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醉入过桥园


  二十三年前,我随作家采访团到云南边境扣林山阵地采访时,就在路边的凤尾竹掩映的小店里吃过闻名中外的云南过桥米线,感到十分美味可口。

  过桥米线,从此一直吊着我的胃口。那一色雪白,那均匀的线条,嫩、滑且略带韧性,入口便觉爽。心想,有机会要到昆明吃正宗的过桥米线。今年五月,我参加第十届国际(大理)诗人笔会后,诗人蔡宗周兄特意陪我和妻子周秀娣在昆明多住二日。这时,我暗里高兴,这次一定要好好尝尝过桥米线。况且周秀娣对过桥米线早就垂涎三尺,嚷着要亲自“过桥”、“过桥”……

  口福即到。昆明铁路局的翁旭处长和郭芬阁女士极其热情,“预谋”着要让我们在过桥园遂了吃过桥米线的心愿。我心里冒出“不过桥,非好汉”的杜撰诗句。

  过桥园创建于1990年9月9日,位于昆明长寿路小花园。后迁至省体委招待所。过桥园以过桥米线为品牌,烘托的是丰富的云南古今文化。我们过了一座小桥后,便是布置得色彩缤纷的大厅。醒目的画及手书诗词,让你一下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宾客很快坐满了。或许因为有文化气氛,极少听到大声嚷嚷和吵闹声。照样是茶、小食,让客人在呷茶中放松。忽见几名模特上台表演,主持者居然在台上把我和蔡宗周、周秀娣三人的名字念了出来,并作了介绍。我感到诧异,像是千里外见到了亲人一样,感到亲切。

  我想,一定是翁旭处长和郭芬阁女士“里通外”了。几回舞蹈和几支响亮的男高音后,有过桥米线的歌剧选段。原来有一读书人为上京考试,废寝忘食,一位姑娘总是按时走过桥送给他米线,后来读书人取得功名,便把米线定名为“过桥米线”。台上男女说唱感人,让食客知道“过桥米线”生辰八字的由来。

  舞台和餐桌相连,演员和食客相伴。还有书画家在台上即席挥毫,展书画使食客大饱眼福。舞台的背景是云南的山山水水,食客可以听音乐,看舞蹈,观山尝水,不亦乐乎!

  当大碗(如小盆)端上来的时候,只见热滚的汤浮一层微黄的油,听说这是鸡汤底,表面无烟气,却是高温。我们面前都摆着十种食料,如米线、鹌鹑蛋、草菇、肉类等,鲜嫩、精美。把雪白的米线和各类菜肴放进大碗搅拌后,便可以吃了。

  在大碗旁,还上了不少云南的特产小菜。大碗小碟,五颜六色,鲜丽悦目,尽显云南佳景。米线的确名不虚传:雪白晶莹如玉,那圆条线相当柔软而略见韧性,入口爽滑,嚼之口有快感。因汤料以鸡汤为基底,加上各种新鲜的菜肴,味道既新鲜又多样,让食客啜饮、咀嚼、回味再三,真正尝到过桥米线的正宗味道。如何正宗,我就无法讲出其所以然,只觉得这米线有一种顺人口感的亲和魅力。汤一饮再饮,米线一吃再吃,虽然肚已饱,但心不饱,让我越吃越馋。妻子说:“大饱眼福,也大饱口福,真是吃过桥米线者常乐”。因为先前她见作家戴胜德画竹,说过“知竹者常乐”,所以我也会意地笑了。

 

   2005年6月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