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百年的“陈李济”

  北京路,旧日的“双门底”,莺花选胜的宝地。无疑是商业旺地,地王之皇,寸土尺金。这里夜市骈阗,士女殷盈,冠盖云拥,毂击肩摩的热闹中;满眼百货胪列,罗肆巨千,财货山积。这里曾经有“海山霁晓”“药洲春晓”的古迹。“陈李济”,一个古老而响亮的名字一直萦回此间。这是一辆曾经系于荡然无存的残阳古柳,四百年的龙辇。它载着炎帝“神农百草”金匮、黄帝“素问”玉版,俨骖騑于无迹可寻的时间与空间。四百年,地球可要兜400个圈,这空间深邃莫测永恒之宇,这时间周而复始无尽之宙。广州的“药洲春晓”仅存一泓,那遍植的红药白莲,以及黄鹂翠柳;还有葛洪炼药的丹灶,而今安在哉?而“海山霁晓”已经是车水马龙,高楼密集的北京路了。

  时光倒流400年,当资本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那是明万历二十七年岁末(1600年),广州已经初映带了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沾泽”。有南海西樵李升佐公在大南门已末牌坊脚经营草药店。是日乘船经商归来,船靠岸后,发觉所坐有一包银两。李公虽是商人,并不因财昧义,乃在码头久候失主。等了片时,见一人焦虑灼灼遍寻四处。此人是九江陈体全公,亦小本生意人。他是收得货银搭船回广州,因急于上岸,而遗忘货银于船。李公当即奉还原银,陈公失而复得此银,有感于李公之义遂揖拜深交。陈公恳切以此银之半入李公之草药店为本,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两人各取其姓,“陈”与“李”,以资本形式永久合作,同心济世,故取名“陈李济”。这种雏型资本形式要比广东在康熙二十二年出现的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提早了四十年。这从一则神话传说中可看出当时陈李济生产的兴旺,说是陈李济新张之日,有铁拐李化乞丐名相贺仪,酒足饭饱后,在捣药的臼中大出其恭而变作仙丹。于是陈李济有仙人臼出“仙丹灵药”传说不胫而走,满城风闻。据说陈公怕石臼被盗,延聘石匠按仙人臼式样,打造了72只。神话总归是神话,但可辨的陈迹仍残存着牵强附会的解说。

  当日的“海山霁晓”、“太平烟浒”如今荡然无存。不见了“潮打孤城寂寞回”的海山楼,不见了“一个沙鸥破夕阳”,烟波浩渺、风吹樯动的壮观;即使拜祭孙思邈的药王庙也已无觅处了……旧日“陈李济”堂太公厅陈、李两公画像的遗容,“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对联直至近年才撤,着了现代装的旧廓似乎还能勾起老广州的回忆。一直镌于楼台“三百余年  古方正药”依然可辨。上联有如说医人如治国,良医如良相。宋诗人范成大有诗云“我评兹事与天通,知公小试调元手”。以宰相调度文武喻用阴阳之火熬制药。下联紧接上联之意,《梦溪笔谈》沈括谓“药用一君二臣三佐四使”。良医既如良相,药亦有辨君臣,君臣同心,济世兴国。

  那古方正药之“正”,正就正在用料必用“天字第一号”的正品一等的地道货:宁可派人到原产地采购:人参、鹿茸必用东北,还有化州的正宗橘红、德庆的何首乌、肇庆的茨实、阳春的砂仁,特别要提的是新会正宗的陈皮。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第一就是陈皮,故有“广皮”之谓。而“广皮”又以新会所产之柑皮为最佳。陈皮有化痰、止咳、治气、开胃之效。气味属辛、苦、温;辛能散;苦能泻能燥;温能和而治百病。新会冬柑收获,陈李济必派人前去采购,就地晒乾,用草包打包,每包用竹签标明年号,运回厂中。陈李济自有一套传统的“秘制工艺”,因旧厂为木楼结构,陈皮收于二楼仓中,一楼为煮蜜糖工序,煮沸了的蜜糖,香气氤氲,透过楼板,渗入仓中的陈皮之内,陈皮长期吸收蜜糖之味,外皮变黑,内肉变茶色,气味芬芳,久煮不烂,所贮时间越长越好,贮百年者更佳,称旧陈皮。厂里调用陈皮则按年号使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广皮”药效。

