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本地美食篇

  一个地方的美食,生活在几代人的记忆中,成为这个地方的特质和标志。

  品尝地方美食,可以深切地体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谛,从而高屋建瓴地从地域文化与消费行为心理的角度把握一方市场的脉动。

  生猛海鲜—长安本地美食的招牌。

  生猛—长安经济文化的魅力体现。

  生猛海鲜

  海鲜是长安菜的源头和饮食主流,是长安地道饮食的金牌大菜。

  长安位于珠江东边,海岸线绵延50华里,滩涂宽阔,浅海区微生物丰富,港区纵横交错,靠近珠江出口咸淡水汇合,饲料丰富,含盐度低,水温适中,为多种鱼类的繁殖生长提供有利条件,盛产新鲜优质鱼虾,其中乌头、禾虫、蟹、禾花雀、大井葱是著名特产,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流传渔姑争唱打鱼歌:“纷纷龙穴洲边过,半湿云鬟在碧波,宫闺羡慕渔家女,永无忧虑乐呵呵”。长安禾花雀传统食法是“蒜仔豆豉炆”、“味水焗饭”,劏肚去内脏,骨软肉脆。吃禾花雀曾是长安一道传统佳肴,有“一两飞禽胜过三两瘦肉”的讲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土丰富海鲜资源,随手取为煮熟当饭。古时儿童民謡流传:“长安好,大家朝食鱼来晚吃虾”,“买斤猪肉煲莲藕,大只麻虾蘸豉油”。“春鳊、秋鲤、夏沙黧、冬食乌头鲚”、“三只濑尿虾等于一条鹿尾巴”。清蒸鱼、白灼虾、姜葱蟹,都是长安著名传统的美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积累烹调海鲜的手法,世代继承吃海鲜传统饮食习惯,积淀成历史悠久的地道饮食风味,讲求鲜、嫩、滑、爽,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传承与创新,一代又一代地共同推动着海鲜烹饪技艺的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顺应食客口味。商务应酬,来往接待,喜宴筵席首选海鲜酒楼。食客趋之若鹜,一股鋭不可扺挡的饮食强势,玉树临风的皇者风范,蔚为壮观。

  平常酒楼大众化

  传统的海鲜烹调简单,油、盐、葱一撒直上饭桌,原汁原味,怡人可口。在物质贫困时期,长安人以海鲜裹饱肚腹或宴客,津津有味。传统海鲜独此一味的单一性,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走向多样性。

  将海鲜从家庭推向社会,走向酒楼。鲜蹦乱跳的基围虾、糕蟹、斑鱼、乌头等海鲜堂皇地摆上桌面。始作俑者是位于厦岗的原东莞市水产局良种养殖场接待餐厅,长安人习惯称之为虾场,后易名福湖酒店当记首功。想当年虾场一边食海鲜,一边邀请经过培训的服务员跳舞作乐,一大特色闻名长安。1991年莲花海鲜酒楼,强势亮相,所向披靡。唱响“吃海鲜在长安、吃海鲜在莲花”的名声。东城海鲜卡拉OK酒楼,仲记海鲜酒楼随后毗邻而建,“三国鼎立”,争夺天下,酣战10年。1998年虎门志诚海鲜酒楼接手肥敦酒楼,异地开分店旗开得胜,一举成功。后起之秀———旺记海鲜酒楼,初生牛犊不怕虎,咄咄逼人的气势,迅猛崛起。

  深为上沙人称道的上沙富苑大酒楼,年方30的孙沛强子承父业,延续老字号富华酒楼,香火鼎盛20多年。

  在本地人一统天下的海鲜酒楼中,外来军团也成功地挤入,抢占一席之地,为海鲜饮食业增添姿彩。来自化州陈广成(人称胡须仔)的林记海鲜酒楼;广西戴成广(人称大只广)的广临海鲜酒楼;顺德朱剑辉(人称养鱼佬)的老字号港泰城酒家,均有上乘之作。2004年来自深圳的乐福海鲜酒楼、虎门老字号时珍饭店新盟军参战,竞争更趋激烈。

   这些私人海鲜酒楼的共性都是海鲜超市,薄利多销,星级服务,大排档消费吸引广大食客。他们各据一方,各拥熟客,和平共处,各有各的精彩。真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星级酒店贵族化

  80年代晚期,港式粤菜登台,它们挟着“海上鲜”的魅力,用高档价位的鲍参翅肚龙虾及融入西法的烹调手法攻占市场,推高海鲜品位,令食客大开眼界。此时,正值港商厂家北移,投资长安,经济活跃,商务应酬频繁。为满足招商引资的热情款待及各部门接待来往领导宾客,新派技巧,推动新派粤菜、新派海鲜,显山露水。高档线路的酒店,大行其道。发轫于1998年的长安酒店潮洲城,登峰造极10年之久。89年开业的霄边酒店,曾风光一时。乌沙酒店中途虽一时低落,后由享誉珠三角的中山海港饮食有限公司承包经营,高挂“鲍鱼王子”麦广帆先生的喙头,重振旗鼓,生意蒸蒸日上。霄边海悦花园大酒店,深受台商食客锺情。莲花山庄偏重招待,贵价豪宴显气派表心意。

