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喜中有忧的两岸关系
一、我们建立了对台新政策
中国人想在21世纪完成三件大事,第一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摆脱贫穷落后,步入小康社会乃至富强国家之列,第二要推动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和谐的世界新秩序,第三要完成历史遗留的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这三件事是国家意志,人民宿愿,也符合世界各国利益。而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最重要的事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搞发展,任务是千头万绪。而台湾当局正是利用我们专注发展,打出了“台独时间表”,计划从2003年提出“公投法”——2004年“公投入宪”——2005年启动“二次宪改”——2006年提出“宪改方案”——2008年5月20日前完成“公投复决”——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2008年底完成独立建国。
中国大陆新一届领导人,根据21世纪的三大任务,根据发展了的两岸关系新情况,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与遏制“台独”的系列新主张,这新主张在2005年1月28日的纪念“江八条”十周年大会上贾庆林作了全面阐述。3月4日胡锦涛在全国“两会”期间又作了四点表述,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将我们的对台政策作瞭高度概括,在这原则下全国人大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在这个法律的引导下,出现了两岸交流的新局面,主动落实许多改善两岸关系的新举措,并邀请台湾在野党先后访问大陆,建立了党对党交流机制,以及发展两岸关系的系列论坛。这一切台湾絶大多数同胞是满意的,大陆同胞也是给予瞭高度肯定的,我们终于重新掌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动权。这一切也有助于台海乃至亚太的和平与稳定,一切不抱偏见的国家也都给了正面肯定。
胡锦涛在会见国、亲、新领导人时,对两岸关系规律与发展,作了全面总结与阐述,概括而言,即是:一是要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二是要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三是要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四是要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瞭解,融合亲情。胡锦涛告诫我们:要“勇于放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陈旧观念,摒弃不符合两岸同胞根本利益的一己私见,真正从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的现实和未来发展出发想问题、看问题、谈问题”,但是“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必须建立共同的政治基础”,这就是“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胡锦涛的这些主张,务实和充满善意,统领了大陆的对台工作,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对台工作新局面。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对台研究的专家,对此是感到高兴和满意的。
二、我们正在改变台湾民众的认同
两岸关系之所以如此复杂与艰巨,是因为台湾民众有着一段特殊的经历。他们曾经历了一段“化外时期”,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又被郑成功占领20多年,作为“反清复明”其后被清政府招安后实行长久的海禁,使他们远离祖国。甲午战争后又被割让给日本,成为“弃婴”,饱受丧国之痛。在“日据时代”,台湾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从思想、文化、教育、历史、语言、文字各个方面被灌输“皇民化”教育。直到1945年10月随日本战败而台湾光复,台湾同胞是无不欢欣鼓舞庆祝回归祖国怀抱,但回归后的台湾同胞又受到国民党政权的不公对待,“二·二八”的残暴镇压,让无数无辜非命于祖国亲人的枪下,让他们回归后喜悦热情迅速下降。1949年后,国民党政权退据台湾,将台湾作为“反共复国”基地,在台湾实行“白色恐怖”,让台湾与祖国再次隔絶,台湾同胞再次沦为“二等公民”。在国民党治台的40多年中,始终贯穿了反共教育,而李登辉主政的12年,加上陈水扁主政的5年多,他们又把反共教育变成反中教育,疯狂地“去中国化”,形成了两岸“四百年的疏离,一百年的隔絶,五十年的对抗”的格局。
这样一段经历最终让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产生了混乱。当年他们飘洋过海,穿着传统的“唐衫”,认同是“唐山”人的后代,信仰妈祖关公。但日据时代,教育他们的是“落后的支那”,认同“唐山”就是“清国奴”,要他们以认同日本为荣。日本战败后,台湾同胞齐庆回归祖国,都以重做中国人为荣,但国民党威权统治教育他们的却是一个污名化的祖国,祖国成了落后、专制、苦难、匪酋代名词。李登辉、陈水扁时代,则是制造一个“民主的台湾”与“专制的中国”的对立,他们精心地将台湾作为一个国家加以塑造,培育了新的“国族观”,完全将台湾与祖国大陆对立了起来。
