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六章 提升文化品位
医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关系,从根本上说,医患矛盾、医患冲突其实是医患双方在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文化层面上差异的集中表现。研究医患关系必须深入到文化层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须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医患双方培育起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形成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这对化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将起重要作用。医院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和谐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文化属性
文化因素与医患关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医患关系的状况。医患关系的文化属性表现为医患双方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等文化层面上的差异。
一、医患关系的文化属性概说
医患关系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价值观念
医护工作者对维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自身人生价值的追求;患者对自己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和态度, 以及为维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愿意作出什么样的努力,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将影响到医患关系。
(二)道德观念
医护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 对患者是否具有强烈的同情心, 一视同仁, 刻苦钻研医术, 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 患者是否信任医生, 尊重医生, 不讳疾忌医和为难医生,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
(三)思维方式
医护工作者是否“明医理,精医术,熟药性”, “不为名误,不为利惑”,患者是否择医求治,遵从医嘱,不迷信命运,不懂医而胡乱猜想,不仅关系到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
(四)行为规范
医护工作者是否为患者做到“一心赴救”,不嫌脏,不怕累,不避风险,态度和蔼,庄重大方,谦虚谨慎,患者是否做到如实陈述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不听信邪说, 不吝惜钱财, 都将影响到医患关系。
(五)文化科学知识水平, 包括医学科学知识水平
一般认为, 人类的医患关系大致有如下几种模式: 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商讨型和共同参与型。这四种模式,主要是由患者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医学科学知识水平决定的。在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中,由于医生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完全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患者则处于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而在其他三种模式中, 由于患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医学科学知识,所以,能在医疗活动中与医生“合作”、“商讨”和实施“共同参与”。
二、医患双方对当代医学及医疗工作在认识观上的差异
医患双方对当代医学及医疗工作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下面分别论述。
(一)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瞭解,期望值过高
患者及其家属通常把进医院看作进了“保险箱”,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产生并发症甚至医疗意外,就迁怒于医院及医务人员,严重的还会施加暴力,酿成血案。不少患者及其家属直观地认为先进的检查手段能够确诊所有的疾病;医师能够治疗所有的疾病;除手术外的其他检查治疗不会有危险;治疗时应当药到病除;花了钱就可以治好病。孰不知,医疗事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医学发展水平再高,也达不到确诊所有疾病的程度,治疗水平再高的医师也无法包治百病。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一致承认医疗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之间。此外,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患者还会产生并发症,这是现代医学诊疗技术能够预见但却不能避免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实际上,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不同的人患同样疾病时,相同的治疗方案并不一定能取得同样的疗效,而个体的差异,医师并不是一次就能瞭解的。人体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很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医学上至今还不清楚,也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再高明的专家也会束手无策。即使是医学上有较好治疗方法的疾病,也可能由于患者经济上的原因或是医院的条件所限,医师并不能给患者采用最佳的诊疗方案。因此,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通常是从众多可能有效的方案中选择现实条件允许的,医师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也就是说实际上不一定就是最佳方案,从而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治疗效果,而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
(二)医者对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缺乏清晰的认识
不少病患反映,医生看病时总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表情冷漠,惜语如金,对病人爱理不理,病人满怀希望而来,生理上的病没治好,反而又添了心病!《世界卫生组织章程》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具备整体的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健康观要求:医学模式必须摒弃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代之以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从医务人员方面来说,要求他们从原来只关心患者的生理疾病到关心生理疾病和心理需求并重,注重对患者心理、社会性致病因素的探求。医师必须从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着眼于诊治,转到重视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而在实际医疗实践中,不少医生是只见疾病不见人,忽视了病人生理、心理感受,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只注重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实际上,不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正是源于医患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对于医生来说,哪怕病人提出的问题十分“幼稚”,也必须耐心回答,因为絶大多数患者并不具备医学知识,病患及其亲友是怀着焦急的心情想对病情和治疗措施探个究竟。因此,医生对待患者必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这样才能使病人放心,万万不可只见疾病不见人。
