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为南江正名,是时候了




  江河有名,古今流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下同理。水系文化的要领在与世界文化接轨的过程中日益深入人心。在最近举行的“南江文化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个焦点话题:古已有之的南江,因各种原因,被莫名其妙的定为罗定江,使得汇集四方水系的珠江只剩西江、东江、北江,不见南江!

  对此,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有一个精辟比喻:黄河为龙,长江是凤,珠江则属多龙争珠或珠光四射。珠江若只有东江、西江和北江,缺少南江,何来珠江四射!

  其实,南江古已有名。最早见于北宋时期的地图。南江之名,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梁书·地理志》:“西南二江,川流深远”。清代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地理志》中写道:“西江一道吞南北,南北双江总作西。”广东省著名人文地理学家曾昭璇生前曾感叹:《广东百科全书》“‘南水’一条,这么重要的河川,竟没有一字论述,可叹也。”现代资料也有证实:南江长201公里,流量最大时可达2920立方米/秒,最小时也可达37立方米/秒。流域约4493平方公里。

  南江虽短,但其流向属由南往北流。其主源头在信宜县合水镇鸡笼山,海拔为1281米,流经罗定、云安、云城和郁南,在南江口汇入西江。尽管南江流域面积不大,但水源丰富,因此南江流域一带适合人类生活,历史上很早就有各族混居,并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专家学者们称之为南江文化带。

  以黄伟宗教授为会长的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珠江文化,就注意到珠江水独缺南江,经过多次考证发现和证实:南江称谓古已有之,百越文化保存完整,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身为省政府参事的黄伟宗教授先后两次向省政府提交《为南江正名,挖掘整合南江文化》和《南江文化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南江文化调研报告》的参事建议。

  历史地名,约定俗成,更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倘若因南江名称的湮灭而造成一条重要文化带的湮没,岂非得不偿失?现在,在专家学者共同论证后,为南江正名,是时候了!

  (汤少明,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广东工程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