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青海高原行
1997年7月下旬,第四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在青海省坎布拉风景名胜区召开,笔者前往参加。会议以省会西宁为集散地,去程参观了湟中县蜚声国内外的塔尔寺,考察了拉脊山海拔3800米的高山丹霞;会议期间,考察了位于尖札县的坎布拉风景名胜区;会后沿黄河谷地下行,考察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俗风情、参观藏传佛教领袖——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的故居,再经化隆县回到西宁。会议还组织代表专程到青海湖和鸟岛观光,环湖走了一圈。虽然足迹所及仅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沾了个边,但对于生长在东部沿海,从事自然景观和河口海岸研究工作的作者来说,此次青海高原行已是一生攀登最高之域,留下了许多终生难忘的记忆,兹按行程顺序述后。
藏传佛教名刹——塔尔寺
7月21日上午9时,我们一行来到距西宁25公里的湟中县塔尔寺。这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格鲁派僧人和信徒的活动中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海地区的佛寺,通常是一座庙宇,顶多是三进、五进殿堂院落,而塔尔寺则是像一座小城般的殿宇建筑群,它是在幽深的莲花山坳里依坡递筑,由雄踞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大经堂,和周围各具特色错落排列的尼勒殿、金刚殿、释迦殿、文殊殿、祈寿殿、四大经院、护法神殿、酥油花院、如来八塔、时轮塔、过门塔、菩提塔、大喇让……以及各种活佛府邸、僧舍组成的藏汉民族形式巧妙组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600多亩,相当北京故宫的一半有多。塔尔寺是历经400多年逐步建成的,全寺有殿堂52座,僧舍930多间,僧人最多时达3600余人。如此的大寺院,笔者生平从未见过,只能重点参观全寺的主体建筑大金瓦殿和大经堂了。
大金瓦殿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墙面用琉璃瓦砌成,图案精美。殿堂正门上方悬挂干隆皇帝亲题“梵教法幢”匾额,可谓金碧辉煌、地位显赫。殿内纪念黄教大师宗喀巴的大银塔,被誉为“世界第一庄严”。大经堂总面积2750平方米,经堂内长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挂毯包裹,地上铺设地毡坐垫,可供3000僧人集体诵经。经堂西边设有达赖、班禅及本寺法台座,供有无数佛像、藏文经典,柱间满挂堆绣的卷轴画。如此宏大华贵的讲经堂,实属国内罕见。
该寺知客告诉我们:塔尔寺现存有佛学、藏族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图书数以万计。我问及书的来由?原来该寺明万历年间便首建大经堂、创办显宗学院,系统讲授显宗经典,建立讲经开法制度;此后又相继建立密宗、时轮、医明等学院,形成正规的学经制度,学习密宗经典和天文、历算、医药等方面知识,这些图书是研究传授藏传佛教和藏学的珍贵资料。此外,该寺的酥油花、壁画、堆绣,被称为艺术“三絶”,誉满藏区。塔尔寺不愧为藏族文化艺术宝库。
信徒到塔尔寺顶礼膜拜是不准入殿烧香的。笔者在弥勒殿、释迦殿看到信徒在正门外两侧木板上趴地膜拜,其程式是:站立(双手合十)——跪下——趴地——叩头;边诉说祷语,边不断反复,次数越多,越显虔诚。各殿前木板,被信徒们经年累月跪趴,已留下光滑凹陷痕迹。青海的同仁说,一些有大难信徒来寺求佛,还先遶佛殿跪趴叩头一周,然后带着抹赤的额头到殿前祈祷。此见此闻令笔者恍然大悟:为什么经济相对落后的藏区,能营造出如此全国顶级寺院,缘由是有如此虔诚、刻苦、奉献的信众啊!