三、医患双方对医疗工作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医患双方对于医疗工作的价值观各不相同。事实上,双方都有必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双方把医疗消费等同于一般消费
不少病人认为进医院是“花钱买健康”,“花了钱就可以治好病”,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把一般商品消费中的“等价交换”关系移用到医患关系中来。首先,一般消费关系中,双方都可以选择对方,而医疗消费中,至少医师不能选择病人是有明文规定的;其次,一般消费中,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对消费行为做出判断,可以自己拿主意,而患者在医疗消费中,由于医学知识的贫乏,通常是由医师主导;第三,一般消费中,只要商家是正规进货,其质量通常是有保证的,而对于医疗消费,任何一个医生都不敢保证收了医疗费就能百分之百地治好患者的病,给患者以健康。病人对医患关系在这方面的错误认识也是导致医患纠纷一大原因。
同样,在医护一方,不少人也把医患双方视为一般的“等价交换”的服务消费关系,以患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支付能力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幷且视为理所当然。
(二)患者不尊重、不理解医务人员的劳动
实践中不少病人一旦得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迁怒于医师,无视医师付出的劳动,甚至对医师犯的一些小错误也经常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对医师的道德品质提出质疑。实际上,每个人的劳动都有相应的价值,然而不同的劳动其价值肯定是不一样的。医师劳动针对的是疾病,劳动的结果是使病人获得健康,甚至是挽救病人的生命,这种劳动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在病人的思想观念中,医师是不能犯错误的。孰不知,医师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病人关注的其实不应是医师会不会犯错误,而是医师犯的什么错。对于没有对病人造成伤害的错误,技术性的错误,可以弥补的错误,病人应给予谅解;对于那些已造成伤害,责任性的错误,不可弥补的错误,甚至造成病人失去生命,也应走正常、合法的渠道,不能“闹”字当头。
(三)双方应该确立的医疗价值观
其实,医患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中的双方目标是一致的,患者求医,医生施治,都是为了使患者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双方在实现同一目标的过程中,获取各自价值的满足,即医生运用自身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获得医疗成就的满足;患者也在此过程中满足了自身的健康需求。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是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彼此的人格尊严都应受到尊重,不存在高低尊卑之分。但实际上,基于对健康的渴求,病人往往把全部期望寄托于医师身上,对医师倾注瞭高度的信赖之情,因而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得更为谦和恭顺。相反,由于习惯了在病人中的中心地位,医师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交谈,往往是解释某一诊疗决定,使其服从治疗而已。这样一来便使医患关系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医患沟通产生障碍,进而产生医患纠纷的一大原因。
四、医患双方权利义务观认知的差异
在现实医患关系中,患者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应尽的义务;医务人员思想观念则还没有完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上来,往往强调患者的义务而忽视患者的权利。医患纠纷的产生往往缘于双方对权利义务认知的差异。
(一)医生不能不尊重患者的权利
比如有这样一案例。某一年轻女患者因右侧乳房患乳腺癌入院,在征得患者及亲属同意后,医师为其做了右侧乳房全部切除手术。术中,对左侧乳房也做了活体组织切片,检查结果为“乳腺良性肿瘤,伴有腺体增生”,医师未经患者及亲属同意,一并切除该患者左侧乳房。事后,患者起诉手术医师。应该说,该患者左侧乳房有癌变可能,但现阶段不属于紧急处理范围。再者,乳房是女性形象的生理标志,切除乳房不仅对女性第二性征有影响,而且还影响哺育婴儿的功能,即使医师为患者长远利益着想,认为需要切除患者左侧乳房,也应征得患者同意后再行手术。
(二)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有的患者为了引起医师的重视,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病情的严重性,这可能会误导医师误诊或漏诊;有的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虽已同意医师的治疗方案,实际上又不遵医嘱服药,随意加减,影响了治疗效果,又归罪于医师。患者对权利的滥用主要表现在“知情同意权”、“索赔权”等方面。有些患者对医师制订的治疗方案随意修改,自主决定,又不听劝阻。孰不知,患者无论医学知识,还是临床经验都无法与接诊医师比拟,这种对“知情同意权”的滥用最终会贻误病情,损害的是患者自身。一些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医院就是治病救人,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医师及医院就得承担责任,就得赔钱。不少患者的死亡是属于因病正常死亡,但患者家属也不放过索赔的机会。更有甚者,还在医院大摆灵堂、停尸、烧纸钱,侮辱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院正常的秩序。归根到底,就是患者或其家属规则意识缺失,法律观念澹薄,权利义务观模糊。
(三)双方应该确立的权利义务观
在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都拥有各自的合理、必要的权利和义务。对患者来说,拥有的权利至少包括对自己的疾病的知情同意权,即对自身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有知晓的权利,对医师为自己制订的治疗方案有选择决定权;隐私权和对自己疾病保密权,即对在诊疗过程中向医师提供的个人的各种私密或隐私及涉及的疾病有要求保密的权利。同时,患者必须履行的义务至少包括准确提供医疗资料,即尽自己所知实事求是地提供病史、告知医师诊疗后的恢复情况、不隐瞒有关疾病的真实信息;遵从医嘱,即遵照医护人员为自己制订的治疗措施和检查安排计划,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与规范,尊重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享有“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同时医师必须履行的义务包括“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如实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等。医患关系表现出一定文化层面上的因素,医患关系紧张从文化层面上分析,实质是医患双方在价值观、权利观,风险观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纠纷。
第二节 文化层次与医患关系层次的辩证关系
医患双方的文化层次对双方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双方对疾病的认识和医学的理解上;其二,双方的沟通。医患双方不管哪一方处于何种文化层次,都会发生医患纠纷,但一般而言,如果一方文化层次较低则较易发生医患纠纷。
一、较低文化层次对医患关系层次的影响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文化层次较低通常都会对医患关系带来不和的影响。
