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蜘蛛网似的珠江水系,在南海边有许多出海口。这些出海口,大都依其地势形貌,取名为各种各样的门,如虎门、崖门、磨刀门等等。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澳门,也是珠江的一个出海口。为何称此门为“澳”?却甚有奥秘,颇有文章。自1980年至今,我曾三临澳门之境,对其奥妙有个逐步瞭解过程,但充其量只能知其皮毛。
第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开始的八十年代第一春。当时中央决定开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我随一班文艺评论家到深圳、珠海观光。在珠海的日程中,特别为我们安排一项节目:乘海军快艇环岛看澳门(现在已是平常的旅游项目),虽未能上岸,经其水域,也算是临境了。这真可谓可望而不可及,是门外看澳门,若即若离,朦朦胧胧,颇有神秘感,但也略有所得。这就是从海上看澳门半岛,很像个山凹。凹与澳同音。想来澳门之名,首先由此。当快艇穿过连接半岛与凼仔岛之间的亚洲第一长桥桥底时,我即有穿越一座巨型拱门的感觉,恐怕这是世界第一大拱门吧 (澳门由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地构成,凼仔岛与路环两岛间今已有公路相连,从总体风貌而言,也是拱门之状)。我们上岸之后,又参观了珠海边境检查站,显然是指这座拱门以北之意。由此思及澳门在十五世纪五十年代被葡萄牙人入侵、清政府被迫允其居留和通商的历史,也即是开始了中国被帝国主义凌辱的历史,从而感到:澳门之门,除地形风貌似门之外,尚有国门、族门的意味。
第二次是1993年,应澳门大学和澳门写作学会邀请赴澳讲学。这一次,算是正式进人澳门探其奥妙了。甚有意思的是,主人安排我住在葡京大厦。这座大厦,是当时澳门最高最辉煌的建筑,是最高级的宾馆,也是澳门主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大厦下部几层,是各种各样的赌场,是澳门最大的赌搏场所。澳门是世界著名的远东最大赌埠。在这里,赌是受保护的,赌的收入是合法的。所以,赌场多,赌风盛,是澳门最大奇观。除了赌钱,还有赛马、赛车、赛狗之类的赌。世界各地到此旅游的人,似乎都要去赌两下才过瘾。人们的生活除做生意外,也似乎以赌为多,搏彩业是澳门的主要行业:赌,成了谋生手段,成了人生享受和消遣。这也就是说,赌,是通向富贵荣华之门,也是通向破产贫困之门;是通向欢乐享受之门,也是通向痛苦死亡之门。由此,我对澳门之门又增多瞭解一层含义。当我认真端详葡京大厦时,发现这是一座鸟笼式建筑:嵌在大厦顶端瓶盖式园厅,好像鸟笼的提把;整座大厦的楼柱,凸现又粗又白的线条,垂直均匀地排列着,像是放大的鸟笼竹枝网;层层楼窗,皆金黄色,均成条状,井然有序地间隔于条条银白楼柱之中,正如鸟笼的纵横网面。整座大厦,一派金碧辉煌之势,却又似人们手中玩物;其乐有似飞鸟,却又被困在笼中。不知大厦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是有心还是无意,我看这正是澳门之门这层含义及其搏彩文化意识的活灵活现。
澳门尤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是大三巴牌坊。这里原是澳门最早最大的教堂和神学院。自十五世纪以来,因先后遭受三次大火,现仅剩教堂的前壁,故称牌坊,其实是门,其形状也似门。它的总体是拱门形状,上下四层各有正门,每层左右也都各有其门,是个多门牌坊,可以说是澳门多元文化的一种寓现,是澳门之门的又一奥秘。澳门的宗教文化,以耶稣教为盛,弹丸之地,就有教堂数十间;其他宗教祭祀的庙宇也不少,其中尤多是祭奉女神,如观音、妈祖、天后和莲峰庙内的天妃,可见澳门特重女神。如果说,大三巴是西方和宗教文化在澳门的主要标志,那么,在其附近的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则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澳门的凝现,是澳门地方文化的缩影,这里的几尊旧炮,记下了澳门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馆内的展品和文物,证实了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馆内的图像和影视及电子显示,以生动的形象和现代化的科技再现了古老的艺术(粤剧,舞狮,舞龙,划龙舟)和地方风情(船家生活,打渔小景,沿街叫卖,节日喜庆,婚嫁习俗等),可谓缩影中外古今文化于一屋。使我尤感兴趣的是:中山先生纪念馆留下了这位伟人当年在澳门以行医为业而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以及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澳门进入中国,既将天主教带进中国的国门,又将第一张世界地图和现代数学及技术引进古老的封闭的国门的故事,使我从中感悟:澳门不仅是多种文化交汇之门,更重要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之门。我这次应邀讲学,不就是为文化交流而来的么。
第三次是最近暑假期间,有意识地在澳门回归前旧地重游,所见不仅同首次所见大异,与第二次所见也大不相同。总体上说,美观多了,繁荣多了,有格局、有气派了。也许是花了甚大功夫填海的关系,有了飞机场,海滨高楼大厦增多,成林成片,款式各别,蔚然壮观。葡京大厦已不是最高最大建筑,昔日威风已被其他大厦取代了。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加了两座大桥,一是友谊大桥,一是隔邻珠海的莲花大桥。两桥都比旧桥长得多,大得多,壮观得多。两桥的中央,均是拱门形,桥墩、桥边和桥面上的灯柱,均是乳白色,整条桥活似一条白龙跨过大蓝色的海面,又像是艺术化的神圣龙门,横跨天池供千万“鲤鱼”跳跃。这三座大桥,将澳门半岛打扮成三龙腾飞的美丽城市,体现了澳门以新的繁荣面貌回归祖国怀抱的精神:同时又给澳门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和风貌,这就是:通向无限锦绣前程的龙门象征。澳门中行新版的澳元铜币以大桥为图案,可见这是澳门又一新增的标志。
这次旅游,我还发现澳门好些新建的庆回归建筑,都以门的造型为多。如在文化中心旁边兴建的庆回归盛典会场主席台,宛若皇冠上盖的造型,斜盖于高低台柱之上,似龙口般的圣门;矗立于大街中心的东方拱门,两只铁铸巨臂紧握的造型,也是呈拱门之状;屹立于岛边的融和门,其造型是两块巨型黑石自海面挺拔崛起,对称地呈岸然之势,两石上方是一柱相连,是抽象的门的造型。据说,建这两门的本意是纪念和象征中葡人民友谊,表现同样主题的塑像和建筑还有许多。这对于有葡占数百年历史的澳门来说,这是一种必然的文化现象。但我又感到这些门的内涵,不仅是对中葡人民而言,而且是对中国与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友谊而言,因为它意味着:按一国两制而回归祖国的澳门,始终是中国通向世界和世界通向中国的一个重要门户,是最宽敞、最畅通、最美丽的门户之一。
1999年8月6日
![](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