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应即抢救广州海云寺及海云学派文化遗产



  岭南名刹海云寺,原来座落在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员岗村的雷峰山。是历史久远、影响深广的著名庙宇,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现在已成一片废墟;在这名刹中曾经产生风云一代的“海云学派”和“海云诗派”,留下丰富的典籍,可是已将被淹没。在文化大省建设中,是不应当忽略这笔文化遗产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将其恢复、重修并对其研究开发。

  一、海云寺和海云学派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雷峰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建起了道场。到清初,一代高僧函昰天然和尚(1608-1685年)驻锡该寺,命名海云寺,几十年间,对岭南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天然和尚学识渊博、道风高藐,忠义爱国,不畏权势,在社会上尤其是士人之中威信极高。清军南下,明朝覆亡,许多抗清或不愿为清朝顺民的士人遗老纷纷投入空门,形成“王谢半为僧”的局面,天然和尚实际上成为明遗民的庇护者、引道者、精神领袖,海云寺成为明遗民安身立命的净地,也是明亡后扺抗清朝入侵的最后精神堡垒。

  海云寺是清初岭南佛教中兴的名寺。由天然和尚及其弟子开创或扩建的名刹有海云寺、海幢寺、无着庵、芥庵、别传寺、华首台寺、栖贤寺、归宗寺等。天然和尚与他的本师道独、师弟函可、他的弟子今无、今释等三代僧人的经解、语録,都入藏浙江“嘉兴藏”,体现了曹洞宗天然一系在岭南佛门的地位。

  海云寺在文化方面更有卓越的建树。天然和尚的弟子人数达几千人,而且素质之高,著作之多,影响之大,可称空前絶后。天然与他的传法弟子今无等“十今”,还有“古”字辈的古记、古电,“传”字辈的传多等,都是著名的诗僧;他的俗家弟子陈子壮、黎遂球、梁朝钟、王邦畿、薛始亨、张穆、陶璜、王鸣雷、何巩道、屈大均、陈恭尹、程可则等,都是清末明初岭南著名的诗人,都有诗集传世。海云弟子还编选了《海云禅藻集》,足见海云寺弟子诗风之盛。同时,在这众多的文人之中有不少是善于书法的,有些还是岭南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因此而产生了“海云诗派”与“海云书派”,有关的记叙、评论及影响,一直流传至今。像海云寺这样在文化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庙宇,在岭南史上也是絶无仅有的,整个清代,它都是广州府最重要的寺院之一。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的落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建设文化大省”思想指道下,重修海云寺这样一个在历史、文化、宗教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庙宇,无疑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帮助创造一个祥和、友好的氛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海云僧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作为今天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海云学派”、“海云诗派”是岭南文化史上有影响而为数不多的学派、诗派之一,将其典籍、学术、创作的财富整理,深入研究,继承其精神和艺术的精华,是弘扬岭南文化、珠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海云寺是番禺不可多得的历史悠久、地位尊崇的宗教、文化胜地,复兴海云寺,对于提高番禺的文化、宗教的历史地位,将产生巨大的、积极的作用。它既是佛门净地,又可作为广州、广东甚至是全国的文化界人士雅聚之所,有助于推动番禺地区的文化艺术活动。

  海云寺作为岭南地区洞宗的祖庭之一(另外还有鼎湖山庆云寺),全国各地及至海外的僧徒信众,都会前来参拜,亦可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在当今盛世,正是重修海云寺的时候。让荒废的古迹重现光明,为新时代做出新贡献。

  二、存在问题和具体建议

  岭南名刹海云寺,可惜在抗战时被毁,至今未曾恢复,这让人们不仅惋惜,也不禁产生疑问:那么重要的一座名寺,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经济发达的广州市番禺区,不把它重新修建?

  改革开放之初,可能忙于经济建设,还顾不上文化建设。然而,现在已经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番禺的经济实力,早已能够轻松地重建海云寺了。可是番禺在莲花山新建一座莲花禅寺,却不恢复具有悠久历史的海云古刹,是奇怪的。

  目前,海云寺遗址,剩下一片空山,有农民在那里搭建了临时平房,当作养鸡之用。这座空山,曾被划归商业用地,最近复归政府管辖的妇幼保健院征地。最初,乃是由农民自己卖出。近来在山后(即西边),有工厂正在向山地侵袭。

  海云寺重修的关键,在于由政府出面,要回征地。目前,一方面,雷峰山故址上没有别的建筑,也未被真正征用或占用,重修寺院很有利于施工;另一方面,海云遗址,名义上已经划归妇幼保健院,有可能很快他们便将在那里施工建设。

  这样,要回海云寺原址,重修雷峰山海云寺,就变成为迫在眉睫。

  其实,海云寺修复一事,已引起部分佛门人士的关注,据悉,番禺区的百姓,普遍认为有重修海云寺的必要,海云寺故址周围的民众,更是对重修海云寺有相当高的热情。另外,有关方面,已经在筹划重修殿宇的资金。

  然而,对于重修海云寺这样一项重大的文化举措,絶不是有了普通民众的热情、有了佛门人士的关注便可以做成,更需要政府的充分重视,并由政府出面,给予真正有力的支持。

  现在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地农民一方面支持和渴望重修海云寺,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海云寺的地是他们卖出去的,由于小利的原因,而不好开口再要回来。而在南村镇政府,也因为种种原因,虽然明白海云寺重修意义重大,但是又无力要回征地。

  所以,海云寺重建的最重要问题,是需要得到来自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重视,由政府出面把海云寺故址要回,由政府资助重建海云寺,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重修与管理事宜。在此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订其专门规划,组织专家对海云学派、海云诗派的典籍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开发。

  最近,由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的专家同广东佛教界的人士一起,在研究历史文献与考察现存遗址的基础上向社会各界名流发出重修海云古寺的倡议,得到人们热烈响应,这说明抢救广州海云寺和海云学派文化遗产是民心所向的呼吁,请予重视,尽速解决。

  (2005年1月1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