(一)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的特点是对疾病耐受力较强,但不善于对病情进行客观而科学的陈述。因此,医生接诊时语言应尽可能通俗易懂,对他们的陈述,有时还应进行必要的核实,以防受到失真信息的干扰。这类病人主要是农村和城镇居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容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容易受江湖游医或是一些小诊所医生的影响,心中总有治病时“包治”、“包好”的情结。他们通常认为,生病后找个医生看一看,开些药就可以了。如果是重病、急病,医生治好了,他们会把医生奉为神明,相反,花了钱又治不好,往往就会诉诸过激行为,采取最简单、最原始的“一哭、二闹、三打人”的粗暴方式,绕过法律和正当程序直接向医院“要钱”。
(二)文化层次较低的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文化层次较低的医护人员则通常表现为诊疗技术不过硬,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粗心大意,敷衍塞责,因此,在医疗服务中,很易使病人产生不满,甚至酿成医患纠纷。某镇医院一年轻医生某天接诊一男性患者,患者自述手足红肿糜烂,有脓疮。医生要求他脱衣检查,因天冷患者未能配合,医生就草率地给患者下了“手足癣继发感染”的诊断,随后给他开了红霉素和外用药。患者当晚服药后仍然出现高热,无奈连夜赶到市医院就诊。值班医生经详细询问病史,并作全身检查,特别是看到患者全身都有弥散性玫瑰色斑疹,随即做了典型“二期梅毒”诊断,并收住院治疗。在本案例中,因初诊医生的草率,直接导致了误诊,误诊的原因固然与年轻医生经验不足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其责任感欠缺,对患者敷衍了事所致。
二、较高文化层次对医患关系层次的影响
对患者而言,文化层次较高通常都会对医患关系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对医护人员来说,爱心比文化水平更为重要。就广义的文化而言,爱心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核心的内容。
(一)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一般而言,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对医学通常有一个较科学、理性的认识,对医生劳动较能理解,因而也较能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正是文化修养较好,维权意识也较强,更注重就医感受,并不只满足于治好疾病或减轻痛楚,从这个角度讲,又会更挑剔医护人员的工作。但如果发生纠纷一般会通过正常、合法途径解决,而不会野蛮闹事。比如,1926年初,梁启超因血尿住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院的医生诊断后,误诊为他的右肾生瘤,于是做了切除右肾手术。右肾切除后,发现并无肿瘤。对此,社会上和梁启超的家人多有责言。梁启超本人在这个问题上却十分通情达理。他劝解大家说:“这回手术的确可以不必用,好在用了之后,身子并没有丝毫吃亏,只破费几百块钱,挨十来天痛苦,换个安心也还值得。”1926年6月2日,他还在晨报副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文中肯定协和医院的医疗是有效的〔1〕。梁启超对协和医院误诊采取宽容态度,主要是考虑到当时西医刚进中国,老百姓对西医还缺乏认识,协和医院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西医医院,如果这时对协和医院大加鞭挞,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梁启超对协和医院的谅解态度,说明如果患者能够对医务人员非故意造成的错误持理解态度,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的办法,医患冲突就可大大减少。
(二)文化层次较高的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文化层次较高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同情心、爱心、耐心、平常心,即不因病人的身份、地位、教育程度、职业而态度有所不同。否则同样会影响医患关系的正确定位,进而影响诊疗效果。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医院内科主任陪同其女儿到自己所在医院看病。其女儿22岁,在校大学生,因右下腹痛来院急诊。外科医生根据检查,考虑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但症状不典型。请妇产科会诊,妇产科医生问患者有无性生活史,患者否认。内科主任(患者母亲)十分生气,说:“你们什么意思,我女儿一直乖得很,很懂事,不可能有这种事,不要考虑宫外孕的事,肯定是阑尾炎,马上开刀吧。”由于同事关系,该内科主任又是资深前辈,当班医生以阑尾炎进行手术,但手术结果为宫外孕〔2〕。在本例中,接诊医生是患者家长的同事,鉴于内科主任的自信和要求,又碍于情面,没有进一步证实病史和进一步检查,终于导致误诊。
第三节 提炼医院精神
医院精神和“国魂”一样,乃是医院灵魂之所在,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靠医院精神来支撑。医院精神渗透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给人以理想、以信念,给人以鼓励、以荣誉,也给人以约束、以自律。
一、医院精神概述
什么是医院精神?下面对其概念、地位、内容与表现形式作一概说。
(一)医院精神的概念和地位
医院精神是医院员工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各种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医院员工在长期的交往实践中产生的,并得到全体员工一致认同并自愿身体力行的群体意识。
医院精神是医院员工的精神支柱,左右着医院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是员工在共同的理想和共同价值观基础上产生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是推动医院发展的无形动力。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部份,它对医院文化其他各项内容起制约和导向作用。
(二)医院精神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医院精神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3〕:
第一,体现医院宗旨、发展方向、服务意识的价值观。例如“救死扶伤、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等等。
第二,维护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敬业精神,定向心理趋势和约束思维观念。例如“医德为魂,同心同德,恪尽职守,廉洁行医,忠诚敬业,爱院爱岗”等等。“敬业”是医院精神重要内容之一,不少医院在其“医院精神”中都有明确的“敬业”一词。
第三,协调人际关系,美化人们精神面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素质。例如“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真诚、自尊、自爱、自律”等等。其中采用“团结”一词的频率非常大。
医院精神的表现形式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内在的表现形式是无形的,它通过个体情感、情绪、情操,以及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实践中体现出来;外在表现形式则是有形的,概括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大致有如下四种:〔4〕
第一,文字形式。用精确、简练、押韵的文字,通过医院宗旨、口号,发展目标,服务理念、办院思想、医院哲学、院训、纲领、原则等形式将医院精神表述出来。
第二,旗牌标志形式。包括院旗、院徽、院标等。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院徽的形式表达出“手拉手一起走”的医患关系理念。
第三,音像上网式。将医院精神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制成音像碟片在医院候诊厅等公共场所反复放映。也有的医院将医院精神制成电脑软件,利用医院内部计算机联网,员工和病人一开机就可以看到。
