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热炒世界大战论  中国切勿上当



  中国的和平发展步伐是非常沉重的,迈得非常不轻松,最近以来,一股巨大的舆论逆流,正在冲击着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的信心。这股逆流,就是美国及西方正在盛行的目前正处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前夜的舆论。 

  就在数日前,美国国会前众院议长纽特 ·金里奇危言耸听地说:「在我看来,我们已经身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初级阶段了。」随之,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高级编辑大卫 ·波斯科就在《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吗?」他认为,当中东硝烟四起之时,全球同时在上演数不胜数的战乱,这样的局势实在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好多少。 

  这篇文章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一些宗教网站惊呼世界末日来临。媒体也掀起了讨论的热潮,英国《声音》的标题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背后」,《芝加哥论坛报》的文章标题是「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传言」,加拿大多伦多广播电台则是「中东冲突引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金里奇等不及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股第三次世界大战危机论调,如狂风般刮起来了。 

  其实,从「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美国就出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爆发之说。今次的热炒,不过又是一次虚张声势罢了! 

  但是有舆论因此质疑,在如此混乱不堪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前夜,中国的和平发展方针路线还走得通吗?中国能够不做好应付世界大战的准备吗?这样的问题,又涉及到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中期前,中国一直是判断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发生的,所以在国家策略中,备战是重中之重,一切准备应付世界大战,20多年中,备战拖住了中国的发展步伐。直至七十年代后期,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中国从此才放下备战心态,开始全力以赴发展经济。转眼就将满30年了。因为对国际形势判断准确,中国抓住了30年的发展大机遇,强国富民,国运昌隆。可见,如何准确判断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发生,对中国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在此时刻,作为中国人,我们非常怀念伟人邓小平,正是他的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的判断,挽救了一个民族! 

  早在七十年代后期,邓小平认为,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发展,制止战争的力量在上升,因此「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一判断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确立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讨论军队精简整编、体制改革等问题。6月4日,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100万。他说,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有两个重要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个转变,是对外政策,改变了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实行的「一条线」战略。 

  在此时刻,重温邓小平当年对第三次世界大战判断的过程,是何等重要。中国只有不失信心,才能够拨开第三次世界大战论的迷雾。 

  当前的国际形势,不能说不乱,不能无视战争与冲突,这与超级大国奉行实力政策,单边主义倾向突出,或借反恐谋霸权,推行新一轮战略扩张,争夺和控制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主权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恐怖主义的危害在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道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很不安宁。但是,这毕竟与第三次世界大战相差甚远,这样的矛盾与冲突将长期存在,因此,也不可能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相比拟。 

  中国,不能被所谓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舆论困扰,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动摇的国家战略、民族步伐!

  

  2006年8月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