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古都开封胜迹多——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开封会议考察有感




  满足会员心愿的中原盛会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主要发源地,全国100个大姓中,有73个姓氏起源于河南。此外还有不起源于河南但在河南形成望族的7个大姓,以及不属于今天中国“100大姓”但起源于河南的26个姓氏。

  河南又是中原文化发祥地,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渑池仰韶文化时期,河南人文空前繁荣,汉代至隋六百多年间人口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历代名人辈出,文物荟萃。我会成立15年来,许多会员都盼望学会能安排一次年会在河南召开,好让大家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起来,历史文化胜迹不断得到修复。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近3000年历史,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历史文物丰富,尤以宋代史迹胜景称雄全国。目前宋代历史文化胜迹基本已经修复并开发经营,古都焕发异彩。交通方面,河南郑州向来是我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叉点,近年洛(阳)、开(封)高速公路、郑(州)少(林寺)高速公路相继通车,进出更加方便。于是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在开封市有关旅游单位的协助下承办了本届年会,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参观考察作了周密、细致和舒适的安排,了结了大家多年的心愿。会议于2004年9月20日~24日在开封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台湾学者会员代表、日本友人等140多人与会,提交大会论文80多篇。大会采取学术讨论与旅游考察相间方式,分四段共两天半时间对开封市的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开封府等北宋史迹主题公园和大相国寺古刹、中华翰园碑林、铁塔和黄河开封段的地上悬河治理进行了考察,并参观了东道主河南大学。25日,会议代表专程到驰名中外的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和中岳庙参观访问,当晚在郑州散会。现将参观考察观感述后。

  古都开封的参观考察

  开封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有各种文物遗址1037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有闻名全国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延庆观、山陕甘会馆、龙亭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有重现宋京汴梁著名史迹的包公祠、天波杨府、宋都御街、开封府、清明上河园等新近建成的旅游景点,以及以表现当代书画精品为主、集历史书法名碑、名帖之大成的中国翰园碑林。古都开封的史迹游景点和黄河治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特点有:

  突出宋京汴梁史迹

  开封市已开发大中型景点中大部分是宋代史迹或与宋史有关的景点。这类景点我们参观了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铁塔、开封府等处,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具有浓郁的宋代史迹文化特色。如天波杨府占地40亩,是一座纪念北宋英雄杨业和杨家将而建的私家古典园林,1992年按仿宋风格复建。府内建筑分东、中、西三大院,中院是杨府宫邸,龙楼凤阁,玉树琼枝,俨然像一座皇宫;西院是杨家花园,亭、台、楼、榭、廊、山水、曲桥俱全,一派江南园林风光;东院是校场,昔日是杨家将士练兵、骑马、射箭的地方。以穆桂英挂帅的杨门女将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今日来到杨府校场,大家兴致勃勃,在射箭场上试弓一显身手。

  位于杨家湖西侧、占地300多亩的清明上河园,真实再现北宋京都汴梁的城建格局、社会生活和市井风情。进入景区,您会看到气势如虹,上可走马过人,下可载货行舟的“虹桥”;还能登上雄伟、高大、庄重威严的“上善门”,鸟瞰全园风光;当您漫步在碧波荡漾、漕运繁忙的汴河畔,可欣赏到巨大的宋代风车,精致的农家磨房和古装素裹的老汉挑着货档的叫卖声不断的市集,让您沉缅于大宋的世俗龢民风之中。

  被誉为“天下第一塔”的铁塔,位于市区东北隅的铁塔湖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是砖雕艺术佳作。塔高13层56米,等边八角形,特点是塔身遍砌花纹砖,砖上雕塑有飞天、降龙、乐伎、狮子、麒麟、菩萨、花卉……各种花纹图案,而且身姿修长,造型优美,神态生动,代表着全国砖雕艺术建筑的最高水平,是北宋汴梁文化艺术的亮点,建国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雅俗共赏的宋代景点首推市中心没有门槛的“宋都御街”。这是一条按宋代建筑风格设计营造的文化大街,长400多米,宽30米,两侧多为二、三层楼建筑,青砖灰瓦,褐柱画梁,朱栏雕窗,丝纱掩牖,给人以古檏典雅的感受。置身其中,顿感“一步跨进历史,转眼似古人”。这条街现多经营书画、刺绣、镜画、文房四宝的商店,也有一些日杂百货店和食肆。我们晚上常来此漫步购物,沐浴“宋京”的韵味。街上有栋最著名的建筑叫巩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组成,“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既互相独立又互为一体。据说是当年宋京的“五星宾馆”,风流黄帝宋徽宗与京城名妓李师师幽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仿建的巩楼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娱乐中心,中央首长、国际贵宾常到此参观。开封不愧为我国宋代史迹的中心。