第四,展示式。将医院精神以文字图像形式,放置在医院专门场所予以展示陈列。
二、医院精神的核心是医院价值观
什么是医院价值观?为什么说医院精神的核心是医院价值观?下面分别论说。
(一)医院价值观的地位
医院价值观是医院及其员工对医疗服务实践中各种事物及其关系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总的评价、总的看法。
医院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医院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医院价值观在不同领域的体现和具体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医院精神建设、医院制度建设、医院环境建设和医院形象建设等,其成效如何,最终都取决于医院价值观的导向和质量。医院文化的各项功能,包括内部的导向、凝聚、规范、协调功能和外部的社会功能,其发挥水平如何,最终也都依赖于医院价值观作用的发挥。
(二)医院价值观的作用
医院价值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向作用,对主体行为起着深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总是对现实事物、现象的价值进行量度、评价,对它所作出选择和取舍,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取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必然导致医院在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收费政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方便病人、有利于病人的举措。相反,信奉“利润第一”的医院,必然会采用各种手段搞创收,在病人生命和经济收入之间需要作出选择时,看重的首先是经济收入。
第二,自律作用。价值观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愿的,内在的,一旦形成,主体就必然自觉地以它来约束自我的行为,从而起到自律的作用。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一旦被广大员工所认同,它就可以使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需要外来监督和压力,而能自我督查,自我约束。
第三,约束作用。医院价值观既是医院一定文化成果的凝聚、体现,又规范、引导医院及其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因此,具有强烈的同化约束作用。通过它所认可的一系列行为模式或交往规则,形成群体“场”的心理压力,不断规范、引导个体的行为沿着群体认可的方向发展,直至个体成为群体所普遍认同的角色。这种约束不是通过制度、权力等硬性管理手段实现的,而是通过群体气氛和意识深层的诱导来实现的。它是一种软化约束,即观念层次的约束,它使人们不能容忍与医院价值观相悖的人和事的出现〔5〕。
第四,凝聚作用。医院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像无形的粘合剂一样,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医院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对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对医院的集体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自觉地为实现医院的目标而努力。
三、医院价值观及医院精神的构建
既然医院精神的核心是医院价值观,那么构建医院精神首先必须确立医院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医院精神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培育。
(一)医院价值观的确立
医院价值观的的确立必须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原则。医院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组织,社会赋予医院的责任,不是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而是为创造财富的人提供健康保障。我国医院还承担着政府保证全体人民基本医疗服务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诚信原则。信任是人际间一种安全和愉悦关系的反映,不诚则不信,至诚则至信。医疗服务实践中必须培育诚信的价值观念,打造医院品牌形象,赢得患者及社会的信任与认同。广东省中医院曾经接诊一名病人,病人在做心脏手术前,把一封写有“遗嘱”的信交给护士长。病人表示不把“遗嘱”交给儿女而交给最信得过的人去办才放心。护士长就是她最信得过的人。这封“遗嘱”,实际上是病人对医护人员信赖的最高表达。
第三,和谐相融原则。和谐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相融有助于不同价值观的协调。价值观冲突包括两类,一是同一主体自身的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二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冲突,包括不同信仰、不同个人、不同利益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因此,价值观冲突的协调也相应表现为:一是人们自身观念的和谐,即人的内心的安宁;二是不同主体之间的观念的和谐,即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医患关系紧张,实质就是医患双方价值观的冲突,和谐相融观念有助于引导医患双方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和处理价值观冲突,避免片面性和极端化,避免升级行为的冲突,形成相互尊重、彼此宽容的社会风尚。
第四,以人为本原则。“人”应当包括两类人,一是医院员工,二是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以人为本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以医院员工为本,二是以病人为本。医院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适合人的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否给人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是衡量医院能否以员工为本的标志。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在医院管理中要实行“三民观”,第一是“爱民”,即对员工要有深厚感情;第二,“为民”,即要把好事实事放到员工心坎上;第三,“靠民”,即要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该院有一种非常浓厚的家庭氛围,显然与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有关。以病人为本,要求医院一切工作,包括管理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等都必须以病人为中心,以适应病人需求,以病人满意为目标,有利于病人康复为准则。广东省中医院在医疗服务实践中,努力倡导“在为病人服务中寻求快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认为“病人总是对的”。在这种观念引导下,他们善于从细微入手,尽可能让患者在心理舒适、便利程度等方面得到满足。比如,医院大厅的几部电梯,每处都写着“把方便让给患者,员工请步行上下楼”。又比如,在某些医生滥开大处方,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医护人员却能从病人的切身处境去考虑,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有一天深夜,一个70多岁的患者突发心脏病被送进省中医院,在一分钱未交的情况下上了手术台。当时医生发现疗效相同的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是用三个支架,手术简便;二是用两个支架,手术费时费力,但可为经济拮据的患者省下两三万元钱,医生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再比如,该院曾发起一场“安静运动”,它源于一名患者的投诉。该患者投诉说,医院的手推车的轮子是不锈钢的,护士推着走太响,影响他休息。于是,医院很快把轮子全部换成塑胶的,并由此把这一服务理念延伸到其他服务项目。
