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不止有东江西江北江粤西发现南江文化走廊
——《南方日报》2004年7月18日报导
一、核心提示
“广东不仅有东江、西江、北江,而且还有一条南江,可惜知者不多。这条江发源于信宜市鸡笼山,流经信宜、罗定、云浮、郁南,在南江口镇注入西江,不知何时被称为罗定江,而历史上是称为南江。南江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不仅南江本身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通道,其相关流域也是广府文化与八桂文化的交接地带,也是古百越文化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构成了一条历史悠久、底藴丰厚的南江文化带。”这是以著名文化学者黄伟宗教授为团长的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和珠江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专家考察团日前在云浮市罗定、郁南等地进行考察和论证后得出的初步结论。
在当代广东地图上,有东江、西江、北江,惟独没有南江。“是什么缘故呢?是本来就不存在,还是被忽视或遗忘了?”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文化、地理学界人士。本月上旬,省政府参事黄伟宗、司徒尚纪、洪三泰、罗康宁、谭元亨、戴胜德、邓国伟、司芳等专家学者,根据史料记载和当地学者研究考证结果,专程赴粤西罗定、郁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召集数十名当地官员学者,在罗定市召开南江文化学术论证会,对相关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论证。
二、南江称谓古已有之
据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等人研究考证,今日的罗定江原名端溪,汉灭南越国后在今南江口北设端溪县。由于它是珠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古人又称之为南江。南江上游泷喉马埒石峻水急,故又被称为泷水或泷江,泷州也因此得名。明万历五年(1577年),明军平定罗定地区的“瑶族叛乱”后,将泷水县升格为罗定直隶州,南江流域几乎全部在罗定州辖地内,故后人也称之为罗定江。
清代学进将南江列为广东“四江”之一,范端昂在《粤中见闻録》中称“西江水源最长,北江次之,东江又次之,南江独短”。屈大均的《新语·水语》中也有“西江一道吞南北,南北双江总作西”的说法,并不因其汇入西江而排除其在“四江”中并列的位置。
主持编审《广东历史地图》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司徒尚纪指出:从古代至1949年以前,官版地图一直以南江为标准称谓,1949年以后的地图则以罗定江为标注。因而,罗定江只是今名,南江是原名。而且,至今在郁南等地,民间仍惯称之为南江。
三、百越文化保存完整
文化、考古、地理界学者们经研究考证后认为,南江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南江流域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秦汉以前,古越族已经开始了南江流域的开发,并建立了自己的奴隶制土邦。在南江上游太平河与罗镜河地区发现多处先秦墓葬,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如1971年在罗定太平南门垌出土的战国初墓,共出土青铜器136件,其中多为礼器与兵器,如鼎、祭祀用的整套铜甬钟,有“王”字图象的青铜矛,以及人首柱形器等。专家认为,这些青铜器说明,在当时,南江地区已经出现了越人自己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而且很多具有鲜明南越地方特色,有些青铜器的纹饰、工艺更为岭南所独有,说明它们是当地自制而非中原传入。
四、海陆丝路对接通道
专家指出,从地理上看,南江是沟通西江与雷州半岛的第一河流。因而,它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考古学界证明,早在先秦时代,北面的楚人便南拓百越,远至南海之滨。湛江等沿海地区发现的大量先秦文化遗存中,很多都具有明显的楚文化风格。如南江流域罗定等地出土的战国墓葬与青铜器,也具有楚文化特色。专家推论,南江及其支流是楚人南下海岸的主要通道。同时,南江也是此后中原汉人南迁岭南,以及中原到南海乃至海南岛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因此,南江是岭南与楚地以及中原地区经济文化沟通联系的一个重要通道。
考古部门此前在罗定市罗镜镇水摆村一处南朝墓葬中,出土陶器和金手镯等,其纹饰呈鲜明的西亚风格,说明在当时,南江流域已经与海上丝绸之路有所联系。担任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的黄伟宗,更将南江定位为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之一。
五、文化遗存丰富多样
历史地理学家表示,南江流域是古代岭南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秦汉至南北朝,南江流域是岭南州县建制最多之地,就是有力的证明。辉煌的历史,造就并留存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当地学者介绍,在罗定、郁南、信宜等地,古老山歌流传至今,仅整理出来的就多达上万首,足见其文化之盛。由于古代当地经济繁荣,南来北往的客商众多,南江流域也保存着大量风格独特的古村落、古民居,规模宏大、精致美观。
在南江流域中,中游的罗镜平原到罗定红盆地段,即今罗定市一带,地理、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开发较早,为南江人文发展中心地区。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罗定,也是我省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发现和出土了大量古文化遗址。如萍塘的唐代“龙龛道场铭”摩崖石刻,人称“岭南第一唐刻”。始建于唐代的龙龛道场(佛寺)、开元寺,建于清代的罗定学宫、青莪书院等古建筑,规模宏伟,至今保存完整,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罗定市内、南江岸边的文塔建于明代,高达13层,曾为泷州八景之一。市内发现多处战国、南朝墓葬,出土的青铜鉴、金手镯等,为国家一级文物。
(方正,南方日报社记者;叶萃,南方日报实习生;梁宇,南方日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