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水神话


    倚五岭手拉长江

    神州半壁 手足真情

    踏云贵北眺黄河

    望不穿惊世的黄土阵营

    念淮河 海河的青野秀水

    想辽河 松花江的厚雪坚冰

    珠江,七姐妹中的四姐

    你是良家闺秀青春而多情

 

     你屈指笑点二千年光阴

    你洗净厚重的雾霭风尘

    太阳下亮出你的明珠

    月光里播下你的繁星

  辽阔的珠江水域,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及香港、澳门等8省区。    

  珠江,这伟大的母亲河是生命的摇篮,文明的故乡。

  水润古今。水润乾坤。

  珠江水拥有圣洁的名字、骄傲的故事,这是永恒的赞誉。“国酒之乡”、“天然公园”、“香料之乡”、“天子南库”、“天然花园”、“甲天下山水”、“世界喀斯特的首都”、“花城”、“穗城”、“先富起来”等等。

  水,来自时空的眼泪,有悲戚也有喜悦。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孔子云:“近山则诚,近水则灵。”

  黑格尔说:“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

  古往今来,珠江水维系哺育多少生命,也孕育着多少祸福悲欢。治水,改造水,写下多少不朽的史诗。

  翻滚的浪潮,气势磅礴。

  浪拍江岸,水花飞溅。

  珠江澎湃的大潮卷走了苍茫的岁月,却把珠江流域独特的文明写进了每一声浪响。

  这条古老的江河在中国水文化的豪放乐曲中发出了最动听的文明的旋律。

  1963年我国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逆漓江而上来到广西兴安县境内的兴安省,驻足良久,感慨万千,即兴写下了“斩山通道,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如此,存足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郭沫若所写的奇观就是珠江上的这一处与关中郑国渠、蜀中都江堰齐名的广西兴安灵渠,灵渠的建成是我国水利史上实现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相接,到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成功,实际上从那时候起黄河、长江、珠江文明已形成了完整的结合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旋即挥戈南下平越。但由于秦军劳师远征,运输路线过长、补给困难,战事受阻。秦始皇于西元前219年派遣监御史史禄在此开凿运河34公里,引湘江十分之三水量注入漓江,打通湘漓二水交通,秦军得舟楫之力赢得了战争,平定了岭南。所以这条运河在珠江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灵渠的名字也因工程灵巧、富有灵气而得名。自秦汉以后,灵渠一直都是岭南与中原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重要通道。

  “奇石飞来成砥柱,灵渠巧凿夺天工。”

  “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

  虽然珠江的第一道坝是为战争而修筑的,灵渠也以人类杀阀的形式力自己修筑的祭坛,将修筑灵渠的三位大将军永久地留在了她的身边。这似乎也在警示人们珠江是用来造福人类的。

  那时,浩荡的长江和秀丽的珠江相望,各向东流,水韵相闻。

  湘江上游被拦腰截断,使江水的十分之三流经335公里的南渠进入漓江,十分之七进入325公里的北渠仍回流湘江。

  眼前的湘江水似乎也带有人性的感知。湘江和漓江结伴而行难舍难分,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任何两条河像现在的漓江和湘江挨得这么近。据说漓江的名字就是因为取义于部分水量离湘江而去得名。

  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堤坝既可拦水,又可泄洪。它略低于湘江两岸,洪水可浸过它进入湘江故道,避免水患。因它能自动调节水量平衡而称“天平”。

  管道在水线处设陡门,来船时先放陡杠,后放竹箔,拉水以提高水位。然后抽去陡杠,船即可通过陡门。

  这种陡门是船闸的先导,为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一个个陡门可使来往船只翻山越岭,令人叹为观止。

  珠江由此和长江相通。

  三将军衣冠墓犹向青天。

  三将军墓在诉说着一个壮烈、哀婉的故事:

  第一、二任监修刘氏和李氏均未成功而被杀;第三任将军张氏却因成功了而被杀。

  三将军的英灵可听见灵渠潺潺的水声?