(二)医院精神的提炼和培育
医院精神的提炼和培育一般要符合以下原则:
第一,与医院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即必须从医院院情出发,作出准确的文字概括。比如,矛盾较多的医院可突出“团结”二字,事故发生较多的则可突出“质量第一”的内容。
第二,突出个性原则,即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与别的医院雷同,不能哪个医院都能搬用,套用,这就要求必须对医院的性质与规模、历史与前景等做全面分析、研究,然后给予精辟概述。如广州儿童医院,其医院精神是“科学、爱心献儿童”,一看即知是个儿童医院。
第三,通俗、简洁生动原则。医院服务的对象是普罗大众,因此医院精神的表述要通俗易懂,一看就懂,一听就明,忌用一些生冷僻字,让人看了云里雾里的。另外,在用词上要准确、简洁,字数不宜过多,一般而言,以不超过10个字为宜,而有的医院精神的表述近50个字,非常难记,这样就失去了医院精神的应有功能了。在社会广为传颂的、较好的医院精神,如北京协和医院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同仁医院的“精、诚、勤、和”和同仁精神;青岛市市立医院的“仁爱、和谐、奉献、卓越”的精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仁术济世”的仁济精神等。
第四,长期目标和短期效果相结合的原则。培育医院精神,既要制定长远目标,也要制定出近期的、分阶段实施的计划和措施。
第五,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医院精神的培育既要传承,也要创新,是在传承中创新,始终保持其生命力。比如北京儿童医院由诸福堂老院长倡导的“公、慈、勤、和”的医院精神历经半个世纪未予改动,但实际上其内容则随时代的变更而不断给予补充、发展,这就是传承中的创新。
第四节 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以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道德理念把医患双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下面分别探讨医院文化建设的的意义、内容、途径。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
医院文化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医院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作简要论说。
(一)医院文化概念的内涵
医院里医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千差万别、工作内容各异,医务人员面对的患者来自社会各阶层,来自不同家庭,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喜好,要把他们统领、融合在一起,需要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文化。
目前,国内学界对医院文化的概念有多种解释,其侧重点各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医院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医院及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所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文化力量和资本积累。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功能
概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众多医院的实践,可以把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或功能归纳为如下几种:
第一,导向功能,指的是医院文化能对医院整体和每位医院员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医院所确定的目标,指引每个人向医院既定目标努力奋斗。医院文化这一功能能够使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医院目标统一起来,从而符合医院的整体目标和长远利益。
第二,凝聚功能,指的是医院文化能把员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工作。医院文化体现出的凝聚力可以改善医院内部的人际关系,消除人际隔阂,使员工团结协作,从而增强医院的合力。同时,作为医院全体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它所包含的价值观、精神、目标、道德、行为准则等内容,均寄托了个人的理想、希望和要求,每位员工由此而对医院产生稳定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医院和谐的内部气氛,对医院的长远发展起巨大作用。
第三,规范功能,指的是医院文化通过医院规章制度的“硬约束”和医院道德、医院精神、医院风气等构成的“软约束”对医院员工的行为起约束和规范作用。医院文化的这种作用使医院每位员工自觉做到行为的自我控制,从而保障医院目标的实现。
第四,激励功能,指的是医院文化使医院员工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力量的作用。医院文化使全体医院员工确立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使医院目标和个人目标相一致,从而在整个医院内部形成一种激励的环境和机制,使每位医院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医院拼搏的精神。
第五,辐射功能,指医院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不仅对医院员工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医院文化一方面通过院容院貌、就医环境、医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态度等物质文化形式向社会展示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吸引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精神文化形式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
根据国内学者的概括,医院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医院精神、医院道德文化、医院服务文化、医院管理文化、医院制度文化、医院环境文化、医院学习(或称学术)文化等。因医院精神本章已有专节论及,另外,医院管理、医院服务可以在医院制度、医院环境文化中概括表述,故而此处只论及医院道德文化、医院制度文化、医院环境文化、医院学习文化。
(一)医院道德文化
医院道德文化是调整医院和社会、医院与医院、医院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患者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医院道德文化作为医院文化的子系统,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体系,包括医院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等。医院的道德理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是“社会效益第一”、“患者至上”,道德规范行为标准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道德范畴是反映和概括医院活动中道德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医院及医院员工行为的善恶评判、义务责任、良心评价、荣誉和幸福观念等。
(二)医院制度文化
医院制度文化是通过医院制度、条例法规来体现的。医院制度是要求全体医院员工共同遵守的办事章程和行为准则,它以明文的形式,肯定某些行为,又否定某些行为。医院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科学,是否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的大局。不适应医院改革发展及医院具体情况的制度,则会造成医院经营管理混乱、医院效益低下,医院服务质量低劣,人际关系紧张、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易发生医疗事故等一系列影响医院生存的问题。
