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州三树


  早闻粤西高州之盛名,却不知其有举世无双的三株树。最近到该市考察,才知此三树之绝,而且每株树都使我品味出甚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意蕴。

  第一株是位于城郊的缅茄树。此树每年结果仅一次。果子不能吃,赤黑色,呈猪胆状,质硬如石,通常作刻图章或工艺品用,因果少而特别珍贵,甚有艺术价值。相传是明朝时候一位官员从云南边境带两颗种子来到高州,偶然发现其中一颗丢失了,误认为是一位小丫环偷去,便将这小丫环严刑拷问,小丫环直至被打死都拒绝认罪,始终保持自己的清白。小丫环死后翌年,官员院内生长出一株缅茄树的幼苗,始知小丫环的无辜。幼苗茁壮成长,很快成为参天大树,一枝独秀,亭亭玉立,颇有小丫环刚正不阿的气节丰韵。每年结的缅茄子,黑中透红,晶莹坚硬,也似小丫环的气节转化繁衍。奇怪的是此树种不能在其他地方繁植,因此千余年来中国仅此一树。人们珍惜国宝,现已在此树周围,建起公园,树边设栏卫护,并矗立小丫环的巨型石像,忧郁的表情中显出刚毅,迎风展起的仙女服水袖欲飘未飘,似在控诉着历代妇女所受的冤屈,又像是在守护着宝树的同时呈现中国妇女的飒爽风姿。

  第二株是位于观山的见血封喉树。这是一种含有剧毒元素的树。古时多用在加毒于弓箭的箭矢,如被射中,当即死亡,故有“见血封喉”之名;此外,也有作炼药之用。相传全国本有两株,现仅存此一株,堪称国宝。此树生长在观山道教寺的杂树林中,并不特别显露,树杆岸然挺拔,树叶扁长尾尖,像是把利剑,阵风吹来,沙沙作响,像是有节制地显点威风,使静谧的道观,静中有动,又像是人间仙境中含点肃杀之气,似乎太极中的柔中有刚。

  第三株是位于贡园的白糖罂古荔枝树。这是被《广东荔枝志》登出照片的名树,树龄比著名的增城挂绿树长,果熟最早,故可称岭南(也即可称中国)荔枝第一树。此树生长之地贡园,顾名思义,即古代进贡荔枝之园。可见其价值地位。相传唐代杨贵妃吃的荔枝,就是高力士从这株树上摘下进贡的,至今对面尚有一株当年高力士拴马的树。这传说的可靠性有待考究,但高力士是高州人却是事实,作为特别亲信的太监,回乡摘荔枝上贡,也合乎情理。乍见这株树即可看出它的树龄长久,饱经风霜:灰白的树杆,弯弯曲曲,部分主干已经乾枯,造成一个个树洞,像弯腰曲背似的,更显苍老;但每一技树丫的转折和嫁接处。都像是个个坚实有劲的拳头,使整株盘根错节、曲折起伏的老树,像是刚劲有力而又甚有艺术风姿的钢铁支架,气势非凡;尤其是在枯树杆的嫁接处,长出新的枝杆和茂叶,郁郁葱葱,欣欣向荣,从中既见老枝的献身精神,又见新生代的蓬勃朝气,显出无穷的生命力和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这三株宝树的故事和形象,始终萦绕着我的心怀,参观每个代表高州古文化景点或古迹的时候,都会思及这三株树,进而感到这三株树也即是高州三种古文化的精神体现标志。