  从灵渠进入漓江会少了些历史负重,多了一些轻松和自然。“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到过漓江的文人们总不免留下点笔墨,确因为是这股碧透的河水浸润出的奇秀妩媚,让人避不开她。

  漓江山水的巧妙组合为桂林平添了几分天籁之韵,让来去匆匆的远足者常常会找到一种大饱眼福的快感,但真正品尽这般美景还要属桂林人,他们一年中会有上百次在这里相遇守候,因此游人们常常会在许多景点遇到他们。

  游漓江,是中外多少游人的梦想。

  千百年来,漓江接待过多少远道而来的客人。

  诗人、墨客、摄影家在这里啧啧赞叹,流连忘返,更留下数不清的诗文、摄影和绘画作品。

  李亚石只是这一批专业桂林风光摄影家中的一位,他 1975年从部队转业回来一直从事职业摄影,退下来之后更是把摄影当成自己的终身职业,每年都要拍上上万张的照片,但他感觉桂林还是拍不完,漓江拍不够。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的老三界,属于西江水系的第三大支流桂江的一部分。漓江河断山峰奇特苍翠,石崖嶙峋峭拔,河道曲折迂回,一路山青,水秀,洞奇,水美,好一个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徐霞客也称之为“碧莲玉笋世界”。

  离开桂林两个小时的船程之后,一个远处看上去不起眼的小渔村进入你的视线。就是这个小渔村,20世纪曾有两位总统光临,一个是世纪初,一个是世纪末。

  1921年孙中山先生北伐时专程来此找过他的同学一同北上,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携夫人女儿在此下船走进这条深巷,因此村里人把两位总统走过这条小巷戏称为总统街,村里的赵大爷用他的思维常常向参观者解释着克氏一家造访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然而阳朔的夜色更让人不辨东西,看见这些高鼻梁黄头发的外国人主人翁式的神态,如果不是招牌上还有中国的汉字出现的话,还真以为是异国他乡呢,此情此景……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感觉会更好。仔细想想漓江不仅属于珠江,更属于世界。

  珠江从云南的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发源之后,主干流——南盘江流入曲靖市陆良境内,取名盘江就是因为河床弯道太多的缘故,陆良人也因此吃尽了苦头:“陆良、陆良、平坝无水最荒凉,忽然一夜盘江雨,旱地成河田成江”。

  云南,南盘江的改造,曾写下辉煌的历史。

  南盘江上段依次穿过松林、沾益、陆良坝区。原长 1686千米的坝区河段上,河床狭窄,弯道多,冲刷、淤积严重,出坝区处多阻水礁,历史上频繁发生洪涝灾害。

  三百多年前,先民们无数次疏河床,裁湾道,砌堤岸,炸礁滩,依然无法根治其患。

  三百年后,即1977-1980年,全线治理南盘江。

  此后的神话,依然是劳动人民去写。

  如果说灵渠是我们的先民与珠江第一次默契合作,实现了珠江和长江的成功对接。二千年之后,被称为“西电东送”工程的珠江流域能源开发,便是珠江人与珠江又一次全方位的合作,并同“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建设”作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工程项目。

  西电东送显示珠江水以其巨大的能量造福人类的品格和精神。

  然而,珠江也有发威成祸的时候。

  2002年6月28日,位于珠江流域浔江与桂江汇合口的广西梧州市,由于上游连降暴雨,西江河水上涨,全城三分之一的街道进水,这是今年以来梧州第二次受洪水袭击,市民上班,买菜都要乘船才行。

  这位李老师是做卫生防疫工作的,老梧州人。从他记事起就知道怎么去躲洪水。现在退休了,他每年都要拍上几张洪水的照片留下来,梧州人与洪水的恩恩怨怨真切地写在了他的脸上。

  值得庆幸的是,梧州人下决心要修建一条防洪护城大堤。

  在距梧州不远的浔江,桂江,西江汇合处,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长州岛水利枢纽已全面启动。这是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号决议。

  大坝建成那时候梧州作为珠江上的重要城市该会是个什么样子?梧州会把洪水带给他们的一切永远的留在记忆中。

  让我们说说北江吧!

  北江,是珠江的一条支流。多少年来杜绝北江水患成为广州人揪心的话题。

  北江大堤,是怎样修筑在广州人的心坎?  