医院制度文化是联结医院精神文化和物质表现形态文化(如医院环境文化、医院服务文化等)的桥梁和纽带。例如: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是医院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体现;医院的奬惩制度,渗透着医院的基本信念、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医院的分配制度,则主要体现了医院的绩效观。由此可见,离开了规章制度,要使每个员工都自觉按照医院的共同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观行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医院规章制度是整个医院文化赖以发展的保证。
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至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第一,以医疗为中心。医院的中心工作是医疗,一切工作都必须围遶医疗工作进行。第二,体现“病人至上”观念。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医院所有的工作和每个员工的活动都应从方便病人、服务病人出发,尽可能让病人满意。第三,保证质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第四,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医院对病人的服务,其连接性、协作性很强,各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体现这一特点。
(三)医院环境文化
医院环境,指医院在医疗活动中所处的一切外部条件,分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大类。具体包括医院自然生态环境、医院工作环境、医院人际环境等。
医院环境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团结协作的开展;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有利于医院形象的塑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抑制、约束人们不美的行为,激发人内心美好的因素,自觉地形成美的行为和习惯,形成一种激励因素,对于医院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主导作用。
南丁格尔在其护理理论中特别强调医院生态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认为一个清洁、舒适亲切的生态环境会使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优美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会减轻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厌倦、烦躁等不安情绪,更为重要的是使病人获得轻松和信心,有利于疾病的诊疗和康复。
医院工作环境是医院进行医疗活动直接所处的场所。医院工作环境的美化除了要考虑各处室之间分布、连接的合理性,各处室室内布置摆放等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空气、光线、音响、色彩等因素对处身其中的人员的影响。实践证明,空间开阔、采光充足的环境能使医院员工和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和审美心态;相反,阴暗潮湿的环境,会给人一种沮丧和失望的感觉。而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医院的环境美化应根据医院的经营特点和自然地理位置合理地调配各种色彩。比如,一般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色彩的稳定可以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宁静、注意力较易集中。同样,在一定的音响背景下,人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区域设置不同类型的音乐背景。比如,在门诊大厅,病人及家属很容易处于一种焦虑和疲惫的状态,这时候可以设置柔和、优美、轻缓的音乐背景,会使人心情愉快,不知不觉中减轻一些烦恼、疲劳体验。
(四)医院学习(学术)文化
学习贯穿于医院文化建设的始终,是医院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医院的每一项进步、每一个成果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例如,开发一项新的服务项目,引进一项新的医疗技术、新方法,或者改造医院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都需要医院更新原有知识,吸收或创造出新的知识,这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医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瞭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医院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医院必须通过制度设计、环境建设为全体医院员工创造一个持续学习、持续创新的平台和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文化。
不少医院在员工学习培训方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和体系。有的医院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不同目标的培养。对新进的毕业生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到各科室轮转,全面瞭解全院各科室的工作特点;对低年资医务人员,主要是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学会综合分析病例;对中级职称人员,主要是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外派进修,定向培养,使其成为技术骨干;对高级职称人员则采取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使其成为知识全面、技术熟练、专长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另外,重视组织员工继续教育学习,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院开办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组织专题临床病理讨论会等。
一些医院投入大量资金购入先进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大大改善科研人员的科研条件。另外,设立院内科研基金,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形成科研带动临床的良好势头,培养了一批科研水平高、临床能力好的优秀医务人才。设立院内科研奬、新技术引进奬,对取得科研成果的员工给予奬励。所有这些举措,营造了医院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医务人员有了学习的动力,大大激发了医院员工刻苦钻研业务,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三、医院文化建设的路径
医院文化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可以采取的方法两个方面。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原则
医院文化建设要搞得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医院的实践及学者的论述,大致可归纳出以下几条:
第一,实事求是原则。医院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实实在在地代表本院的特征,才能被本院员工所接受,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成效。
第二,循序渐进原则。文化是一个长期积淀的结果,医院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第三,目标规划性原则。医院文化建设必须有明确的计划、目标,既有长期目标也有短期目标,每一步都有具体方案,切实可行,容易操作,易于医院员工接受掌握。
