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东莞石排人工丹霞地貌奇观考察记要
值得开发的风景区
1988年6月间,笔者参加广东省旅游资源开发布局考察,来到东莞补点调查,察看新景点——名扬省内外的“緑色世界”农业观光园,并按照我国丹霞地貌研究带头人黄进教授的推荐,到位于该市东北部的石排镇实地考察,发现该处的丹霞地貌,很像广州番禺莲花山,是广东又一处人工丹霞奇观,很有旅游观光开发价值,遂仔细进行观测。
距东莞市城区不到30公里的石排镇境内,山岭东西绵延,巨石林立,奇峰峻峭,泛红叠翠,景观秀丽。这就是当地有名的燕岭古迹风景区。它是东江南岸一列红色砂岩丘陵的中段,经历代人工采石遗存在的丹霞奇观。
石排镇东江南岸丘陵,东起下宝潭村北,西至茶山镇京山村,长约8公里,北东东至南西西走向,大致与东江平行。丘陵宽一般0.3~0.5公里,西端最宽处可达1公里;海拔高程20~40米,燕岭古石场至中勿头一带,海拔40米以上,主峰高山城高达51.8米。虽都不高,但丘陵突起于东江南岸平原之上,显得坚挺峻峭。
从区域地质发展史看,石排的丹霞地貌与广州莲花山一样,是同一地质历史时期的红色岩层堆积。只因石排的红岩地层位于地质历史上的广州红盆地边缘,受地殻隆起时推动,岩层倾角较大,实测岩层倾向为北偏西15—30度,倾角20—30度,远比仁化丹霞山和广州莲花山岩层倾角(一般小于5度)为大,所以石排的红岩丘岗坡度较大,不像水平岩层、垂直节理(裂缝)发育的仁化丹霞山那样,出现方山群— 一线天—巷谷—陡壁—石柱的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但上述燕岭一带石壁林立,奇峰峻峭,酷似典型的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则是历代人工采石所致,即所谓人工有意夺天工也。
改革开放后,东莞市经济发展如虎添翼,早在80年代后期便实现了城乡工业化。但是东莞市的旅游业无疑是发展较慢的,全市除西南部虎门炮台等鸦片战争史迹、莞城附近的“緑色世界”农业观光园外,尚缺乏大型和有特色的景区。尤其是东部广九、广梅汕铁路沿线13个镇,对外交通最方便,而且常平、石龙是交通枢纽城镇,凤岗镇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明星城镇,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旅游风景区。作者从全市旅游开发合理布局考虑,在现有的石排中坑东莞跑马场、石排食街的基础上,开发以石排燕岭人工丹霞奇观为核心,结合建设东江鲤鱼洲度假旅游景区,塘尾实验农场农业观光园,将石排燕岭风景区建设为东莞市东部大型旅游区。
石排人工丹霞奇观
据史籍记载,从明代开始石排人便着手开采石料资源,燕岭古石场方圆数平方公里,这里的红色砂岩,坚韧耐磨,色泽亮丽,所产石料与当年东莞的青砖、白瓦名扬粤海。附近的旧民居用石,亦取自燕岭。笔者在附近有6百年历史的塘尾村见到,该村祠堂、公厅龢民居的墙基、墙角、石柱皆是用燕岭的红石砌成。石排镇党委书记尹景辉先生告诉我们:广州解放北路象岗的南越王墓修复时,临街挡土墙和门面的用石,也是取自该镇的红岩。由于历代的开采,燕岭古石场遗址,断崖、絶壁、石柱、奇峰峭峋,石窟、石桥、石窗,千姿百态,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景观,主要有:
十八房间
位于大围村西部,莞城——石排大道以南,它是古代石匠们向山岗的纵深凿石,有计划切割而成的一间间长方形石窟。房间大者数十平方米,小者也有二十平方米左右,共有3层18间,故名。虽经历年代久远,但石壁上一道道水平的纤石条痕仍清晰可见。条痕间隔为20~30厘米,可见古石场的产品是条块石。现石壁多成直角陡立,部分已成残垣断壁;附近还有采石遗存的石柱,柱上长满灌木草本,丹崖叠翠,美不胜收。十八房间石窟和石柱之下有水淹没,构成类似番禺莲花山燕子崖的岩湖奇观。该景点目前尚属原始状态,湖中积水变黑,作为旅游景观,尚需整治。
