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伦敦泰晤士河两岸景观
英伦之母——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和最重要的水道,发源于英格兰西部的科茨沃尔德山,从西部进入伦敦市区后经诺尔岛注入北海,全长340公里。Thames River在英伦塞尔特语中意为“宽河”。可是泰晤士河的中上游河面并不宽,进入伦敦后河面才逐渐变宽的。伦敦桥一带河宽230米,到河口上端的格雷夫森德宽640米,至入海口最宽处宽达30公里了。河口湾像我国的杭州湾呈喇叭形,以海潮澎湃和潮差巨大着称,是世界强潮河口的代表。
伦敦以上的泰晤士河上游,平缓安静,以静态美闻名于世,沿岸许多胜景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堡都是闻名于世的景点。而伦敦塔桥以下绵延五、六十公里则布满了码头和各国商船,河口湾巨轮穿梭不絶,使伦敦成为世界不可多得的良港,而且泰晤士河入海口隔着北海正对欧洲大陆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向欧洲最富饶的地区打开一条直航通道。同时伦敦港处于地中海与波罗的海中途,是西欧的中枢港口,这无疑促进了伦敦的繁荣。
泰晤士河在英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是由泰晤士河入侵英格兰的,伦敦是罗马帝国入侵的桥头堡。16世纪中叶,英国人开始对海外进行殖民掠夺,也是由泰晤士河进出的。今天英国人不甘落后的精神,也写在默默流淌的泰晤士河上。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人称“英伦之母”。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英国人在历史上创造出许多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写出了光照人间的历史篇章,尽管有些章节充满了掠夺和血腥,但总的说来还是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泰晤士河功不可没。可以说记载着英国历史文明的胜迹,几乎都集中泰晤士河北岸的伦敦老城区,到伦敦不到泰晤士河畔一游等于枉此一行。
北岸盖世人文景观荟萃
伦敦老城区基本上是从北岸发展起来的,标志性建筑威斯敏斯特宫及其大教堂、著名的白金汉宫、唐宁街首相府、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伦敦塔桥等全在沿河北岸或距河边一两公里范围之内。与其说那里是英国历史文化聚集地,不如说是泰晤士河哺育了这些灿烂的英格兰文明。扺伦敦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王宫、议会大厦、首相府、大英博物馆等景点,下午首先到郊外参观格林威治天文台,然后返回北岸参观沿河景点,深感泰晤士河畔的文明胜迹,美不胜收。
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
威斯敏斯特宫原为英国王宫,1950年重建后成为立法机构上、下两院所在地,故又称议会大厦。由于向来是政治中心,我首先观察它的“风水”:穿城而过的泰晤士河大都是东西走向,但在威宫河段却是自南往北流,整座宫殿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南北竖卧,东临泰晤士河,正门朝南,有“亲水纳阳”之意。宫廷建筑以大楼为主体,前后共3排,长达300米,两端和中间由7座横楼相连,使整个宫廷形成一个整体。宫廷正中是八角形中央大厅,建于1097年,是威宫最古老的建筑,中厅向南是上议院,向北是下议院。宫廷南北两端各有一座高耸的方塔,突显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南端是23层、高102米的维多利亚塔,北端高93米,是被呢称为大笨钟(Big Ben)的大钟楼。大笨钟指的是那重达140吨的四面钟,其实它一点也不笨,那四面钟每个整点敲响一次共鸣钟,自1895年至今向世人准确报时。
威斯敏斯特宫及其大笨钟是世界文化遗产,伦敦的名片,如果能在沿河一侧观赏或站在威斯敏斯特桥上拍照,就更显其壮丽景色了。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
位于威斯敏斯特宫西邻,中国人习惯叫西敏寺,用以区别伦敦城东的东寺。西敏寺是宫廷教堂,是英王登基加冕和皇室举办重要仪式的场所,戴安娜王妃的婚礼丧礼都在此举行。教堂平面呈十字型,长156米,宽22米,东端外加多边凸室以及呈幅射型的礼拜堂和活动室。正面两个钟楼高度都是65.5米,高耸挺拔,具有哥特式建筑雄伟风姿,被视为英国文化建筑的经典之一。