第四,多样化原则。要采取多种方法灌输医院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避免单调空洞。
第五,个性化原则。各个医院历史传统,所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医院规模、技术专长特点、人员构成和素质,经营管理理念不尽相同,因此医院文化应该具有个性,要有自己的特色〔6〕。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方法
医院文化建设要搞得好,关键在于能够把医院文化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精神原则、目标体现在医院的一切活动中。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医院文化建设好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典型示范。模范人物、先进典型是医院的精神财富,用典型引导员工、启迪员工是建设医院文化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而典型是有形的。典型人物在医院内部的所作所为常常是人们注视的焦点,典型人物工作的方法和风格为全体员工设定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从他们身上人们可以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为医院的发展,为个人的成长而努力。对外部公众来说,典型人物则是医院形象的缩影,宣示着医院的理念和行为,医院的文化特色。
第二,形象传播,即通过一些具体的载体传播医院文化的方法。这些载体有院容、院貌、院徽、院歌、院报、墙报、宣传栏、标语等。一些看似很小的布置,如医院示意图、指示牌、医护介绍牌、安全标志、健康宣传栏,文明用语等,都能从中透露出关爱、方便患者的文化精神。医院文化以标语、宣传栏、墙报等形式,在医院醒目的、人流集中的地方以明显的方式张贴出来,让员工随时可见,通过视觉反复接受熏陶,也让外部人员瞭解本院的文化。院徽、院旗是用视觉形式引起精神象征,寄托发展理想和方向。院歌是用音乐的形式,把本院文化或体现的价值观,通过歌唱的形式,激发员工的情感,从而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有不少医院召开重要会议,都要齐唱或播放院歌,从而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7〕。
第三,教育灌输。医院以各种方式长期反复教育是培养和强化医院文化的重要手段。组织员工学习瞭解医院院史,从医院发展历史中领悟医院文化的内涵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此外,不少医院非常重视利用医院典礼仪式对员工进行医院文化教育。医院的典礼仪式是医院围遶着自己的价值观而组织和筹划的,包括一些具体的形式,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医院的价值观,共同营造一个完整的医院文化氛围。例如,医院庆祝典型人物和重大可纪念性事情。典礼仪式使医院文化在得到升华的情况下展示在员工面前,并为他们提供难以忘怀的体验。典礼仪式能使医院价值观、信念及典型人物在员工心目中保持崇高和美好印象。对于医院来说,有许多仪式可加强医院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如院庆、护士节等。还有的医院以早晨上班前念院训、升院旗,会前唱院歌等来激励员工的行为。
第四,寓教于乐。医院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一方面使员工松驰紧张的精神、陶治情操,提高修养,升华思想;另一方面,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密切、融洽的人际环境,使员工之间、干群之间拉近距离,加深理解,增进感情,加强沟通,而且可以训练员工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例如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礼仪大赛、文体比赛等。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医院文化建设的方法。
第五节 实施医院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双赢战略
实施医院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双赢战略。就是要使医院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下面对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战略路径作一简要探讨。
一、实施双赢战略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实施医院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双赢战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领域关系着千家万户,直接担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社会的和谐,其本质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没有和谐的文化,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全面实现。医院作为社会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自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
(二)和谐医院建设的需要
和谐医院的建设,首要的是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导入医院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和谐医院的建设。和谐医院的构建与医院文化建设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医院文化,是推进医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医院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医务人员的和谐文化精神。医院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社会风气的净化、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起辐射作用。而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样也是和谐医院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实施双赢战略的可能性
实施医院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双赢战略之所以可能,主要是因为医院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确实能够相互促进。
(一)医院文化对社会文化建设起辐射作用
医院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会在医院内发挥作用,对本院员工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比如通过院容院貎、就医环境、医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态度等反映出来。一方面,医院在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展示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让社会认识、理解、尊重和支持医院工作,提高医院的声誉,增强医院吸引力;另一方面,它可以把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组织管理向社会文化辐射, 通过医院文化建设, 优化社会文化大环境。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社会风气的净化,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起重要的辐射作用。
