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三来一补”巨献

  长安闯出以“三来一补”为主体,迅速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现代加工工业基地,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低端产业链中。更重要的是找到土地致富的捷径,将土地生财经营得淋漓尽致,将《资本论》的级差地租理论运用得得心应手,形成新时期“地主经济”。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长安政府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最大的资金来源。长安人通过土地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形成一片片工业开发区,然后将土地使用权及地面厂房出售或出租给外商办实业,从中以土地管理费、租金、结汇分成及各种税费的形式取得换取资金,取得地方财政收入,然后再以财政的形式投入全镇的公共部门及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少量对镇办集体企业的投资,各村组按一定比例提取收入发放村民福利及日常办公开支,从而推动全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

  将包产到户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收归还原集体土地使用制,坚持集体致富道路,集体土地利益最大化,不断壮大集体资产总量,集体牢牢地控制土地资源支配权,这是长安农民的最大发明贡献,赋予土地开发的新内涵。也是长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20多年来长安发展的雄厚物质保障,构筑起坚实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004年社会保险基金征收3.3亿。全镇村组两级福利发放额2.16亿元,占年利润25.1%,月人均发放金额561元。乌沙某村一年集体人均分红10000元。2003年咸西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集体纯收入3500万元。“老有所养”,60岁以上全镇老人每月有250元的老年慰问金。2004年农村股份制,全镇人均7万多元股权,最高的某村超过20多万元。股份制后股东的福利均有增幅,全镇各村以集体金额支付形式全面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办理医疗保险。雄厚的集体资产作经济后盾发放各种福利保障,衣食住行无忧,在长安根本没有穷人。构建典型稳定的橄榄形的社会经济结构,闯出了市场化下“以土地换保障”新政,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构筑稳定富裕和谐社会。因此镇村组三级干部拥有令人羡慕的财政开支,体面工作,这也正是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成功道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带领群众奔小康。充分体现党强劲的执政为民的能力,固本强基的最重要物质保证,“三个代表”的真实实践者。

  以“三来一补”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化分工,形成以外源带动,以劳务出口为主,以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给长安带来了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莫大的喜悦和极大的收益。

  “三来一补”地方得益最多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花国家财政一分钱,却能解决7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是主动为国家分忧解难的最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熟练产业工人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回流故乡发展当地经济,开辟出一种民间有效造血功能的扶贫方式,回馈社会,工业反哺农业的真实行动,了不起的成就。长安扮演人才培训基地,输入的是劳工,回流输送的却是人才、老板,正如鲁迅先生说,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据统计,湖南、江西、广西等邻省,不少回家当上五金、塑胶、玩具、印刷等行业的老板曾在长安打工,节衣缩食攒够开办费,熟悉全套运作,返回故乡开厂自己当“老细”。逐年递增为国家创造数目可观的税收、外汇收入是其明摆的功劳。

  因此说,“三来一补”完成了长安原始积累,产业基础,财富增长源泉。可以说没有“三来一补”就没有今日的长安,没有“东莞制造”的基石。长安人勇敢地承接了“三来一补”,巧妙地利用了“三来一补”,创造性地发展了“三来一补”,吸引“三资”企业扎堆长安,形成今天涉外经济蓬勃发展,作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毋庸置疑,彪炳青史。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