  主题公园的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李永文教授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先后建成翰园碑林、包公祠、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开封府5个主题公园,其中4家虽然都是以宋文化为主题,但特色鲜明,各有卖点”。笔者在考察过程中,深为开封人的建设气魄和主题创意所震憾。如天波杨府的建筑突出私家江南园林主题,练兵场则反映杨家将的风采;清明上河园突出京都汴梁市井文化主题;而开封府则依“北宋法式”建造,以大堂议事厅梅花堂(司法机关)为中轴,两侧辅以明礼院(文教部门),清心楼(府尹办公地)英武楼、牢狱……等殿堂和校场,突出府衙文化主题。可说各有千秋,优势互补,营造出北宋文化的群体效应。笔者在考察过程中都问及效益如何?答复都是:“不错,还可以”。东道主的调研报告也总结出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正面经验,说是“为塑造开封市的整体形象提供一张名片”。我国主题公园建设很多,除深圳外,成功很少。开封市的主题公园建设,依托古都深厚的文化积淀,将史实活化,这种与地方文化特色血肉相连的主题选取和创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值得学习!

  重视人文动态旅游和游客参与

  开封市的宋史主题景区,大多坚持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历史与演义相映成趣的经营理念,推出更多动态旅游节目。在占地60余亩的“开封府”,您除了能看到50多座北宋建筑风格的大小殿堂和大批珍贵史料外,还能欣赏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太极功夫”、“榜前选婿”、“民间杂艺”……等人文节目,让你体验府衙文化的同时,亲睹包公威严,瞭解北宋逸闻和传奇故事。在清明上河园,当您留连于北宋的京城风情时,宛如置身于一个个精心安排的表演中。像“包公巡视汴河漕运”、“北宋科举”、“王员外招婿”、“古代幻术”、“武大郎卖饼”、“梁山好汉劫囚车”、“编钟乐舞”、以及喷火秀、高跷戏、木偶、盘鼓等等,每天上演几十场。此外,星罗于各景点之间的各种宋代杂耍、气功、神课、鞠球、舞狮……组成了一道道活动风景线,精彩絶伦,尽在其中。笔者参观后,除了赞赏之外,还提出了“表演要适度,节目要常新”的建议。

  在上述人文动态节目中,有些是让游客参与的。在“清明上河园”上善门“王员外招婿”的表演中,我会一位青年学者中了小姐的绣球,被王员外招为“女婿”,他们还接受我们近10位目睹者的贺喜,在园中的餐厅,请了一餐小吃。在“开封府”的明礼院,我会的一位中年代表经过口试和笔试,中了状元,被衙门选为“女婿”,接着穿上状元服,与小姐拜了天地,演得活龙活现,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这些参与性节目,对活跃旅游气氛,提高主题历史文化景区的吸引魅力起了积极作用,受到普遍的肯定。

  桀骜不驯的黄河驯服了

  在开封的最后一天下午,会议安排到开封北郊考察黄河治理。我们的汽车从开封市区向北行进,不久便进入有防护林网格的黄泛农田区。主人介绍说:黄河下游河段桀骜不驯,在开封附近迁徙不定,忽而穿过城南,忽而流经城北。史载有42次决口,河床高出地面近10米,使开封城两处遭到灭顶之灾,屡毁屡建形成了今天的“天上河,地下城,半截塔,无水桥,三山不显,五门不照”等人间奇观。因时间关系,我们没逐一去观赏,但考古发现保存较好的一座宋代木桥——州桥,现已埋在地下6米处。

