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潮汕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宗近日率领由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和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组成的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专家考察团,在对粤东进行深入考察后认为,汕头的南澳,饶平的柘林、潮州港,澄海的凤岭、樟林,汕尾的白沙湖等地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伟宗教授说,这次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开发专案组组织的考察论证,填补了我国对“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研究的空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力补充。
饶平的柘林港是“粤东第一港”
黄教授指出,潮州市饶平县境内的柘林港,是潮汕地区最早的对外通商港口,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段港。据史料记载,古时天津、上海、泉州通往西方和东南亚的货船,经常停泊柘林港避风,并进行给水、补充生活物资。而南澳岛上的货物和生活物资,则大都经柘林港与大陆流通。
柘林港不仅是历史上的海防要塞,更是古代海运发达的名港。早在元代,因海运发达,柘林港内及东小门海面礁石上建“龟塔”、“蛇塔”,山上建“镇风塔”,为当时进出港口的船舶安全导航,见证了柘林港的海上贸易史。明代虽然实行严历“海禁”,柘林港仍是“商船巨舰往来之所”。就国内海运而言,柘林港是潮州乃至粤东海运的主要港口,货物运输,北上津、沪,南下吕宋、安南、暹罗、马来西亚,都以柘林港为进出口。
明朝建立以后不久,便实行“海禁”政策,只许官方贸易,不许民间商人出海。实际上,除了郑和下西洋以外,其他时期的官方贸易以接待外国商船为主。沿海地区的富户为了谋利,穷苦百姓为了谋生,便只好铤而走险,从事海上走私活动。潮州地区在这一方面是很突出的。潮州、南澳、澄海、饶平等地,出现了以许栋为首的通倭走私集团,他们亦商亦盗,活动于海上。通倭船舰及日本商船往来频繁,柘林港是其主要停泊点,常有商船几百艘停泊。柏林港入口货物主要有大米、白砂糖、布匹等,出口货物有陶瓷、红糖、茶叶等。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者急于从中国掠夺劳动力,载运到荷兰、古巴、南美垦殖。那时,洋船常驶入柘林港,登岸拉丁,载运劳动力出国当牛马,做苦工,柘林港成为移民出国的口岸。道光22年(1842年)柘林镇李武豪等十多人便是从柘林港乘洋船出国做苦工的。
广东专家在柘林港实地考察并寻古访迹后认为,柘林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粤东第一港,兴起于隋唐,盛于明清。雍正年间柘林港进入繁盛时期,当地兴起“红头船”海运之风,商民大造“红头船”300余艘,航行于台湾、广州、上海、天津、宁波、福州、泉州等地。
潮州港是瓷器出口大港
隋代,炀帝命陈陵“率兵自义安浮海击”流求(琉球)。义安郡就是潮州,当时的琉球就是今天日本的冲绳。可见隋代的潮州已经有对外交通的港口。虽然有关潮州港的文献记载比较缺乏,但是从潮州出土的瓷窑多分布在韩江出海两岸的情况就可推断,潮州港是古代瓷器出口的重要港口。如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号称“百窑村”的宋窑遗址,在宋时被誉为“广东陶瓷之都”,其产品运销国内外。自1953年以来,该处先后发掘了十几座窑,出土了大量的瓷器。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海禁”,允许百姓驾船出海,潮汕地区的海外贸易活动又活跃起来。清朝政府规定,广东出海的船只头部油以红色,俗称红头船。1972年,澄海东里和洲河滩出土一艘红头船,上有标记:“广东省潮州府领口字双桅一百四十五号蔡万利商船”,可以推知当时在潮州府注册的双桅海船,至少有145艘之多。潮州海商在清代海外贸易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澄海的樟林港是宋代和明清两代重要贸易港
澄海市的樟林港和凤岭港,是宋代和明清时期两个重要的商业贸易港,尤其是樟林港。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康熙23年撤销“海禁“后,樟林古港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海上运输日趋兴盛,成为汕头开埠之前粤东一个重要的海运港口和海防军事要塞,繁荣达200年之久。在乾隆、嘉庆年间进入全盛期的樟林古港,其关税占了全广东省的五分之一。它既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又是潮汕贸易“海上互市”的转运枢纽。该港航线北通福建、台湾等地,南达东南亚各国,史称“粤东通洋总汇”。光绪元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已赫然标有“樟林”的名字。
新兴街是当时樟林古港全盛时期的货栈街,全长近200米,由54间双层的货栈组成,目前仍有部分货栈保存完好。专家在新兴街实地考察的当天,名为“安平栈”的房主陈先生说,这间货栈是其曾祖父留下来的。汉学界权威学者饶宗颐先生在1999年参观了新兴街后,评价该街“是海上文化的一个象征”。黄伟宗教授指出,樟林港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的重要港口,出港的物品最重要的是瓷器。
汕尾的白沙湖港
汕尾白沙湖是海陆丰地区三大咸水湖之一。黄伟宗教授介绍,白沙湖是距离国际航线最近的港口,仅12里,是远航货船的必经之港。有史料记载说,该海域危险但属必经之地,也是潮汕地区沉船最多的港口。
据有关资料记载,汕尾白沙湖在唐宋时期贸易活跃,是一个热闹的古港口,在当地曾出土大量的历史文物。同时,在汕尾地区另有大安、公平、海丰等唐宋大陆河口港,这对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均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有资料说,汕尾航段,岸线曲折,为破碎海岸结构,其间岛礁环列,岛链内航道险恶,岛链外洋面开阔,历来是海上贸易和战争的重要场所,由于其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海盗、走私猖獗。
“红头船”精神
黄伟宗教授指出,潮汕这些港口在不同时期交替兴起、繁荣、衰落,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从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可以发现,潮汕“海上丝绸之路”也是“海上瓷器之路”;同时,频繁的移民现象更成为潮汕港口区别于其他古代港口的重要特色,这从现散居全球各地的千百万海外潮汕人就可见一斑。
潮汕“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既有汉、唐时期的材料依据,又有充分的明、清时代的历史资料,这些都充分证明,潮汕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潮汕的“红头船精神”体现了潮汕的海洋文化精神,代表了潮汕海洋文化的特色,丰富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
潮汕可以利用宝贵的历史遗产,以旅游发掘文化,以文化带动旅游,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业。
本文作者是新华社记者陈楚,新华社广东汕头2001年7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