  被周恩来称赞为“中国巾帼第一人”的冼夫人(冼英),本是南北朝时岭南百越族中的一位女领袖,历经梁、陈、隋三代,因统一有功,被封为“谯国夫人”,为历代人民敬仰,设太庙,奉祭为神,这位历史人物的出现和影响,明显地体现和开创了高州三种文化源流,一是民族统一,二是武功文化,三是女性文化。其中以女性文化尤为显着,冼夫人之后,高州涌现甚多中国的文武英雄,如:被称为广东历史上“第一女诗人”的冯媛(着有《闺媛诗》)、清代女诗人梁纯素(着《做霜吟前后集》)、梁耀金(着《玉闺女史诗选》);武界代表是太平天国女军师苏三娘(原是天地会首领)。在一个县里,涌现如此著名的巾帼英雄,不正是人杰地灵的一种表现么?这些人物的成功和精神,同缅茄树下小丫环的坚贞故事和精神,不是相通的么?从而说这株缅茄树是高州自古以来巾帼文化源流的一种标志恐怕是可以的吧?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被称为“见血封喉”的毒树,生长于道教观院内,而且是在西晋时著名道教祖师潘茂名炼丹和坐化的地点附近。潘茂名是高州人,比到广东罗浮山的道教大师葛洪还早,堪称岭南道教第一人。因他淡于名利,不愿应召赴京,皇帝即以他的名字赐潘州又称“茂名”,这即是“茂名”之由来。不求名反而有名,是辩证法;为炼丹、为“无为”而植毒树,造弓箭武器,也是辩证法。可惜潘茂名的道家理论未见流传(也可能是我未知未见),但老子、庄子的辩证哲学是众所周知的,显然,潘茂名和他代表的高州(以至岭南)自古以来的道教文化,也必是“生——死”、“有——无”、“文——武”、“和——斗”、“善——恶”、“美——丑”的辩证法。这种文化精神,在观山道观里的“见血封喉”这株树的形象,不是可以说是其活灵活现么?

  也许是由于李白要高力士脱靴写诗的故事,以及杜牧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的关系,人们历来对高力士的印象甚差,高州人也历来不齿。高力士回故乡取荔枝进贡的故事,说明他比苏东坡还早发现岭南佳果荔枝的价值(苏东坡到岭南后才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不仅体现了他的故乡情(是一种本根文化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较早地体现了美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意识和观念,懂得饮食的鲜美品味,懂得土特产的种植和价值,即本土文化。不像刘邦那样无知,做了皇帝,为使自己父亲高兴而试图将全村父老风俗搬进皇宫。由此,将高力士当年摘过荔枝的白糖罂树,称之为自古以来均被称为“中国荔枝第一乡”的高州美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传统标志,应当是恰切的。

  高州应以有三株宝树为荣,应以三株宝树所体现的高州古文化及其传统为荣。但使我尤为高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高州更发展了三种宝树,即:荔枝、龙眼、香蕉。这三种树是高州历史悠久的著名土特产,近年这三种水果的产量、面积、品质、销量和销售地域,经全国各种相关范围的权威评比,均占全国第一,从而使高州有“中国水果第一市”之美称,并且是以水果产销和旅游结合的“第一市”。

  高州是以其名山高凉山而得名。大部分是山区地带,半是丘陵,山峦起伏,绿水环绕。农村所有山头,均种水果,采取科学的立体种植,高处种荔枝或龙眼,低处种香蕉或芒果。许多山顶建有“观荔亭”,登高远眺,一望无际。我们到此考察的时候,正值荔枝初红的季节,从亭上看去,一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风光,尽收眼底,清风阵阵,有声有气地吹来缕缕果香,妙不可言;初尝几颗早熟荔枝,清新可口,鲜甜无比;大饱眼福、鼻福、耳福、口福,有似身处人间仙境。在部分山峦中,又看到正在开花的龙眼树和已结蕉梳的香蕉树,层层迭迭,林林片片,使人想到荔枝过后,又有龙眼和香蕉的夏收盛景,依次轮现,层出不穷。这种种植筹画,是科学,也是文化,是甚有科学和美学意义的生态文化、生产文化和旅游文化。由此我又感到,高州这三种树,又是这三种文化的体现与结合的标志。它同高州三株宝树及其所体现的古文化和传统,是一脉相承而又有重大突破和发展的,在精神是相通的。如果说,“树”的形象和精神是“高”的话,那么,以三株宝树和三种宝树为代表的高州,不正好是“名符其实”么?有如树一般高深的历史和现实文化内蕴,其前景也必然是像树那样,一年更比一年增高、不断地繁荣昌盛的。    

   1999年8月30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