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除却漓江难是水
唐元稹有句云:“曾经沧海难为水”,我想到过漓江,恐怕也难为水了。
从广州驱车西出肇庆,溯西江而上,盘旋德庆、封开群山,跨梧州桂江,颠簸七百里崎岖之路,始达阳朔。到了阳朔,在漓江边与青山对望,“相看两不厌”,漓江于无数青山之间汨汨流出,山青水秀,绿竹婆娑,江水如蓝,忍不住脱光了衣服,跃入江波凫游。于是有了“除却漓江难是水,曾经阳朔不为山”的感觉。
初到阳朔,烟雨骤起,不见了青山,不见了绿原,白茫茫一片,山色空蒙。须臾,雨过天青,青山又露峥嵘。一棵古榕四五人也合抱不过来,绿荫覆盖怕有百把平方,传说是刘三姐当年斗歌处。然而,曲终人去,唯有些红男绿女打着彩伞,双双到榕树下寻寻觅觅,卿卿我我。仿效着刘三姐对起山歌来,女唱男和,歌声在江波上悠悠回荡。
年少时学山水画,曾以胡佩衡先生的课稿临摹,对他描绘的阳朔一直神往。今日,对着此山此水,真是秀色可餐。
山,算不得很高,但峻峭。奇峰挺拔突兀,一派高不可攀的非凡气势,凛凛然屹立排列,如斧斫、如錾凿、如镂刻、如雕琢……总之不是人工所为,是自然的神功,皴劈、勾勒、渲染、涂抹,使之群矗于天地之间。翠微,紫岚透出青碧、鹅黄、墨绿……尽是生命的颜色。山形更是各具情态,似猛鸷瞵视、张翼欲攫;似大侠敛篷,伺伏杀机;似怨妇伫立,望眼欲穿;似倩女靓妆,螺髻簪花……向人们演示着或荡气回肠,或催人泪下的故事。那湛蓝湛蓝的漓江水,噙着夕烟似有无限衷肠要向人倾诉,浅颦淡靥、百媚千娇,却是欲言犹止,流盼于脉脉含情之中,犹如袅袅的江中曲,柔婉而清远,缥缈在青山碧水之中。
水,也算不得宽,却清洌如玉液。飞湍而来,泱泱而去。从青石板的埗头初涉,凉沁胫骨,及水深至膝,一阵寒噤直透脊梁,水浸及胸,清心凉肺,低头可见脚在水下踩着卵石。当清清的江水把躯体浮托起来时,顿时有种超脱的感觉,涤尽俗虑,一切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仿佛那清波自头顶脑门而注,把一腔肺腑肝肠尽洗得乾乾净净。在如此清澈的江水畅游,会令人有天人合一的感觉。看到的是蔚蓝的天空,清湛的江水,此身是鱼?是鸟?抑或是鱼或鸟变成了我?
江边是嶙峋的怪石,清水半浸。在石上所啮的洞穴忽掩忽露、吞吐波沫,石上多镌刻名人题咏,只是“江山之钥”四字令人难忘。自此可达桂林,乃开启山水之钥?莫非奇峰兀立,为开启天门之钥?
盘桓在山石幽径,有一二钓叟坐于石上,钓丝垂波,行人噤声而过。免得吓着了咬钩的鱼。水上横着几副竹筏。竹筏上几只鱼鹰静静地缩立,慢条斯理地用带勾的喙梳理羽翼。渔子用竹篙往石上一点,那竹筏便悠悠飘开去,在清清的江面只留下两道波纹。只一阵荡漾又归于平静,又是清波缥缈的漓江。
如此的山,如此的水,真是天作之合。美如画、美如诗。整个景象真像是琉璃的世界。在这世界生活的人,一定是玉人。不错,阳朔的民居好很玲珑,不高,只两层,粉墙漆窗构成的市井如同秦淮河边一般。却无一丝嚣尘,静得如同漓江在街道上流过。就在青山下的一座小楼,青竹梢刚刚拂到小阳台上。一位素衣姑娘披着如瀑秀发,临江而梳,更使水明山秀增色不少,真有桃源之风。屋前瓜棚下,老人坐着小椅,摇着葵扇纳凉,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到这里游山玩水是一件赏心乐事,起码会使人明白自然是美的,是纯洁的。如果城里的高楼大厦换成是青峰,街道换成是清江,那么这世界会乾净得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