台湾民众的意识,从“日据时代”对抗日本占领的“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这“台湾意识”,到国民党“威权时代”变成台湾人要自己当家作主“出头天”的新“台湾意识”,到“台独执政时代”又演变成“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的“台湾主体意识”。这种认同混乱,具体表现在对自己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的混乱,以及对“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国”的国家认同的混乱。
要抚平历史造成的创伤,要治愈认同造成的混乱,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要找到正确的方式,这就是胡锦涛提出的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循序渐进,要广泛交流,增进瞭解,融合亲情,要共同发展,互利互惠,共同繁荣,要对话谈判、平等协商,共创双赢。通过经济、文化、政治、教育、法律多个平台,相互融合,逐步建立两岸新的共同经历共同记忆共同感情,走出认同的误区。这些精神在《反分裂国家法》中都有全面阐述,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这一年来无论是给台湾果农的零关税,给台生的同等待遇,给国宝熊猫,给记者增加逗留期,给出入境签证便利,允许赴台旅游,邀请国亲新来访,组织各种论坛……都是按法律有针对性地去改变台湾民众认同的,今后还会做更多台湾民众满意的事,使他们以做中国人为荣,认同中国为誉。因为我们认识到,统一就是一个相互认同互相融合的过程,而两岸的交流、三通、谈判就是这过程的载体。经历了20年的两岸起伏,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这是可喜的。
三、台独危险高峰期尚未过去
在中国大陆努力之下,两岸关系正在出现和缓趋势,但台独的威胁依然存在,尤其陈水扁与李登辉推动的“二阶段宪改”,继续推动台独时间表,致力推进“法理台独”,企图从法律上割断与中国大陆关系,这是诸多台独形态中最为严重的台独,它将直接冲撞我《反分裂国家法》底线,为两岸乃至地区和平带来威胁。
陈水扁的台独主张,在岛内屡屡受挫,修宪或制宪的门槛也更高了,少数人想通过修宪与制宪来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企图是更加困难了。但他们依然不顾一切推动所谓的“二阶段宪改”,他们真实目的并不是要修正宪法中不合时宜之处,而是要通过大规模修宪,并强调这种宪改是在没有大陆人民意志参与下完成的修宪,将诞生一部完全属于台湾人民自己建立的新宪,从而构成一个新国家的全部要素,去宣告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新国家。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令人忧心的。
陈水扁一意孤行,铤而走险,并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理想与目标,说到底是为了捞选票,为选举制造议题,用煽情来制造效果。只要有了选票,就有了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利益,民进党执政这6年,用权力蚕食公共利益鱼肉百姓之烈,盖过于以往任何一朝一代,即是最好的例证。年底的“三合一”选举,乃至今后的一系列选举,民进党选情都吃紧,再用“爱台卖台”、“统独、族群、省籍”这一套去打击对方,已被连宋来访大陆破了罩门,因此改用“二阶段宪改”来作政治动员,企图再次激化意识形态矛盾,来增加票房价值。
陈水扁一伙执政后,以权敛财,贪渎腐败,短短6年,已经民怨沸腾。近期发生股市秃鹰案、高捷泰劳弊案、林文渊滥吞花红案、高速铁路延宕案、中华电信释股案,无不与陈水扁一伙有关。如此贪渎,使陈水扁支持度下降到25%,民众不仅饱尝了民进党的言而无信,让台湾空飘空转,更领教了他们以口水治台,人民已高度厌恶了。民进党内少壮派不得不割袍断义,发起成立“新民进党”,以示与陈水扁一伙之区别,以免在年底选举中受其牵连,当年支持民进党的一些重要人士也纷纷指责民进党的不义,民进党内部矛盾也在激化。短短6年就出现瞭如此之多亡兆,说明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陷入困境的陈水扁,是弃恶从良,还是孤注一掷,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应该看到,陈水扁极有可能利用掌握的权力,加快台独步伐,制造新的台独事件,大搞“公投制宪”,有意冲击《反分裂国家法》底线,形成两岸紧张,制造混乱,在乱中再苟延残喘。对这种危险性,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因此说,当前的两岸关系是喜中有忧,台独危险高峰期并没有过去,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和掉以轻心。
(写于2005年10月19日,2005年10月16日日本东京“日中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发言稿,发表于《中国评论》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