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石破天惊
女娲补天的地方
京珠高速公路,国家重点工程。我想长城气魄雄伟,历史悠久,如一条巨龙龙头东昂山海关,汲饮沧海,搅动波澜,晃漾海天。蜿蜒一万二千里,越沙漠,穿草原,蟠贺兰而旋祈连,翻腾戈壁,收尾于嘉峪关。我将京珠高速公路比长城,长城是它的爷爷,这是一条年幼的白龙,嫩得像是刚刚蜕了皮。它是南北走向,却是汲南海之波,吐南海之珠,直奔二千五百余里,叩于京华之门。这是一条天性率真的小龙,它不畏山岳之艰险,穿插而过,从不折腰,直直地贯通南北。如果说长城这条老龙,留给人的印象是沉稳和静默。那么京珠这条幼龙,则予人以直率,勇往直前的印象。
公路穿越粤北茫茫的大瑶山脉,所见山皆石。听说这里的人都不以为是山,只以为是石。在此千里之间,山即是石,石即是山,山山削出,望之不尽。大者若天有一石,则石外无余天;地有一石,则石外无余地。小者纷如乱云,连绵不断。且石多是中空,或一山一洞,或数山一洞,此出彼入,穿漏相透。石质青蓝,间有白理,表面蒙土,花木蓊然,雨后更加郁郁葱葱,如新染成。这里的石多奇诡,互肖物象,各为本末,不相联属。有的形状如云、有的直如危柱、削如危墙、或如瓜、或如囤、或如舟、或如檐、幽邃诡谲,如同火焰闪烁森立于崖谷,成千上万,光芒四射。这大概因为粤地天之正南,天干地支方位为丙午,是火君祝融之府。所以火成岩占了六成,水成岩只占四成。火成岩的山就纯是石了,山多中空成岩洞,这是符合《周易》中“离”的卦象。所以,这里地形、地质情况特殊,大起大落,溶洞、石笋、地下河、断裂带、滑坡、煤系地层等地质现象门类齐全,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混沌初开之时,据说女娲娘娘就在这里造了人,继而又在这里补天。现在若往岭上望去,你就会隐约看到女娲憩卧留下的形态。故人或称“睡美人”。山下各处河流石滩的五彩锦石据说是女娲补天散落的石子。也许女娲造的人,会是“马坝人”?那她补的天,可是被如锷的青峰刺破的天?天尚可补,刺破青天锷未残,凿石穿山筑以路桥,又有何不可呢?
韶石——吉祥之石
传说距今4000多年前,虞舜帝带着娥皇、女英二妃南巡,到此锦石奇耸的群山,赏心悦目,登山而奏韶乐,韶乐有九章,也称“九韶”, 又称“萧韶”或“韶颜”,是当时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因奏来其韵出奇动听,引得凤凰来仪,百鸟和鸣,遂命名此处为韶石山,并命三十六石。隋代以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即韶关市。后人题诗道:“水尽崖底见,丹霞碧汉间。女娲五色天,虞舜千年山……”
至于“韶乐”之美,孔子到齐国听了韶乐演奏,赞美备至地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使其在很长时间不能忘怀。”《论语·述而》评价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所以“闻韶”是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
若如是,我想这韶石也可是一种吉祥物品。岭南犹崇黄大仙,大仙名黄初平,晋丹溪人,幼时家贫,炊糠不断,牧羊于浙江金华赤松山。此山人迹罕至,林木森森,云霞漫嶂,青翠巍峨,上有金华洞。是道教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十五岁时,得仙翁指点,入仙洞学道,药炼回生,丹成九转,而凡世一概抛四十余年。其兄找着他时,问他羊呢?他指了指山之东,只见一块块白石,并无羊。初平以鞭叱石,尽变成了羊。当然这只是传说,若然,岂非满山尽是黑羊了。粤北盛产黑羊,莫非出于此?如果真是这样,京珠北的建设者,一个个都成了大仙,因为他们把满山的大石,像赶羊那样赶开了,开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石破天惊
以韶石之巨,以韶石之险,到底要比磊磊白石更加难以驯服。这“黑羊”桀骜难驯,浑身犄角,一触即发。再说这里气候恶劣,多雨多雾。工程施工难度极大,在深山急流间“赶羊”,惊险万分。但这“黑羊”一赶就是三年多,还未发生过一宗重大安全事故。比如洋碰隧道、乌坑坝隧道曾发生倒塌,势同6000多头石“羊”挺着锋利的犄角,狂奔直下。如同共工触倒了不周山,几万立方的水汹涌而出。但由于事前掌握科学,周密观测,发现异样,所有人员早已安全撤离。
既是最具挑战,那就最具挑战性的举世奇创。“愚公移山”还须指望儿子之后还有孙子,一代一代每天挖山不止。而京珠北的奇迹,只在三年之间发生了。若李贺到此,对着这穿透千山万壑的一掠白云的高速路桥,也当惊叹“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有人将粤京珠北比作白色飞腾的蛟龙,也有人比喻作横亘千峰的白虹,也有比如为劈山开岭的长剑,也有比为当空舞起的素练、绸带……不一而足。我想借李贺题的箜篌,将之好比为一把神琴的万里长弦。我想就在这张长琴上将李贺《李凭箜篌引》狗尾续貂,戏改一下弹奏: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开高路。
梦入天弦教神妪,
京珠掣电腾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车轮四飞掠寒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