  陈李济“正药”之正,应用药材阴枝的,就不用阳枝,应用根茎而绝不用其叶;是“肉”用水熬制浓缩,“皮”则用粉碎方法去掉纤维,以保证药丸细腻的“皮肉分离”。制作之精工,炮制东北鹿茸必燎去茸毛,用尖刀刮清开片后用酒炖;附桂理中丸的干姜,是由100斤生姜炒至35斤外黑而姜心微黄的炮姜;还有去心的淮牛七、剪边的羊藿叶、取前三段的益母草、逐只刮皮的牙皂和甘草、三蒸九晒的熟地、去芦头的人参和天麻、去芯的莲子、烧酒是浸有肥猪肉的玉冰烧特别香醇……这些都是古方正药“正”之所在。因为三百年前的广州已经是对外通商的口岸,常有些香料运送到广州。苏合香丸中的苏合香是地中海盛产的一种金缕梅科植物所分泌的芬香树脂,可用作治心绞痛等心脏病。但苏合香极易挥发,再加上广东气候潮湿温暖,不易保存其香。为了保存其药性,三百年前的陈李济创造了用蜡壳包裹。古有“洛阳纸贵”,后有“滇南丸贵”之传,据云一丸陈李济的“追风苏合丸”在云南怒江、西双版纳等地可换售银元一个。后来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相继出现。三大国药圣地鼎立神州,一直名闻遐迩,亘古不衰。

  44年后,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军大举入关。经几十年的战乱,广东手工业资本主义遭受惨重打击,民不聊生。但自康熙二十二年后,广东的社会生产力得以复苏,渐渐发展。直至乾隆年间,终于超过明代。此间陈李济的发展亦与日俱增,初具规模,已经能生产膏、丹、丸、散、油、锭、酒、茶八个剂型的中成药。

  每年秋试,各地商人亦随举子们入京,广东商人不甘人后。国子监内举子们力搏龙门一跃,国子监外则商人们竞相摆出“商场如战场”的架势。因举子们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不免会受些风寒之侵,水土不服之屙,于是陈李济不失时机,运送诸如追风苏合丸、琥珀抱龙丸等药进京以应不时之需。于是在国子监门外以红纸包一丸,并自编歌唱颂,考生来,人手一丸,歌以赠之。此无疑展销京城的商业操作,树立名声,赢得“广药”之誉。

  即在清廷之内,陈李济的蜡壳药丸亦颇负盛名。据云慈禧太后能老而愈壮,朱颜不改,是因为她长期服食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之故。同治皇帝一次偶染风寒,腹痛吐泻不止。几位御前的太医们忽然想起御街外广东陈李济所设药摊有“追风苏合丸”,即奏明同治帝。慈禧太后即传喻:“陈李济药丸,真极品也,皇帝可用之。”同治即传诏,遵老佛爷懿旨进广药苏合丸。果然一服腹痛立止,屙呕即愈。陈李济乃名噪京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杏和堂”敕赐,钦定“陈李济杏和堂”以示褒掖。并传旨广东年年进贡“三宝”之一的陈皮,钦点陈李济所储百年陈皮调京御用。

  鸦片战争爆发后,香港被割,广州合法的贸易地位下降。珠江三角洲的商品经济受到冲击,广东一度初萌的资本主义备遭摧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使得广东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快的发展。一些投资少,规模小的中药厂在广州也发展了十余家。较有影响的有如潘高寿、敬修堂、王老吉、马百良、李众胜堂等。这段期间,由于军阀混战,广东处于一种半独立状态,统治广东的军阀陈济棠钻了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空子,全力经营广东地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以及侨汇、侨资,促进了广东全省的经济发展。旧陈李济所处的北京路,旧称汉民路,当时已经是商贾骈,罗肆巨千,冠盖云拥、车水马龙相当热闹的商业街了。陈李济已经发展具有相当规模了,在这里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临街当门是太公厅,供奉着陈、李两公炭相画像。后生们每天要做的是早晚给两位先人上香。还有每年过年,正月十五开工大吉,药王诞,员工均须为两公像上香参拜。事后老 会给每人发一封“利市”,大家都乐此不疲,故几百年来一直香火不断。职员们则一个个金丝眼镜、唐装衫、文华袖、礼绒鞋,文质彬彬坐柜,笑容可掬迎客。一到中午员工用膳,席设门市,透明度极高,故意让街上行可看见。五菜一汤,清一式的象牙筷子、景德镇蓝瓷白底金边通花碗,吃的是增城丝苗米,并有后生伺候着盛饭,尽显陈李济老字型大小的气派。

  据说是陈体全公曾醉卧西樵,夜遇九天玄女嘱其“济世扶贫,行善积德”,并赐天书授歧黄之术。为此陈李济几百年来订下一条规矩,就是同心济世,救急扶危。在市民心中树立了陈李济“同心济世”的形象。凡是路过门市者,一旦不测晕倒或受伤,必施药相救。故在门市经常备有如追风苏合丸、行军散、万应如意油、黎峒丸……以应不时之需。当时汉民路一带尽是木屋平房,时有祝融光顾。也是为了自身安全,陈李济组织有一支二十壮丁的消防队,三辆水车也不忘漆写“杏和堂——救济扶危”,因此很得街坊口碑。这时的陈李济已经形成一个跨省、跨国的经济网路,营业额大,销售网广,产业宏大,蒸蒸日上,处于一个“黄金时代”。