医院文化还通过艺术的手段,传播有关人体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卫生观念,培养良好的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不但有助于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增强人们体质,还使人们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激发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树立美好的生活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文环境。医院文化影响着整个社会面貌。
(二)社会文化为医院文化的发展提供生长的土壤
医院文化属于社会型文化,是在社会文化里生长起来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和谐医院文化的构建需要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社会文化要努力创设和谐的价值取向。把患者的价值取向、医务人员及医院的价值取向、社会的价值取向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这样一种理念:诚信有礼、理解合作、团结互助、公平有序、制度完善等。有了这些共同的价值取向,在医患沟通、治疗方案的选择、健康教育、远程指导等医疗过程中,甚至在面对医患矛盾和冲突时,都能够达成谅解,形成共识,协调行动,使医患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
社会各界要充分理解当今医疗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建立有效缓解矛盾冲突的社会规范机制,在解决医患矛盾时,不要激化和扩大矛盾,而是尽力弱化矛盾的强度,寻找共同点,取得有利于各方的效果。完善社会评价体系,反映社会对医院或医生的投入、产出与回报,体现医院或医生的价值和责任。另外,坚决打击暴力抗医、打砸医院的行为,取缔“医闹”等非法行为。同时加强舆论的思想宣传作用、树立典范,建立医患互信的平台,营造和谐的风气。
三、实施双赢战略的路径:建设和谐医院文化
从医疗卫生的角度来看,医院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双赢战略的实施路径,就是建设和谐医院文化。
(一)和谐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和谐,是指多种不同质的事物在相互联系中处于互相促进的良好状态。倡导和谐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应确立以下理念: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公平正义;三是利益协调。和谐医院是具有医患关系和谐,人员和睦相处,稳定有序,利益关系协调的医院。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所以,和谐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以核心价值观为轴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就是要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承接的、求同存异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和谐医院文化建设的原则
党的十七大还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和谐医院文化建设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医院文化的根本是价值观, 价值观的主体是人,做好人的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首要问题。要从尊重人、瞭解人、关心人, 激励人、教育人五个方面去做。具体地说,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把让患者满意作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要以医院职工为本,把让职工满意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医院是社会的细胞,文化建设工作要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要充分兼顾人民群众在医疗方面的经济承受能力普遍不高,与少数先富起来的患者个性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不能忽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偏离医院的社会属性。就内部而言,对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员之间的工作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不可顾此失彼。此外,医院的发展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医院要始终坚持诚信为本,既重视当前的发展和眼前利益,又着眼长远,重视远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会伤害医院的声誉,最终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
(三)和谐医院文化建设的价值
医院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阶段全社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使和谐的人文精神所倡导的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观念深深渗入医患双方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中,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对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医患关系重归和谐将起重要作用。
建设和谐医院文化有助于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医患之间的发展壮大,减少医患之间因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等文化层面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冲突,从而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认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医患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设和谐的医院文化,推动和谐的医疗实践是当今社会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
注 释:
〔1〕姜学林主编:《医患沟通艺术》,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8页。
〔2〕姜学林主编:《病房警示録》,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3〕曹荣桂主编:《医院管理学·医院文化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4〕曹荣桂主编:《医院管理学·医院文化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5〕曹荣桂主编:《医院管理学·医院文化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6〕顾海编着:《现代医院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356页。
〔7〕顾海编着:《现代医院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页。
参考文献:
1. 姜学林主编:《医患沟通艺术》,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姜学林主编:《病房警示録》,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版。
3. 曹荣桂主编:《医院管理学·医院文化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
4. 顾海编着:《现代医院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