  此刻,“北江大堤加固达标整治工程”已获国家计委立项,其中引北江水济‘两涌一河”工程备受关注。

  四年投18亿元加固北江大堤,标准是——抗100年一遇洪水!

  投7425亿元,彻底改善广州市水系生态环境。

  广州市政协主席视察北江时疾呼:

  “引北江清水入‘两涌一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战斗,当然远没有结束。

  珠江在渴求——

  怎样让“鱼虾回游”?

  怎洋注入“国际花园城市”?

  朱镕基总理称广州的“小变”、“中变”使珠江两岸“已有塞纳河的韵味”。

  然而,何时珠水清清可畅游?

  广州市政府断言:珠江要变得更靓关键是治水。

  数百万广州市民翘首盼望蓝天碧水。再过三年,珠水清清可畅游。

  碧绿的新丰江水库,水波粼粼,黛色如染……

  珠江奔流,映着蔚蓝的天空。  

  人们没有忘记,20世纪60年代初,香港出现的“制水”。

  大旱之年,香港的供水,几度中断,有时一天只供一次水,水龙头前,水桶排出几里路长,就等待那短短的几十分钟一个小时的供水,由于缺水,引发的一系列悲惨事件,多少老人仍记忆犹新。

  此时,国内也处于三年“苦日子”的困难时期。然而,为了香港同胞——血浓于水,周恩来总理毅然决然启动了东江工程,以保证给香港提供饮用水。  

  东江的老百姓,不惜巨大的牺牲,勒紧裤带,投身于这一浩大的工程之中。

  新丰江水库,淹没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

  库区移民,是历来政府最为艰难与头痛的事情。

  多少人,又曾多少辈,

  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他们的房屋,他们的田地,他们的菜园,甚至他们的祖坟,都在这里了——可一朝让水淹掉,感情上接受得了么?

  而在那样一个艰难的岁月里,作为政府的补偿,也是微不足道的。  

  甚至不少人最后也没得到补偿。    

  可为了几百万香港同胞,他们只能背井离乡,迁出了……

  为了工程,甚至有技术人员及工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滔滔的东江水,一碧万顷的万绿湖,都是东江人民的心血凝成。

  人民记起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并在批示中指出,该工程关系到港九三百万同胞,应从政治上看问题,工程作为外援专案,由国家举办,广东省负责设计,施工。首期工程于1964年2月动工,一年后建成供水,当时被香港同胞称为救命水。

  整个东深供水工程从首期到现在的第三期扩建,前后用了16年,投资20多亿元,供水量从68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10亿立方米。在供水工程的建设改造中,党和国家的几代顶导人都极为重视,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董必武,陈毅及广东省历届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大陆对香港的淡水供应用香港人自己的话说这是亲情水,香港的发展水,繁荣水,稳定水。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总投资47亿元,工程设计水准年为2010年,供水保证率P=99%,设计总供水量为 2423亿m3/a,其中供香港11亿m3/a,供深圳 873亿m3/a,供沿线东乡乡镇40亿m3/a。

  这里活跃着一支极其能战斗,充满智慧的工程人员和工人。

  他们是珠江水的亲密伙伴。

  他们以出色的工程,决不辜负深港澳人民的真诚渴求。

  (一条霓虹灯闪烁的巨幅标语横过珠江岸的上空:爱我母亲河——珠江

  (—艘冠名为海豚号游轮满载珠江夜游的中外游客在璀璨夺目的珠江上航行

  呵,光的江流,色彩的江流,青春和生命永恒的光流啊!

  你背五岭而饮南海,悄然走过四千里行程,走进中华民族的辉煌!

  母亲的慈爱是永恒的,和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共存。

  母亲的乳汁是甜蜜的,她哺育中华民族世代子民,使之集结成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国,水量仅次于长江的珠江,哺育了八省区20多个民族将近2亿的人口,人平拥有水量比全国平均数高出65%,达到4700立方米——凭此,不难解释她何以在北回归线创造出如此蓬蓬勃勃的生命!    

  同样,水也成了这里人们鲜活生动的生命之象征!

  珠江三角洲的人们,有自己的一句谚语,是他处所没有的,那便是——风生水起!

  如此形象的地域语言,足以概括出珠江的活力,南海的活力!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