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改进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机制的建议



  陈婉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指出,广东是对外开放先行地区,市场发育较早,社会转型较快,近年来在高起点上又实现了新发展,多项经济指标居全国第一,但产业层次还比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产业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都不够强。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唯一出路靠科技,靠人才。产学研结合是推动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2005年9月,广东省和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书》,正式迈开了省部产学研结合的第一步。一年多来,我省各级政府和企业共投资了170多亿元,发动和组织省外60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和20所省内高校与广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00多个,建设了12个高水平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有力提升了我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但是,在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障碍。目前,对高等学校及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制约产学研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一、高校及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对高等学校及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上,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重理论,轻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在重点学科或学位点的申报评定、评估、检查验收和公开或不公开的排名中,科研业绩评价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在一类、二类或SCI、SSCI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这促使高校对其教师也是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激励。但这些刊物所发表的基本上都是理论性的学术论文,不会发表应用性的文章。这种重理论、轻应用的评价机制,必然引导高校和教师只重理论研究,不会在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上下功夫,不愿为技术创新下力气。论文能发表就万事大吉了,至于是否能应用、如何促进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如何让科研成果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很少有人考虑。

  2.重拿项目,轻做项目

  对高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学校拿到了多少项目,项目经费有多少,但是项目完成情况及项目效果、效益并不在评价范围之内。相应地,高校对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考核也是如此。这必然引导高校及其教师把重点放在“拿项目”而非“做项目”上。有些学校为了出更多“成果”,由单位组织并提供支持,让一些知名教授专门报课题、跑项目。不少教授把主要精力放在报课题、拿项目上。而拿到项目以后的事,就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了。项目往往由研究生去做,只要找找文献,再拼凑一下,用项目经费通过买版面发一两篇文章或出本“专著”,项目就算完成。成果是否有水平、有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重要。有些项目拿下来后并没有完成,甚至根本就没有做,但在项目拿到后,业绩统计就上去了,职称就可以提了,奬励也就拿了。

  3.重纵向,轻横向

  对高校的科研业绩评价中,普遍认为纵向(即来自国家和省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的科研项目含金量较高,而横向(即来自其他部委、厅局和企业、农村等)的项目因为多数是应用性的,学术价值不高,因此,横向项目不被看重。相应地,在高校对其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上,横向项目向来只能是低一等的,教师做横向项目甚至有“炒更”之嫌。这必然导致高校及其教师把产学研结合的横向项目看成是算不上科研的等外品,学校不鼓励,教师不愿意把精力放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科技问题、能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上。

  4.重项目主持人,轻项目团队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科研项目业绩基本上只归属项目主持人,团队成员的业绩不被承认。虽然不少学校在评职称时指出项目组前三名有效,但实际上在考评中得分极少,而且在考核各人的科研经费、计算业绩工资和给予科研奬励时,项目业绩一般都只归项目主持人,其他成员的业绩不被认可。因此,项目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团队常是项目申报时用于忽悠评委的,项目拿下来以后就成了主持人自己的事,无法充分发挥项目团队的作用。

  二、改进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有效发展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最重要要求,就是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更有效发展,须要改进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1.加强宣传,提高对产学研结合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产学研结合重要性的认识是改进相应政策导向机制的前提。周济部长指出,学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产学研结合列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议题,校长、书记要亲自抓。虽然,现在我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领导一样都已经开始重视产学研结合,但不少教育部门的领导、不少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的领导和参与各种评估考核的专家、评委,对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没有把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所以由他们制定的科研业绩评价制度,必然不能体现对产学研结合的鼓励和促进,甚至成了产学研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各高校的领导、各评委专家和广大高校教师与科研工作者加深对产学研结合重要性的认识。大家的认识提高了,才能改进有关的政策导向机制,才能促进产学研更有效结合,使高校工作主动地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2.改进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机制

  为充分调动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及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更有效结合,要完善和创新有关的政策导向机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进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机制。无论对高校的各种申报评定、验收评估工作中的科研业绩评价,还是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业绩工资评定和科研奬励等的科研业绩考核,都应充分体现高校必须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体现对产学研结合的支持和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激励。

  (1)要重视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又要重视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两者不能重此轻彼。应充分肯定应用性论文的价值,积极鼓励开展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正如周济部长指出的,要有更多写在大地上、写在工地上、写在车间里的论文,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应充分肯定应用型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类、二类刊物应多发表应用型论文,或者把一些水平较高的、专门发表应用型论文的刊物列入一、二类刊物。

  (2)对科研项目,要改变以往重纵向,轻横向的错误做法。横向项目更多是来自企业。高校承担横向项目是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高校不应只去争有限的科研基金经费,抱怨科研经费不足。多层次、多领域的产学研结合项目,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很多用武之地,也提供了大量的科研经费。高校与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评价机制应充分肯定横向项目的价值,不以是纵向还是横向分等级,积极推动和促进高校抓住我国科学发展的机遇,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教师与科研人员走出校门,发挥自身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的优势,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服务。

  (3)科研项目不能忽视“拿”,但更要重视“做”。对高校和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的评价,不能仅以拿到的项目数量或经费多少为评价指标,更要看项目完成的情况。不仅要看项目完成中发表了多少论文或专著,而且要看项目成果的应用价值,要考核成果的效益,如促使产业提升的情况、增加的利税、减少的成本、能源的节约、污染的减少等等。项目成果的效益应列为科研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4)注意保护与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大项目需要大团队,即使再能干的人,没有团队的支持,也不可能完成大项目,取得大的成果。因此,在对个人科研业绩进行考核时,除应充分肯定项目主持人的作用和贡献外,还要承认和肯定项目团队各成员的工作和成绩,充分保护和积极调动整个项目团队各成员的积极性。

  

  (2007年8月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