西敏寺原是王室的墓地,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多位国王死后都安葬于此。不知何时开始,王公贵族、社会名流以下葬此地为最高荣誉。据说,教堂内陵墓分布等级森严,国王的墓穴大多在正殿或专用礼拜堂的壁龛里,走廊两侧的壁龛一般是皇亲国戚的安息地,其他如社会名流等则葬在耳堂或走廊地下。总之,被踩在脚下的不会是国王和亲王。听完这些介绍,心情颇有抑郁沉重之感。所以,尽管导游说“西敏寺记述着英国皇族兴衰的历史,要想浮掠英国历史,得进西敏寺去看看”。我们还是没有进去。
伦敦塔桥
伦敦泰晤士河上,有28座桥飞架南北,最美丽的是位于市区东部的伦敦塔桥,它是非常著名的哥特式桥梁建筑,也是伦敦知名景点之一。塔桥包括公路桥和上方的步行桥。公路桥可以开启,方便高桅船通过。据说,1894年刚竣工的头个月开启了600多次,现在高桅船很少,伦敦的港口码头又在塔桥下游,塔桥每周只需开启几次。上方的步行桥,对公众开放十多年便关闭了,原因是一些失意的青年男女青睐在这里投河自尽。但塔桥的双塔和连结双塔的步行桥仍是伦敦市接待客人和有组织的旅行团的观光景点。塔桥给泰晤士河增添了秀色,它使泰晤士河畔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佳境。笔者在参观时,市民霍克先生夫妇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河畔早、晚的盛况,幷合影留念。
方尖碑
在伦敦华埠午饭后,汽车朝格林威治方向驶去,路过滑铁卢桥头时,眼前现出一座似曾见过的方尖碑,我情不自禁呼出:“方尖碑!”导游问:你到过埃及?我说,没有,在巴黎塞纳河畔看过,两地的方尖碑何其相似!导游说:对了,两者都来自埃及。这座方尖碑高21米,比巴黎的矮些,但重达180多吨,形态很相似,它是埃及石匠于纪元前10来个世纪用红色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原立于开罗大阳神庙前。后来罗马帝国入侵埃及,将它作为战利品移立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19世纪时,英国人发现这座珍贵的方尖碑,又将它运回伦敦。
啊!殖民者掠夺他国文物,还公然在大庭广众展览,令人费解!也许英国人也是把它当作战利品来炫耀的。
南岸不再是郊区
对于“老伦敦”来说,南岸可以说是郊区。但二、三十年来,伦敦重视南岸新区的发展,涌现了不少新的中高档居民小区,生活条件比拥挤的老城区好得多,吸引了许多伦敦人和新一代华人移民到此落户。与北岸的古老凝重相比,南岸的公共建筑现代、灵巧、清秀,艺术色彩浓郁。主要观光景点有泰特现代艺术馆、莎士比亚圆形剧场、萨琵克大教堂、国家歌剧院、伊丽莎白女王大厅和都议事厅等。新的伦敦市政厅大楼也在南岸,全玻璃幕墙结构,其现代的建筑风格与北岸古老的宫殿形成鲜明对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南岸建筑场的大门通常向北,朝向河面,沿岸林荫大道宽阔潇洒。这与河北岸的建筑物大多背靠河流和道路狭窄回然不同,可借因时间关系,只能坐在车上观赏,汽车沿着滨江大道向格林威冶奔驰而去。
格林威冶天文台位于伦敦城东南10公里的泰晤士河畔,因建造在格林威治小山上而得名。车到天文台附近,首先见到一片大草坪、花坛和树林,俨若一个郊野公园,园中一组带有圆顶标志的楼群,便是蜚声世界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到达后方知,格台因发展需要早已搬到同一经度的赫斯特蒙苏堡去了,但仍保留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名称,旧址改称英国天文博物馆,供各国游客观光。旧址大门旁的墙上镶着一台1851年安装的24小时刻度的大型标准钟,报告世界通用的标准时——格林威治时间,并通过英国广播电台让全世界的无线电听众收听,据此校正自己的钟表。旧址的院子里保留着一条混凝土嵌着铜条的直线,称格林威治子午线,表示地球在此分为东西两半球。到此参观的游客无不脚跨这条子午线摄影留念。
博物馆内陈列着往昔天文学家观测研究的天文仪器、星盘、天文望远镜、地球仪和宇宙天象图谱等,尽管讲解员逐一向游客热情介绍,但非专业人士很难听懂其中奥秘。一般游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格林威治子午线成为本初子午线?为什么格林威治时间会成为世界时区的起点?对此,历史给我们讲了一段古:格林威治山扼伦敦咽喉,原为军事要塞,17世纪后期,正值英国跨越大洋扩张势力,为瞭解决远洋航行定位,英王决定将山顶的要塞炮台和瞭望台改建为天文台。经过几十年的观测研究,英国天文学家们终于摸清了主要天体的准确位置和运行规律,至1767年编制成功世界第一张海图。从此英国海员可以根据星辰的位置确定船的方位,在茫茫大洋中确定航行的方向和目标。鉴于格林威治天文学家的重大贡献,1884年6月的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度为本初子午线;以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线为世界时区的起点,每隔15经度为一个时区;以格林威治的计时时间为世界标准时。从此,格林威治便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