补天石
位于“十八房间”附近,是古石场遗存的擎天石柱——补天石,相对高度约30米,岩层倾角30度的红色砂岩层构成,间含有少量小砾石,因胶结好,石柱上粗下细,成超90°角陡立于石窟水面之上,水体可与“十八房间”相通。巨石柱旁边又有石壁和石柱,石柱之间由石桥连通,构成一幅“石柱”、“石墙”、“石桥”、“石窗”的美妙图景,似是石匠们模仿天然的丹霞地貌而作。相传女娲在此炼石补天,炼成高12丈,方经24丈的红石36501块,补天用了36500块,为恩泽此地特赐一块,故名“补天石”。传说不等于史实,但它却是此地(燕岭)石材优良和人工丹霞秀美的写照。
燕岭摩崖石刻
位于燕窝大围村西南部,是在古石场采石遗留的石壁上勒刻赞颂燕岭人工丹霞风光的题词和诗文。据石排镇志载:清末年间,邻近石龙有个叫孙奭的富商,因锺情于燕岭的旖旎风光,不仅在燕岭结庐而居,而且还在一处数丈高的峭壁上勒了《咸钦燕岭》四个楷书大字,每字0.8平方米,旁附其诗一首48字,每字大约0.09平方米。诗曰:“文卿大雅,身体广胖。结庐燕岭,万物静观。鱼池逐荔,花鸟啼红。千村明月,叠嶂清风。与人同兴,佳景时逢。高山仰止,书赠铭峰。”燕岭的万千风光,尽在笔端。该石刻雄浑俊逸,亦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今天的石排镇,工厂林立,歌舞升平,千村万户,高楼玉宇,一派繁荣的景象,已是孙奭笔下的“与人同兴,佳景时逢”。但如何营造人工丹霞风景区的“鱼池逐荔,花鸟啼红”,让更多人士结庐石排,却是今后还要大书特书的文章。
塘尾旧围屋村
位于燕岭东南三、四公里处的石排镇区西部的塘尾村,在改革开放前仍住有100多户农家,建有明、清祠堂5座,公厅10多间和大量的民居宅院。这些古建筑的墙基、墙角、石柱、门楼,皆用燕岭古石场的红石砌成,墙身和屋顶则用东莞青砖和白瓦。改革开放后,石排镇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纷纷在旧围屋村外面建筑别墅新村,旧围宅屋除部分有老人看管外,大多已闲置。它是东莞市保存最好最大的旧围屋村之一,不仅反映了石排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的状况,而且也是燕岭古石场优质石材和精致加工工艺的见证。建议设法修整,开发为旅游点。
旅游开发建议
修整现有古石场遗址几个景点
上述“十八房间”、“补天石”、“《咸钦燕岭》”几个景点必须首先整修:(1)修筑通往各个景点的石级路或游客通道;(2)道路两侧、景点周围种植风景树种、花木,緑化、美化古石场遗址旅游环境;(3)扩宽“十八房间”、“补天石”景点水面,建设出入水口,变死水为活水,构成岩湖景观,湖面架设曲桥,方便游客进出观赏;(4)在主峰高山城建设以观景亭阁为中心的山顶园林小区,近观本景区人工丹霞秀色,远眺东江秀水和石排镇城乡繁荣景色。
结合红石开采塑造更多更美的丹霞奇观
石排红岩丘陵大部分未开发,结合东莞市城建用石需要,开发本镇优质的红石建材资源,有意识的营造更多的、题材更新颖的丹霞奇观。一则可以塑造大量的新景点,二则可增加城建用石和用地。但开采哪个山头?建造什么样的景点?如何防止水土流失?需要做好旅游区的规划设计,方能实施。
整修塘尾旧围屋村,开发红石古建筑观光点
塘尾旧村是东莞市保留最好的旧围屋村,该村的民宅、祠堂、公厅普遍使用燕岭的红石建材已如上述。这些建筑的红石色彩亮丽,工艺精致,反映了石排镇和东莞市历史上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目前塘尾旧村已基本无人居住,部分已成危房,再不维修管理将会先后倒塌。建议政府采取“民办公助”方式,组织村民整修旧围屋,政府负责村内道路、给排水、供电等整修,村民按权属谁维修谁使用或租赁受益,将塘尾旧村开发为红石旧围屋村的观光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