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施明德如组党  跌入凡尘



  近日来关于施明德要组党传言甚嚣尘上。事实真相是否如此,尚不敢肯定。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就意味着施明德将走下反贪腐的「道德神坛」,跌入政党政治的泥潭。 

  据自由时报报导,施明德发起倒扁活动以来,筹组「第三势力」之说甚嚣尘上,蓝緑内部近日皆获得类似讯息指出,施明德及其背后极少数核心策士,已在讨论未来在形势成熟时,出面筹组新政党的可能性,其中「第三部门」的最新党名,业被提出进行脑力激汤。 

  但是,倒扁总部决策委员魏千峰表示,倒扁总部从未讨论组党问题,倒扁总部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反贪腐、要求阿扁下台。倒扁静坐总指挥施明德也指出,总部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从倒扁获取政治利益。外传施明德可能参选2008年「总统」,施明德强调,他絶对不会参选,絶对不会谋取个人的政治利益。昨天,他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三不」:不组党、不参选、不参与政治协商。 

  至此,所谓的真相已有两个: 

  第一个是:敌对力量在造謡,目的仍然是为了抹煞施明德的形象,打击红衫军的士气,离间倒扁总部的关系,制造诡异气氛。 

  第二个是施明德及核心骨干的确有过思考和讨论,但是没有结果,实际亦不成熟,或者尚需继续筹划。两个真相是对立,但是又互相转化的。 

  按照政党理论来说,施明德要借势走第三势力的道路,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在西方,第三势力成功地取代前面的政党,例子不多。在台湾短暂的多党制阶段,更没有什么成功的例子。新党、台联党,当时都是期盼带出第三势力来冲击政局,但是一直处在泡沫化、边缘化阶段。 

  最值得施明德重视的是亲民党的发展及消退过程,当时宋楚瑜通过参政与参选,特别是在2000年的大选中,所积累的民气,比现在的施明德还要高、还要旺。但是,组党之后,第三势力并未有如愿形成,如今只能牢牢地粘在深蓝板块。 

  我们相信,施明德如果真的组党,可能立即面对几个无法跨越的困窘: 

  一、支持的民众一哄而散。必须正视,反腐败的支持者毕竟是泛蓝民众与泛緑民众的共同组合,所谓的中间力量如何存在,实在不可以评估。如果要选择政党,估计目前施明德的支持者大部分会重归原来支持的政党,未必会投入施明德的新政党。 

  二、不可避免沦入明星政党模式。不管用什么名称,施明德如果要组党,只能用自己的明星效应来聚集民意、党意。因为反贪污腐败,不可能成为一个政党的长期的政治目标。打个比方,如果陈水扁下台了,新的执政者上来,开始清扫腐败,那么施明德的党就完成历史使命了,可以结束了。 

  三、如果以为用和解、融合的理念可以号召非蓝非緑的中间力量,成为政党持续发展的力量,恐怕过于一厢情愿。国民党与未来的民进党都有可能、都有能力这样说、这样做,一旦这样做了,施明德难于与之竞争。 

  施明德今天的影响力恰恰是走出了政党势力之后凝聚的,反过来又制约影响了台湾的政党政治,形象来说,只有跳出政党凡尘,施明德才有力量。一旦组党,施明德将跌入政党政治凡尘,功力全消,徒呼奈何!所以,深谋远虑的施明德,一定会小心翼翼地对付组党的压力。

  

  2006年9月2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