  在开封期间与学界友人访谈中,亦瞭解到一些黄河治理的历史故事;为了驯服这条肆虐的黄龙,大禹父子治理黄河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开封人民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建造了一座禹王庙和禹王台公园;明代政治家于谦督铸了我国特有的镇河之物——铁犀牛,今天仍然注视着黄河的万般变化;清道光年间,开封被洪水围城数月之久,林则徐接旨赴开封治黄河,修建了一条残月形大堤,被命名为林公堤。但这些都解决不了治理黄河的根本问题,只有建国后,中央政府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上中下游进行统筹规划,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才驯服了黄河。当我们登上黄河堤岸,放眼望去,滔滔的黄河水被南北两条大堤束住,乖乖地向东流去。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新建的高大黄河大堤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每隔一定的距离成90度角向内凹入几十米,再斜线伸出去,呈曲线延伸状。专家说,这样可以减缓来水冲击,保护堤岸,这是总结多年经验得出的筑堤良策。今天治理黄河的前线机构就设在黄河堤下,比于谦那只镇河铁犀牛监视黄河的变化有效多了。

  嵩山少林寺的参观考察

  嵩山奇景

  嵩山是闻名中外的“五岳”之一——中岳,横卧于郑州市西南郊登封市境内,巍巍山峰独特壮美,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少林禅寺武功名扬天下。是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4A旅游区”四位一体的著名文化、自然风景旅游区。开封会议后,会议组织代表到嵩山少林寺参观考察。

  我们从开封出发绕郑州南郊沿郑(州)少(林寺)高速公路前往少林寺。进入登封境内不久,汽车大致沿着东西走向的嵩山南麓谷地前进,车窗右侧一路群峰突兀,峭壁连绵,瑰丽多姿,景色迷人,俨若张家界那种“群峰壁立,千沟万壑,峭壁千仞,景不胜收”的景致。原来嵩山和张家界地表的岩石组成很相类似,张家界主要为石英砂岩,嵩山则是石英岩、片岩和结晶岩,都是岩龄古老、坚硬、耐侵蚀的变质岩类。登封主人介绍说:嵩山共有72峰,峰峰有典故,处处有景(致),有奇峰、怪石、幽谷、茂林、龙潭、飞瀑、玉溪、清泉、晨雾、晚霞、日出、月照……等36景,荟五岳之精萃,纳三山之灵气。真是雄奇瑰丽,险峻旖旎,秀逸诱人,奥妙无穷。笔者虽是走马看花,但也幸得一睹矣!

  少林寺胜迹

  上午10时半扺达少林寺,举目四眺,周围群山环绕,少溪南流,翠柏苍郁,宁静优雅。全寺由前殿、大雄宝殿,达摩殿、藏经阁等多进庙宇组成。笔者参观了释迦牟尼卧佛,睡美人的卧姿突显佛教的真善美;在达摩石雕像前鞠躬合影,对这位不远万里来华传经授道的印度僧人表示敬意。达摩也曾在广州传教,足迹遍及我国南北,有“西方圣人”之美誉。史载公元495年,北魏皇帝为安顿这位“圣人”,曾下诏书在嵩山兴建少林寺;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则天在嵩山举行声势浩大的封禅活动,改嵩阳县为登封县,以示其登嵩山,封中岳,登封由此得名。由于达摩禅法,历代王朝倡导,少林寺佛声鹊起,嵩山佛教大兴,佛寺如云,素有72寺之说。寺西南约一里,还有一处塔林,历代少林寺法师和尚圆寂后,按等级安葬于此,面积有几十亩。其间,五至九层灵塔与翠柏相间,蔚为奇观。

  如果有人问我:少林寺为何名扬天下?我可以说它有“禅”、“武”两大特色。禅,即佛教禅法之圣地;武,即武术,少林武术源于少林寺的少林派武功,蜚声武林,名扬中外。少林武术集南北派别之大成,融中外拳家之精髓,历经千锤百炼,功法繁多,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中华武术的骄傲,也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据登封市介绍:目前登封有武术馆校80多所,在校习武学员3万多人,武僧表演团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年一度的“中国郑州武术节”,是弘扬中华武术,增进友谊和交流的盛会,现已成功举办七届,越办越红火。今年10月还要举办首届郑州世界武术节,届时,少林寺将是一个重要活动场地。武术搭台,经贸唱戏,少林武术将成为振兴河南,振兴郑州,振兴登封的重要举措。

  参观完少林寺,对中岳嵩山何以列入我国“五岳”,便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