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中小企业成长特点与影响因素的调研报告



  ——基于中博会、广交会问卷调查及其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对比

  毛藴诗

  实践证明,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有着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保持以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发展。近几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中小企业高度重视,设立了中小企业局,还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从200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经费、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再就业资金等20多亿元,大力扶持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2003年12月,张德江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广东申办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的倡议,通过中博会这一平台,建立起中小企业与国内、国际相关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同时营造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氛围,大大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中小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大企业,还要应对国外众多知名企业的冲击与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如何才能生存下来?如何正确识别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培育核心竞争力?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探讨上述中小企业成长发展问题的目的,我们对参加2006年9月~10月期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广交会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一轮较广泛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调研报告。报告考察了中小企业成长特征以及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诸多因素,并就各项考察内容对广东省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当然应该看到,能够到中博会和广交会参展的中小企业,均具备较强的实力、较高的成长性,是较为优秀的中小企业。

  一、调研背景情况

  第3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中博会)和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先后于2006年9月15~18日和2006年10月15~30日在广州召开。我们对参展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0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2份。我们从102份问卷中将广东省与长三角地区(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和环渤海地区(包含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的样本企业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三个地区的样本企业共有63家。样本企业的基本特征如下(本报告中采用数据均来自本次问卷调查):

  1.样本企业地区分布

  就地区分布而言,这63家样本企业的分布较为平均,广东和环渤海地区各有22家;长三角地区有19家(如图1所示),在统计上具有较合理的代表性。

  

  2.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60家样本企业涉及20个行业领域,如图2所示,最多的为机械制造行业,有14家;其次是电子行业,共10家;家用电器和食品行业分别有9家和6家企业。其他行业都只有1~3家样本企业。这个样本特征表明,此报告的考查对象以制造业为主,兼有少量服务业企业,如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房地产、金融等。

  

  3.样本企业所有制类型

  观察63家样本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发现(参见图3),私人独立经营的企业最多,有24家,占38%,表明家族式民营企业仍然是中小企业的主力;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有17家,占27%;股份合作及股份制企业有13家,占21%;最少的是集体企业,只有2家,占3%;中外合资企业也不多,有7家,占11%。

  

  4.样本企业规模

  表1从员工总数和总资产两个指标列举了样本企业的规模,员工总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居多,有41家,占71.9%;资产在500万以下和1000万~1亿两个区间的企业最多,各有12家和20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7.9%和46.5%。

  

  

  二、广东中小企业成长特征

  1.产权结构以股份制为主,管理模式多元化,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已占有一定地位

  如表2所示,样本企业中,产权结构以股份制为主,三地区股份制中小企业的比例都超过45%;单人业主制居于第二位。综合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更加倾向于采用单人业主模式;与朋友合伙也是各地区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一种安排,但采用的企业较少;家庭式合伙制应用的范围很窄,广东和长三角地区的样本中没有采用这种产权模式的中小企业。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较为多元化;采用家长式管理、出资人共同管理、职业经理从事基层中层及部分高层管理和职业经理人业务骨干团队管理这四种模式的企业比例大体持平,均达到20%以上。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已占有一定地位。相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而言,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最少采用家长式管理模式。

  2.总体上广东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强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广东中小企业在市场地位、资金、生产或服务低成本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表4列举了样本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各项与总体平均值。总体来看,三个地区的中小企业都具有高出一般水平的竞争优势,广东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略强于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其样本平均值分别为3.41、3.12、3.32。与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明显不同的是,广东中小企业各项竞争优势的得分全部都高于3(而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分别有3项、2项低于3)。相对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而言,广东中小企业在资金、生产或服务低成本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广东中小企业对政府政策支持的认同明显高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如表4所示,广东中小企业对政府政策支持的认同明显高于环渤海地区,也略高于长三角地区,三地区的样本平均值分别为3.59、3.21、2.55。这一结果表明,我省为中小企业成长构建的政策支持体系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成效。

  

  4.三地区中小企业均以自主开发为主要创新模式,模仿引进退居次位,广东中小企业合作开发相对较多,模仿引进相对较少

  如表5所示,三个地区都各有70%以上的样本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来开发新产品,单纯模仿和技术引进的方式不再是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重要途径。

  相对而言,广东中小企业比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企业更多地采取与外部组织合作来共同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长三角地区采取模仿方式开发新产品的中小企业相对较多。

  