青海名景——坎布拉风景名胜区
坎布拉是尖札县西北部一个普通乡镇,因其境内发育有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丹霞地貌奇观,幷兼有10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南宗寺和规模宏大的李家峡水电站,成为一个以游览观赏、宗教朝觐、消夏避暑为主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我国丹霞地貌研究带头人黄进教授先期到这里考察,发现此地是黄河上游地区最有特色、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丹霞奇观,遂决定在这里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学术,集思广益,促进该地区的开发。
21日午饭后,我们离开塔尔寺向坎布拉进发,汽车在高原面上奔驰,窗外丘陵和缓起伏,高原草甸一望无际,牦牛成群放牧;平川之地黄色的油菜花盛开,这里就是农牧业比较发达的青海东部河湟谷地区。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汽车开始加大油门爬坡,是进入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之间海拔约4000米的拉脊山脉了。山原上时有一些水平岩层的丹崖、石柱出露,尽管都是一些高山丹霞的风蚀残丘,但主人照顾来自南方的代表,时而停车让我们观察、照相。至下午5时许终于越过拉脊山口到达目的地——位于坎布拉风景区的李家峡水电站,开始了为期4天的学术会议。
会议用一整天时间对坎布拉的丹霞地貌进行实地考察。总的看来,这里的丹霞地貌以奇峰(石柱)、方山、峭壁、洞穴为主要特征。大型的景观有圆锥形的直立石柱,下粗上细的宝塔形石柱、状着城堡的方山,像城墙的陡崖削壁,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如德洪村附近的一座方山,在阳光照耀下,红色岩层的水平层理和垂直节理清晰可见,远远望去,有如拉萨布达拉宫般壮观。小尺度的丹霞地貌有似巨人的、有似仙女的、似各种飞禽走兽的,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如风景区帐蓬餐厅附近的一组圆锥形石柱,名曰“七仙女聚会”,笔者见状甚是,邀黄进、陈敬堂两教授一起合影祝福。
坎布拉丹霞地貌,发育在黄河谷地距今100万年前的红色砂砾岩层上,地貌呈顶圆、身陡、麓缓的特征,地质地貌与我国南方著名丹霞奇观广东仁化丹霞山、江西鹰潭龙虎山、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山等相类似。但成因有很大不同,坎布拉地处青藏高原向西北乾旱地区和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和我国南方比,气温较低,降水量少,日照则较长,太阳辐射量大,昼夜温差更大。各种丹霞地貌的形成不是像南方地区那样靠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而是热胀冷缩的物理风化和寒冻风化作用、盐渍风化作用等。因而岩体的垂直节理(裂缝)比较彻底,所造就的地貌形态在“清秀”方面略逊于南方的丹霞奇观,但却比之粗犷壮观。坎布拉丹霞地貌分布范围上百平方公里,景点达50多处,结合本次会议,尖札县提出将坎布拉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笔者是在评审会上投了赞成票的。
参观班禅大师故居
班禅这个名字,我国中老年人都很熟悉,他是藏传佛教两大领袖之一,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7月25日我们在返回西宁的途中参观了他的故居。
班禅故居座落在循化县文都藏族乡麻日村,我们先到循化城西4公里的街子镇,参观富有神奇传说的骆驼泉和撤拉族祖寺——清真大寺后,沿街子河上行十多公里,便到达麻日村一座苍翠古柏掩映的藏式建筑物——班禅故居。
班禅的全名叫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这个名字以前在媒体经常看到听到,但名称含义和大师生世,是这次到访后才知道的。“班”是古印度梵文“班智达”的简称,“禅”是藏语“大”的意思,“额尔德尼”是“珍宝”的意思;“确吉坚赞”是班禅的法名,即“法幢”(佛法栋梁)。从名字透析出班禅是一位大智达慧、高贵的精通佛法的藏传佛教领袖。
班禅祖借西藏萨嘎县,上祖元初便迁来循化。他于1938年2月19日诞生在循化文都乡,俗名贡布才旦。1941年被认定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1949年6月经国民政府批准为十世班禅,8月在塔尔寺举行坐床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班禅大师致电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致崇高无上之敬意,并疾拥护爱戴之忱”。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确定和平解放西藏方针,大师表示竭诚拥护,誓愿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效忠祖国,并率领堪布会议厅主要官员到北京,积极推动和平解放西藏谈判和“协议”签订,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1952年8月大师回到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此后大师先后担任过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奋斗一生。1989年1月28日班禅大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西藏,大师一生坚定不渝的爱国行动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
