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上海对台工作宜在“住”字上下功夫的建议



  上海对台工作怎么落实做好台湾民众工作的方针,尤其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召开之后,上海的对台工作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认为应在“住”字上多下功夫。

  二十年前,两岸交流交往开启,台胞开始回来探亲、旅游、投资,也有人回国定居,但我们当时的政策是“不鼓励台胞回乡定居”,意识到定居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而二十年的交流交往结果,仅上海就集中了二十多万台胞定居,“住”成了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的首要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了。

  一、上海国际大都市特点决定了“住”的地位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它的地位决定了更适宜台胞在上海的居住,上海的制造业与加工业的成本决定了它们将在上海式微,取而代之的则是第三产业与总部经济在上海的兴起。未来上海更适宜台湾大集团、大企业、中小企业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到上海生活、学习、工作,他们将上海作为现代营运中心的集散地,落户上海,他们人居上海,而将投资与企业安放在长三角,甚至更远的地方,就如台湾企业喜欢将总部设在台北,习惯生活在条件舒适的台北,而将他们的企业设在新竹、桃园,形成“前店后厂”的生产格局一样。上海比台北更适宜台湾同胞居住,上海安全、舒适、安宁,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更便于他们把上海作为研发、运筹、指挥、休闲中心,他们舒服地住在上海,安心地居住在上海,然后将资金、技术、产业通过上海输入内地,形成与祖国大陆共同发展与共创双赢的格局。上海这种独特优势是国内其他地方难以比项的,因此“住”成了吸引广大台湾同胞来到上海投资与创业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上海能否住得舒适、便捷、安全,我们对居住在上海台胞的关怀与瞭解程度,都决定了上海对台工作质量,这是新时期做好对台工作的一个新特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过去我们的对台工作,重在招商引资,见了台湾同胞就说“欢迎来上海投资”,今天我们对台工作应改为“欢迎来上海居住”,因为居在上海,就会带来消费、带来投资,即使住在上海投资内地,也是上海对台工作的重要内涵,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新概念。

  二、上海离台胞“住”得满意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上海的综合优势决定了“上海热”在台湾持续不降,决定了“住在上海”成了台胞的首选,但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在迅速发展成吸引台胞居住的乐土,而我们上海离台湾同胞住得满意还有不少可改进之处,因此要更重视台胞在上海“住”的情况。上海高档、优秀的住宅已比比皆是,硬件丰富,文化市场与信息设施也非常丰富,但还有不少软件还跟不上,例如——

  “住”首先应纳入国家的有效管理之中,从入境、到报关、到申报户籍、到求职、求学、到纳税……应建立起有效的统计制度,这是起码的国家安全,也是社会关怀的需要,而如今这一整套制度竟是空缺;

  “住”从来与“衣、食、行”是结合在一起的,上海的“行”,尤其是市内交通要进一步改善,上海的高层次保姆队伍也供不应求;

  “住”与小区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小区管理尤其是居委会管理与物业管理,还要进一步健全。现在有些小区的台胞根本无人管,而住在高档小区的台胞,这些小区成了“国中之国”,也妨碍了我们与台胞的接触,成了一个一个“死角”,既无法送去关怀,也无法掌握动态;

  “住”与就业、就学、就医也是紧密相连,台胞的就学与就医也尚待进一步完善,关于上海的生活信息服务也有很大改善空间;

  “住”与接触社区接触社会也有着紧密关系,广大台胞希望能参与社区乃至融入社会,能够广泛参与公益活动与社会管理,能体现当家作主精神,有些台胞希望获得“公民权”,这方面我们似乎还可以提供他们更大的参与度;

  “住”得安宁,住得安全,还需要我们提供更有效的投诉渠道,居委会联系渠道,社会服务渠道……;

  “住”得有人关心,让他们感受祖国的温暖,这方面我们更有许多差距。一个社区,至少应该配备一个统战干部,而现在有不少社区还没有落实这样的政策。

  总之,只有让台胞在上海住得满意,他们才会“安居乐业”,台资也才会源源不断而来,台湾民众对我们的认同也才会逐步建立,才能使他们成为“反独促统”中一支稳定的力量,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我们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尤其对台胞的出入境和户籍、暂住、借住制度都需要完善。

  三、让台胞在上海住得满意几点建议

  1.首先应摸清家底,确切掌握居住上海的台胞人数,从而进一步掌握他们的投资状况、生活状况等,应建立起一整套相关制度。

  长期以来,我们讲不清上海地区到底有多少台资企业、有多少人在上海暂住或长住,所以一直概称有五千家台企和二三十万台胞,根本不掌握实际数字,说来实在是遗憾的,是不合适的。要搞好对台工作,起码要掌握有多少台湾人在上海居住,有多少台湾企业在上海落户,因此我们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统计方法,要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台胞在上海“居之有人关怀”的制度,将台胞纳入上海社区网络化管理之中,做到“家底清楚”,知己知彼,让工作有的放矢,将做台湾人民工作更好落到实处,落实到人,在这方面上海应为全国作出表率。

  2.台办应会同公安、边防、海关、社区……等部门,建立起一整套对台胞的管理制度来,从而确切掌握出入境人数、界别、职业等,确切掌握他们住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基本情况,进而掌握他们的税收等情况,这是一个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制度。

  3.要建立一整套让台胞参与社区和社会的制度,让他们住在上海有主人翁感觉,从而将他们对台湾的认同变成对上海的认同,乃至对中国的认同。

  在沪台胞普遍感到我们对他们的主动关怀不够,使他们对自己居住的社区与社会参与度不够。我们千万不能让他们感到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要设法让他们融合到我们社会中来,来建设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首先要让他们参与社区建设,要尊重他们,进而让他们参与社会建设,给他们创造公益活动机会,如:义工、慈善、传统节庆日等项活动……。上海现在有个别社区已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办法,要交流总结。要发动人大、政协及工、青、妇等组织,专门研究此项工作,创造经验,逐步推广,逐步健全。

  4.要加强对社区统战干部的配备,要提高社区干部的素质。

  我们要把做好台胞“住在上海满意”的工作作为统一大业的重要抓手,去研究探索一套工作方式。现在还有许多社区还没有配备专职统战干部,应尽量早日给予配备,对台胞较集中的社区甚至应多配备一些,在经费上也多一点倾斜,对这支统战干部队伍要注重培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这项工作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台胞“住”的问题,已上升为上海对台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市委市府主要领导能予以关注。

  (写于2006年11月10日,本文系专题报告,写于2006年11月10日,发表于2006年上海东亚研究所《持之以恒》。)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