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促进企业从OEM向ODM再向OBM的转变



  ——推动我省加工企业向研发与品牌的

    升级与转型          

  毛藴诗

  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外开放以来,积极发展“三来一补”的外源型经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2006年广东GDP达到2.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4%,外贸进出口527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30%,外贸依存度多年保持在全国最高水平。

  但是应当看到,广东在很大程度上是起到出口加工基地的作用,其业务活动的增值较低,对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有限。以2006年为例,广东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为800亿美元,占出口的26.5%;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为432.17与1651.73亿美元,合计占出口的69.0%。2006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44.5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共出口839.8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0.4%,而本土企业却只占不到20%的份额。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如CPU、集成电路、通用软件等主要依赖进口,70%的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加工贸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如广东每出口一台价值39美元的DVD,都要向外国公司支付19.7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且占成本70%的机芯、解码器等关键器件还要依靠进口。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后果是:(1)出口的产品大都处在价值链的低端,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润相当微薄;(2)经济增长以牺牲资源、能源、环境为代价,劳动者收入低廉、劳动条件恶劣;(3)许多行业和企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关键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广东企业亟需实现自身的升级和转型。

  一、 广东企业转型的一些典型数据和成功例证

  1.加工贸易增值率逐年提高

  近几年,广东不断提高吸收外资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使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越来越高。广东加工贸易增值率从2002年的42.2%上升至2006年的51.3%,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广东的一些OEM 企业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提高,一部分企业有能力承接更高层次的外包业务。其次,广东加工贸易出口从以传统产品为主发展为以电子、通讯、信息产品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2006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机电产品为16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已分别达到78.6%,占广东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80.0%。

  2.由简单组装生产向拥有研发力量的高科技企业逐步转型

  以东莞的信息产业为例。东莞的一些专业镇从80年代引进外资开始发展信息产业,从最初技术层次很低的部分电子零组件与消费性电子的成品组装,慢慢扩展到一些低价的电脑周边设备,像键盘、鼠标等;到90年代的中后期,台湾信息硬件产业的主力产品,如台式电脑、主机板、扫描仪、监视器、光碟机等,在东莞开始大规模的投资生产;步入21世纪后,东莞开始生产IT产业的核心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半导体制造业等。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台资、日资企业、本土民营企业开始将研发中心设在东莞。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莞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有2800多家,生产的电脑磁头、电脑机箱及半成品占全球市场的40%,敷铜板、电脑驱器占全球市场的30%,高级交流电容器占全球市场的25%,其它如电脑扫描仪、微型马达、电脑键盘等10多种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超过10%,计算机除CPU外基本上都有生产,整机的零部件配套率达95%。

  3.少数企业成功实现了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转变

  广东省一批企业在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创建自己的品牌和研发机构,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惠州的TCL、德赛,深圳的华为、中兴、康佳,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科龙电器,珠海的格力等,这些企业大多是从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做起,加快对国外先进生产的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实现了从OEM(原始设备生产)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到OBM(自有品牌生产)的转变,如今已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在商务部2005至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广东省被列入的企业有29家,在全国占15.3%,上述企业均榜上有名。这批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到国外投资设厂和设立研发机构,初具跨国企业雏形。 

  二、对我省加工企业转型与升级的建议

  广东从事OEM服务的企业大致有两类:第一类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自己的品牌,基本上为劳动密集型,是国外品牌或国内核心企业的OEM 供应商,该类企业是形成产业集群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第二类企业长期从事国外厂商的代工服务,已具有较好的规模优势和技术基础,但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这些企业在国内有品牌优势,但在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有限,如美的、TCL、格兰仕、富士康等,该类企业是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相应地,广东企业实现升级的决策也应区别对待:

  1.在做大OEM的同时,向ODM过渡

  对于第一类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来说,实现企业的升级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一部分企业可以专注于生产环节继续做大OEM, 但同时要注意从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如电脑中的芯片、微波炉的磁控管等)递进。广东劳动力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而且我省局域新型工业化依然要特别关注就业问题,因此,这部分OEM企业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和一定的成长空间。这类企业还可以为第一类企业提供转包或外包的 OEM 服务,协调配套而形成产业集聚。广东多数专业镇的共同缺陷是集群内缺乏相互配套的产业链,产业链过短,产业分工不够细化。产业链短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部分企业外迁和资金外流,所以发展配套产业实际上就是建设产业链,促进产业的专业化和细化企业间的产业分工。

  二是另一部分企业则可以通过OEM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便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为未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并向ODM转型奠定基础。当前,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具有了明显的ODM企业的特征,而且这些企业也正是凭藉ODM的特色,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如深圳的富士康就具有超强的技术创新和设计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并支撑企业以连年翻番的加速度前进。东莞的裕园鞋业,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设计出适合各种不同人群、非常具有人性化的鞋子,完全改变了人们过去对制鞋企业的看法。虽然还是属于加工区性质,但产品的技术含量已较以前大大提高了。

  2.OEM到ODM再到OBM,在加工贸易过程中实现企业向研发与品牌的升级与转型

  对于已经拥有一定技术积累的第二类企业,其在本国或本地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拥有自己的生产设计能力和品牌,即实现了本土意义上的OBM。但这种优势是相对的,企业的技术优势可能无法与国外的竞争者相比,也无法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因此,企业可以为国际客户进行OEM或ODM,尤其是在为世界著名大公司的服务中,可以学到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更加瞭解国际的标准,真正使自己具备制造世界品质产品的能力,这反过来也有助于自有品牌产品的经营,最终在国际上实现OBM。如科龙集团除了在国内销售自有品牌外,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采取了灵活的营销模式,如在东南亚以自有品牌为主,在其他欧美国家则以代工方式为主,与国际著名大公司和贸易机构合作进行贴牌生产。科龙先后和世界最大制冷企业美泰克、GE、伊莱克斯、惠尔浦等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为后者提供OEM和ODM服务。如今科龙的这种战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藉助替国外品牌代工的同时,自身的国际化也迅猛发展,国际营销网络已覆盖全球七十五个国家及地区。

  

  (2007年6月1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