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砚边随笔

  ▲  相机出现以后,我们的绘画作品效果必须要与照片拉开距离,所以李可染常用“不与相机争功”的印章作为座右铭,以警惕掉进自然主义的泥潭里。

  ▲  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为最妙,黄宾虹的“不似之似”以及“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便是齐的最好注释,也十分概括地道出了绘画的形似标准和原则。

  ▲  古人论画常以“六法”评价,这是十分科学的,故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应物写形”是其中一法,而且并非置于首位,何故?苏东坡早就给我们回答了——“见与儿童邻”。所以今天看画,如果还以“似”或“不似”而论之好坏者,便知其不懂画,不足与之评,可也。

  ▲  西方以具象与抽象论画,中国画则既不能简单地以“具象”来断言之,也不能以“抽象”论之。中国传统的戏剧,在舞台上举步,是表示过门槛;手执马鞭以示骑马;五六个喽罗以示千军万马……这是一种意象,在舞台上成为一种艺术,中国写意画艺术与中国戏剧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中国画也是一种意象艺术。故此无论是如何工细写实或如何奔放大写意,我们都不应该单纯地名之“具象”、“抽象”。

  ▲  当今的官办或半官办的书画展览乃如腐肉,蚊蝇附之争之者众,因为一旦有机会沾上,便声价十倍,故趋之者挖空心思。昔日强调为“工农兵”时以题材构思论作品之优劣;今时则以画面面积大小、瞬间的所谓“视觉冲击力”以及工艺制作的精粗论优劣,所以那些“学院派”的作品,以尺幅大、工艺性强,不管其画外功夫如何,往往入选、获奬胜算高。致使五年一届的全国大展,中国画作品的题款,书写丑陋、错漏百出的例子不少。其实,这与我们的评委修养低下有直接关系。现代画人不注重画外功夫的修炼,读书少,浮燥、浅薄,只注重表面的造型与制作,缺乏了内涵。

  ▲  时下“精品”之论尤多,但何谓“精品”?有曰:精心绘制之“力作”谓之“精品”;亦有曰:能与时俱进,反映历史大事者是谓“精品”;更有曰:在国展中获奬作品谓之“精品”……余孤陋寡闻,深感大惑而思之:梁楷减笔人物、徐渭《墨葡萄》、郑板桥之兰竹,定非“精品”,因为他们大概都是随便写意,并无“精心绘制”,既非“力作”,又焉属“精品”?凡高之《向日葵》、《自画像》、潘天寿之秃鹰、齐白石之虾蟹怎算得上“精品”,因为他们都无“与时俱进”,无反映历史大事件;莫奈的《日出·印象》、陆俨少、黄秋园的山水作品更絶不是“精品”,因为他们的作品基本上未在国展入选,遑论获奬呢!

  ▲  伎俩低劣的骗子,专业人士自然容易识破。但某些有地位和有一定技能的骗子,莫说是行外人士,就算专业人士也不易识破。因为这种骗子往往有地位、脑瓜比较灵活、并善于狐假虎威,抓准机会,投机钻营,所以能当高级的美协常务副主席、省级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某某画院院长、××局局长之类的“官”。这类骗子骗法虽各有不同,但最典型的共同之处是:善于利用手中的权,到处招摇,广收名利。这种骗子高明处是:