  1938年6月6日下午三时,日寇飞机对广州大轰炸。随着被炸中数处,一片火海,陈李济的好梦也被轰碎。陈李济元气大伤,为重振陈李济的雄风,老板不惜以500大洋重金聘请中山大学著名建筑师设计拱型门面。并于当街楼台现金翼外墙上,大书“三百余年 古方正药”八个大字。在圆拱的正中,由当时名噪省城的大地广告公司绘制的大型彩画《普济众生图》,画的一群神仙向众生施药。这并不协调的圆拱门设计,正反映了老重振陈李济旧业迫切之心。他用心良苦,以为凹入的圆拱可以吸纳四方之财,窄小的门口使财源不轻易流出。这样使得陈李济的周围的商家们不无嫉妒之心,他们认为这圆拱如墓,于是纷纷祭起如八卦、金鸡、三叉、反射镜之类“法宝”与之“斗煞”。这其实也是一种商场如战场的市场竞争,只不过以封建迷信形式出现罢了。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天翻地覆。广州的经济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新时代,陈李济私方抽调资金,转移原料,把部份珍藏的百年陈皮转移至香港支店,放弃在国内的经营,陈李济一度陷入困境。人民政府鼎力支持困境中的陈李济,陈李济日常生产仍然保持不变,程式上取消了每天向陈、李两公上香的规矩,但木刻对联及遗像仍然照旧摆设。工人们依然是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包括装箱、煮蜡、给药、椿药、炒药、磨粉、研药、烧柴、蒸酒、洗药、隔渣、晒药……全部手工完成。人力推磨工序,十多台大石磨一字排开,并无马达带动,全靠人工推动。劳动强度大,一天也只能磨10多斤。一个叫孔苏的工人只是在磨轴加了一粒小铁滚珠,使得石磨推动如飞,事半功倍,他也因此当上了广州市劳动模范,成为陈李济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滚珠,在正当百废待举之时,打破沿用一千多年的笨重推力,不能不说这是思想观念的突破。

  昔日第七代少东家,前总店司理李朗如已被选为广东省政协主席、广州市副市长。他回陈李济视察,这位曾经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多年,曾任总统府参军的老同盟会员重归故地,往事如烟,当日同盟会在此秘密集会;他结识的共产党朋友杨殷,在此组织赤卫队,策划攻打广州市公安局,在广州起义时牺牲,干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当年他走遍大街小巷卖凉茶,唱着“神农茶,神农茶,斑痧发热有揸拿!”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

  大跃进时期,工人干劲冲天,但物资匮乏,许多产品无法为继。后经济困难时期,群众缺乏营养,厂以黄豆、玉糠制作“营养药饼”,药厂变了饼厂,此为“做饼时代”。 1967年一场空前的灾难降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人类文明被扫地殆尽,正铺悬挂“陈李济”樟木金字招牌被红卫兵砸了,陈、李两公画像成了封资修,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三百多年来,陈李济经历了不少的内忧外患,主要遭受过三次大劫难。其中两次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摧残,一是1900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广州老铺毁于兵燹。第二次就是1938年6月6日,那次日寇飞机的大轰炸。那两场战火毁掉的不过是一批厂房和药材、设备……而第三次就是这场“文革”了,革掉的是三百余年“古方正药”,“同心济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形象,那是千金难买的无形资产,其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春天的故事”发生在广东,陈李济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于是在人们在尘封的记忆中,又被唤醒,惊喜地呼唤旧日常叫的陈李济!人们不禁回想起以前陈李济端午送纸扇、过年送年画;收音机常播李我先生讲《三国演义》、《八千里路云和月》,说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接着就会有陈李济的广告词伴着音乐,粤韵悠悠,犹萦于耳。于是人们想到陈李济古老的传统文化,工人们上着笠衫,下穿黑胶绸大裤筒唐装裤,脚蹬木屐,黑黝结实的形象,大家记忆犹新;想到他们用大竹升扛起大麻包袋装的药材进仓,想到他们捧起一迭热气腾腾的大蒸笼去晒药。还有陈李济那熙熙攘攘热闹的日子,年三十、年初一、初二开年、初七人日、十六做牙、清明、盂兰、四月廿八药王诞、五月端午、八月中秋、八月廿七孔子诞……员工们融洽地坐拢一起聚餐,体现了员工们以厂为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还有逢一、逢十五早上的及第粥、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年尾的腊味……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