  近20年来,这几间外资、集体性质的星级酒店发挥着重要的主力军支撑作用。

  进入21世纪,民营牌如日中天。民营军团异军突起,锦上添花。华禧酒店渐露头角,长安国际酒店步入佳境,广州凯悦酒家雄踞龙首。显示出民营军勃勃生机,后来者居上的勇猛。

  星级酒店的共同推波助澜,簇拥新派粤菜的高档海鲜走向鼎盛。每天冠盖云集,车马辐辏,佳肴美酒,杯觥交错,钟鸣鼎食。

  沙区寮屋家庭化

  渔塘似境,芦苇翠堤,芦花如烟,海风习习,幡然感悟原始的冲击和回归的诱惑,凭栏远眺,面水而餐,长安人一度莫名掀起一股海边沙区吃海鲜的热潮。

  沙区,长安人习惯叫闸口,珠江河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抓泥鳅,沟渠摸鱼,田里打泥巴仗……,昔时少儿生活写照。记忆中刀耕火种捕鱼,偷渡走私的上落站,如今围海造塘,已是一望无际的饲养海鲜渔塘。塘鱼现抓现煮,自养鸡现杀现蒸、自种菜现摘现炒。“一招鲜吃通天”。海鲜最讲究“鲜”,原汁原味,清嫩沁骨。尤其薄荷蒸虾饼、焗蟹,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引以为正品。眉豆藤鳝汤久负盛名,生晒鱼虾干怡口美味,原只蒸水蟹妙不可言。

  吃东西最讲究本色,新鲜鱼虾上桌,清蒸、白灼即可,正如妙龄少女不必脂粉,自然具有一种千娇百媚的动人风姿,否则浓油赤酱烹调上桌,犹如女人家半老徐娘,虽施脂粉,毕竟是多了一重人为的粉饰,而失却几许天然的韵姿了。

  食肆寮屋格局,茅草树皮当瓦盖,木桩铺板,走起路来“吱吱”叫。茅草深处有人家,“真好笑,住茅寮,风吹茅夹好过吹萧,日间有太阳来拱照,晚间犹在月光朝”。昔日渔民住茅寮被人讥笑贫困,如今这些食肆寮屋时兴返朴归真,美其名曰:静水山庄,渐成为节假日上班一族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沙区食肆一般是家庭作坊,老板、厨师、服务员几乎由家人担当,有的也聘请临时工帮忙。小木凳排排坐吃海鲜,给人家庭围餐的感觉,家味浓厚。

   这股海边吃风1992年始于新民,97—99年辉煌于沙头,今转移持续兴旺于厦岗。这期间新民愉景海鲜亭,厦岗和平海鲜亭,锦厦长洲海鲜舫,沙头辉记、和记、坤记;厦岗联兴、添记、做记等住家传统食肆,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意好不兴隆。

  笔者认为厦岗联兴海鲜大排档颇具长安地道风味,该店由本地村民麦傍有打理,一位十分传统40多岁的家庭妇女,也许自小耳濡目染,继承家庭海鲜技法,深谙此道。她拿手一虾两食,即“剥二度薄荷蒸麻虾”、“沙虾煲饭”,味鲜、甜、香,属极品。许多见过世面的食客赞不絶口,从末试过如此食法。“香煎乌头”、“清蒸深海福寿鱼”也是令人向往的宝品。饭后“茶果仔”圆润弹牙。厦岗添记的“剥二度生炒虾”、“节瓜煲乌鱼”、“薄荷蒸三鲜”、“蒸蟹饼”,味道浓郁,夹齿留香,回味良久。

  饮食在民间,乡土气息浓厚的乡下菜,是饮食之根,信也!

  “吃嘢吃味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如香港西贡避风塘,沙区吃海鲜已在东莞饮食界声名鹤起,常引来宾客满座,高峰时期,不足2公里的海堤泥路,挤满远道而来的大小车辆。

  迟到耐心等位,大声高叫上菜,木桶装饭争舀饭,非一般酒楼所能目睹。

  沙区地道传统家庭化,海鲜酒楼大众化,星级酒店高档化,这三股势力各施各法,兼容幷包,经历了其他菜系的碰撞、改造、同化,吸收精华,在不断改进中创新提升、发展壮大。共同推动,做大做强海鲜,深受食客欢迎。 从传统一骑絶尘,在当今万马奔腾多元化的饮食中,依然雄风犹存,纵横驰骋,气势如虹,擦亮了“食海鲜在长安”的品牌。

  生猛海鲜经历长期洗礼,传承烹调技艺,汲纳其它菜系精髓,勇拓未来,傲岸英姿,润泽着长安人勇于开拓、务实创新精神和胸怀天下的气度。

  饮食是一种文化,追求的是精神的享受。长安人冲破“君子固穷”、安于“箪食瓢饮”的生存观念,把握改革开放的机遇,“狭路相逢勇者胜”,解放思想勇敢追求生活标准的不断提高,吃得好,活得精彩,转化成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创造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生猛,正是长安人的精神写照,20年风风雨雨焠练而成的文化内核。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