口商品。据此,可以判断这是一条运载中国向外国出口商品的货船,不可能是当今有人所说的南宋时崖门海战的沉船,或者是宋帝昺南逃时的沉船。因为这船瓷器对海战无补,只是累赘;皇帝逃命,自身难保,宫廷珠宝带不完,怎能再带这些坛坛罐罐?所以,此说也是难成立的。

  (四)新发现的文物中,有些生活用品,如:铜镜手把、珠子、圈环、化妆盒、食物残骨、眼镜蛇头骨(可能是玩蛇遗物)、少量铜钱(可能供途中上岸所用,因宋代时东南亚通用铜钱)等等。这些生活用品,显然为长途航行所需而备。由此可以判断,这是一条远航船,因为近航船无需备太多生活用品。是否远航船,将决定南海Ⅰ号是否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性质,不可忽视。

  (五)新发现有不少重叠的铁锅产品,在船舱中覆盖于瓷器产品之上。这状况提供三个可能性信息:一是铁锅也属中国宋代重要出口产品之一,因而海上丝绸之路也可能是铁器之路;二是船上的铁锅可能是广州或佛山产品,因为广州、佛山在古代铁器生产名列全国之冠和世界铁器商品之冠;三是如能肯定铁锅是广州、佛山产品,那么,势必是南海Ⅰ号在福建或浙江某港装上瓷器产品启航后,在路经广州或佛山港时,加运铁锅产品,这样才会出现铁锅在瓷器之上的现象。如果将来事实证实如此,也由此而同时证实:南海Ⅰ号的货物,也与广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并非现在有人所说与广东无关。

  我们作出这些新分析和新判断,是初步的,正确与否,有待南海Ⅰ号全部文物出水证实。但在当今舆论界众说纷纭、猜测四起的情况下,强化有持有据的分析判断,以正视听,把握舆论道向,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可能会在这空档时间,不当的杂音会削弱南海Ⅰ号的本有文化力,会为其研究开发、招商引资造成负面影响。

  二、将阳江打造为国际性海洋文化中心的步骤和建议

  自从我们为南海Ⅰ号作出“海上敦煌”的文化定位后,该船的影响日益扩大。2004年元旦,由阿丽丝·德·让丽丝主管为首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在省参事室(文史馆)负责人的陪同下到阳江考察,认为该船文物具有非同寻常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无愧为“海上敦煌”;2004年6月13日,世界著名海洋学家吴京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理杂志总顾问、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原教育部长和成功大学校长)因从网上知悉我们所作“海上敦煌”定位,主动请求我们邀请他前来考察。他在考察时认为:该船是世界航海史、航海科学和航海文化史的重大发现,世界的海洋史将由此改写,并十分赞同我组所作的文化定位。这些世界级的机构和人物的评价,显然是从世界的视野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的。我们也应当从世界的制高点上去认识南海Ⅰ号的价值和意义,去对其进行研究开发。由此,我们认为当以具有世界龙头内涵的“海上敦煌”为品牌,以南海Ⅰ号文化遗产为基础和主干,全方位地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阳江打造成国际性的海洋文化中心。具体做法是:

  (一)争取2008年在阳江举办国际性的海上丝绸之路学术论坛。这个论坛,应当立即筹备。筹备工作应当与打捞船体、移位保护和建馆工程同步进行,争取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落成盛典时,同时开幕。南海Ⅰ号现已有国际影响,盛典和论坛也应当邀请国际友人和学者参加。通过这国际性的盛会,幷且由举办这次活动开始,尽力在我国以至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国家,掀起“海上敦煌”热,并使其也能像甘肃敦煌形成为“敦煌学”那样,在学术上逐步形成“海上敦煌学”。

  (二)围遶着这个目的,应当扩大博物馆的展览范围和文化学术内容。首先在博物馆内,除当以南海Ⅰ号为主体外,还应当有我省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展位,并逐步扩展全国、以至世界海上丝路始发港的展位,以及迄今所有海上丝路的研究著作和史料,幷且立即组织专家绘制《海上丝绸之路图》,让观众进馆即瞭解广东、中国、全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状况,还可以分类、分册出版,供研究。同时,应尽快成立研究和宣传办公室,负责筹备论坛,在国内外征集论文,并组织作家进行专题报告文学、歌曲、舞蹈、画卷和电视片的创作。争取这些展览内容、线路图、学术论文、文艺作品,均于盛典和论坛开幕前到位,及时地发挥宣传效应。我们专家学者当全力支持协助。

  (三)争取2009年申请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国家文物局长正式宣布:争取在五年内,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及相关文化遗存串联在一起,申请一项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是正式宣布的第四年,当是这一项目的关键性阶段,必须不失时机地力争列入这一项目。为此,当在联合国考察前或同一时候,举办以南海Ⅰ号文物价值为专题的学术论坛,以增强申遗的学术力度。这是因为开幕盛典时的论坛,着重于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看南海Ⅰ号文物价值,条件限制,尚不能深入论证沉船文物,故在开馆后才能举行专题论坛。

  (四)争取于2010年在阳江举办国际性的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据我们多年研究考察证实:全世界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在我国沿海也有50多个城市,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如此数量众多的国家、地区和城市为基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和平台,进行经济、贸易、文化、学术和旅游的展览与交流合作,估计必会获得重大成功。这一举措,必将大大提高南海Ⅰ号和阳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争取于2011年在阳江举办世界海洋博览会。据网上资料,1998年里斯本曾举办世界海洋博览会,因全力以赴,在全世界发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结果获利100多亿美元。2005年,我国曾在上海举办过国际海洋博览会,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的一个分支活动,主题又太专业,以至影响不大。据说这与上海在承办后又获得世界博览会承办权,从而不能全力以赴有关。可见这并非海洋博览会之过。阳江如能像里斯本那样全力以赴承办,加之自己在此前有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的基础和经验,是必能成功的。这一举措的结果,阳江可望成为国际性的海洋文化中心。

  (六)建议围遶将阳江建成为国际性海洋文化中心的总目标,将阳江本地特色文化进行加工整合,以构成文化竞争合力,从单项到整体都力争前列的优势。例如,阳江风筝文化,有自身传统和特点,颇有名气,2004年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到阳江考察时,有一官员向我们建议:将阳江风筝作为珠江文化代表,联合作为黄河文化代表的山东潍坊风筝、作为长江文化代表的江苏南通风筝,整合为中国三江风筝文化,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应将这一建议付诸实施。此外,阳江自古有刀具文化传统,近年有“十八子”等名牌享誉神州,应采取措施向海外伸展影响力。其他特色文化还很多,应当将这些本地特色文化,与南海Ⅰ号文化相辉映,呈众星拱月之势;幷且从海洋文化的总体上,去强化这些本地特色文化的内涵和力度,使阳江文化形成为多元一体而又多姿多彩的有机整体,构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海洋性和鲜明地方性的地域文化。

  (2007年7月5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