班禅故居是一座四合院,南面为平房,其他三面为藏式三层楼房。整个建筑梁栋门檐全部油漆彩绘,窗门全部用高级玻璃装饰,显得典雅庄重,富丽堂皇。故居楼下为大师事迹陈列室,二楼东厢为大师卧室,西厢为会客室,北面为经堂,经堂檐下正中有墨底巨幅匾额一方,上镌“河源须弥”镀金大字,两边有“九曲安禅爱国早传拒掳,八方向化护教所以宁邦”的楹联,是县城乡谊1983年10月1日为恭贺大师新居落成所赠。故居现为旅游观光和佛教信徒的朝拜地。
高原明珠——青海湖
波澜壮阔的青海湖风光
26日代表们专程到青海湖游览,我们一早从西宁出发,车过日月山口不久,像蔚蓝色海洋般的青海湖便呈现在面前。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湖,大家啧啧称羡,我不禁吐出一声:这就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有位同伴马上质询:我国最大的湖泊不就是鄱阳湖吗?有备而来的笔者马上回应: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是咸水湖,湖面最长处106公里,最宽处63公里,平均水深19米,环湖周长360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比鄱阳湖还大1000多平方公里,既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成为咸水湖,说来还有段古:椐地质学家研究,距今200万年前,青海湖地区还是古老的地块,现在流入青海湖的最大河流古布哈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这里流入黄河。后来经过多次地殻运动,中心地带断裂下陷成为盆地,四周强烈隆起成为山地,堵住了古布哈河流入黄河的水道,从此布哈河倒流成为内陆河,在盆地中积水成为青海湖。由于这里年降水量不足350毫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年久日多,湖水盐分不断增加,青海湖也就成为咸水湖了。
今天的青海湖水面海拔3195米,四周为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宏崇壮丽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南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站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青緑色的湖水波光潋滟,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儿欢跃,百鸟翱翔。湖光山色宛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青海高原之上,人称“高原上的明珠”。青海湖滨地势开阔,四周是茫茫的草原,水源充足,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湖滨草原,緑茵如毯,牧民的帐蓬星罗棋布,一群群的牛羊令青海湖更显生机,而连片的金黄色油菜花,迎风飘香,充满诗情画意。笔者在湖南岸的帐蓬宾馆休息时,到湖边漫步,倍感心旷神怡。
诱人的鸟岛
青海湖最诱人的景观是驰名中外的鸟岛,它在湖的西北部,面积0.8平方公里。每年四、五月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的候鸟飞到这里来栖息,营巢产卵,孵幼育雏。到九、十月,西伯利亚寒流开始入侵,幼鸟们一个个长大了,翅膀也硬了,便随着它们的父母向南飞去,寻找越冬之地。据鸟类专家研究,候鸟有斑头雁、棕颈鸥、鱼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玉带金雕(猛禽)、戴胜(攀禽)……以及百灵、云雀等小鸣禽163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最多时达10万只以上。笔者踏上鸟岛,顿觉眼花缭乱,群鸟惊飞,或翱翔于蓝天之间,或嬉戏于碧波之上,或飞到沙滩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青海同仁告诉我们:如果是在鸟儿的孵育季节五月,你最好别走近去打扰它们,只消用望远镜在一二百米之外观察,你便可以看到鸟岛数以万计的鸟巢,密度之大,数量之多,无法统计,鸟儿五光十色之美,难以用言语来形容。我问为什么有这么多鸟到这里来?答曰:青海湖水草丰美,食物充足,气候温和,天敌又较少,鸟儿都喜欢到这里生活、繁殖。难怪人们把青海湖称为“鸟类的天堂”啊!
鸟岛由两座小岛组成,西边叫海西山(小西山),东边叫海西皮,两岛之间有一坡脊相连。有趣的是鸟类亦以种群分居:海西山岛是斑头雁、棕颈鸥的世袭领地,到了产卵季节,岛上的鸟类一窝连一窝,遍地是鸟蛋,故又称蛋岛;海西皮则是鸬鹚的王国,它们年年到此,大大小小的鸬鹚窝巢布满山头,故又称鸬鹚岛。
青海省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也将鸟岛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手册》,同时加入《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这对青海湖鸟岛的保护和科学研究,提高青海湖和鸟岛国际知名度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