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前 言
今日之中国,旅游是一种社会时尚。有结伴或组团到异地风景名胜参a观的观光旅游,有三五成群到环境清新的海滨、山庄游憩的度假旅游,有到异国他乡探亲访友的探亲旅游,有到国内外买卖商旅的商务旅游,有到各地参加各种行业或专业学术会议的会议旅游,有特定目的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的科考旅游,还有和尚道士云游和信徒参加各种宗教朝觐的宗教旅游,以及较长时间到异地访问学习的修学旅游等等。形式种类越来越多,内容日见充实丰富。当今旅游就像学生放寒暑假般的常态休闲活动,它能让人们精神放松、渲泄、慰抚、解脱,同时又结交新的朋友,获得新的知识,进行身心自我调整并获得新的工作和身体状态。旅游已是人民(尤其是城市居民)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作者算是个积极旅游者,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便进入以科学考察研究为本职的中国科学院地学研究机构,使我的足迹遍及华南几个省区的山川湖海,让我有机会到国内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进行科学考察和会议考察,养成了热爱科学,喜欢旅行求知和写作的习惯。遗憾的是在职时期承担科研任务过多,每次考察回来,几乎全部时间都用于实验、研究和书写研究报告、论文,对各地的美好景致和人文胜迹,更多地是留在记忆而未能写成纪游文章,甚至连历年拍摄的许多珍贵照片也没有很好整理保存。这也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许多知名城市和风景名胜区,虽然在职时到访次数和时间最多,但都没有在本书留下多少笔迹的原因。只是在退休之后发挥余热做些力所能及工作,参加各种有关学术会议,游览祖国河山胜景,参加欧洲考察团,遍游西欧各国,收获良多,回来写些纪游文章,见诸报刊,陶冶性情,实为晚年最好的人生享受。是故收入本书的46篇已发表和未发表文稿中有44篇是退休后写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退休后的学术活动,也是我一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些补笔,留作纪念,并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一些旅游地的信息。
作者遵循“游踪”命题,记述自己到过的地方,看过的景点。但对各地胜景的记述,并不限于个人短暂的停留和表面的观察,而是把身临其境的见闻、感受和访谈与经典文献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欧洲卷)、《中国名胜大观》以及旅游地相关文献融会贯通,使文章既有趣味性、亲切感,又有科学性和严肃性。限于游记的体例,本书引用的文献没能逐一注脚,仅此向前人的辛勤贡献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职业习惯,书中的每篇文章都会谈观感,讲看法,有些还提出开发保护建议。但许多是经验之谈,不妥之处,敬希赐正。
本书的出版源于我的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曾昭璇教授的恳诚劝促,曾师著作等身,他以学者的价值观,多次鼓励我自费出版论文集、游记集,他生前看过本书已发表的文稿,称其有科学工作者写游记的特色,值得结集出版。不幸的是未等本书完稿,大师先行离世。现仅以本书作为对先师的告慰和悼念。
本书的出版还得本所原所长黄镇国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他以其丰富的写作和出版经验,对本书的版式、结构和定名都提出了宝贵意见;本书的出版清样由广州科新彩印公司帮助排印,本所梁炳昭先生创办的奥托图公司义务为本书绘制插图;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原会长孙文昌教授审阅了本书排校稿,提出了中肯修改意见并为之作“序”。对此,谨向他们表示深切谢忱!
徐君亮
2008年5月于广州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