  5.中小企业筹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受限,未能吸引风险投资

  如表6所示,样本企业主要依赖内部积累和内部筹措来筹集经营所需资金。这种方式从财务角度看安全性高,但企业扩展的速度较慢。同时,三个地区样本企业均未能利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融资,也几乎未能吸引风险投资。

  

  

  6.广东地区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较少,较多地利用海外资本

  对三个地区样本企业筹资来源的比较发现(参见表6),长三角地区企业更多地采用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而较少通过与他人合作或联营获得所需资金。广东地区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较少,而较多地利用海外资本,这与广东临海且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华侨众多的乡缘优势是分不开的。总的来看,应该努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之能与资金市场对接。

  7.中小企业多目标平衡发展,最重视树立品牌与长期生存目标,广东中小企业比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更为重视树立品牌和社会责任目标

  利润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企业目标具有多重性,且应当合理平衡这些目标的重要性。在表7给出的样本企业目标中,我们发现,各种经营目标在中小企业中都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广东中小企业最为重视的是树立品牌与长期生存目标,而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在品牌意识方面相对弱一些。另外,广东中小企业也比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更为重视社会责任目标。

  

  8.广东中小企业多以为国企和大企业供货为主要合作方式,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与国企和大企业开展合作的中小企业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参见表8),在样本企业中,广东中小企业多以为国企和大企业供货为主要合作方式,比例将近50%;其次是为其提供业务分包等合作关系,占27.3%;作为国企和大企业经销商或代理商的中小企业相对较少,只有18.2%;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占27.3%)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之间没有合作关系。基于三个地区的比较分析可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中与国企和大企业开展合作的较少,无合作关系的企业都超过50%。这也与广东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较多有关。

  

  

  9.注重对员工的系统性培训,广东处于略高的水平

  就中小企业内部培训来看(参见表9),较普遍的做法是对每个员工每年进行系统培训,这类企业在三个地区的比例都超过50%。对骨干、管理人员重点培训也是中小企业实施较多的培训方式,在三个地区的比例都达到30%以上。只对新手进行培训的中小企业较少,其中在长三角地区这种做法相对较多,比例在20%以上;而广东没有样本企业只对家族成员培训,长三角地区有少量中小企业采用。从这一分析结果看,广东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内部培训程度和范围相对处于略高的水平。

  

  三、广东中小企业成长的制约因素

  1.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受信息量和人员素质的较大限制,在创新产品技术对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方面比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具有相对小的阻碍

  如表10所示,从整体上看,环渤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障碍较小,表明环渤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自身对技术创新的资源投入以及当地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较大。对于广东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面临的最不利因素是信息量、信息处理技术跟不上和企业人员素质达不到创新的要求。

  

  

  对各项阻碍因素在三地区中小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创新产品和技术能否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方面,广东中小企业遇到的阻力明显比长三角地区更小;在企业人员素质能否达到创新要求方面,广东中小企业遇到的阻力明显比环渤海地区更大。这些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比其他地区更突出的障碍体现在人员素质方面。因此,应当鼓励企业界与科研院所、高校的联合,通过资源互补缓解中小企业的人才劣势。大力发展高校、职业学校的专业人才教育,引导鼓励人才向中小企业的流动,支撑中小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同时强调中介服务体系的培训职能,通过中小企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的人员技能和业务培训。

  2.广东中小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仍低,审批程序复杂,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在对政府扶持和指导的看法上(参见表11),将近60%的广东样本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办事态度有所改善但效率仍低,54.5%的企业认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41%的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办事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关卡过多;进入门槛已经不再成为中小企业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主要障碍,还有少部分企业认为基本没有政策限制或障碍。对三个地区进行比较而言,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审批程序复杂的较多,环渤海地区企业则对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较不满意。

  3.广东中小企业对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和信息供给方面对政府寄托较大期望

  样本企业表达了对政府扶持和指导的期望(如表12所示)。就广东省来看,超过60%的样本企业认为,政府应当在实际措施方面创造民企与国企同等待遇的公平竞争环境;57%的企业期望政府部门经常以招商、展览和谘询等形式为民企传递各种信息,体现了中小企业对市场、技术等宝贵信息的迫切需求;还有将近50%的企业认为,政府在某些项目上应当对中小企业予以税收、资质要求等方面的减免;约1/3的企业希望某些垄断行业能够向民营资本开放。相对来说,对降低进入门槛的呼声不高。

  

  

  根据问卷调查反映的上述制约因素体现出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突破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调研尽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准备,但是样本规模还是相对较小,致使调研结论有一定局限性,希望在以后的调研中加以改进。

  

  (2007年7月16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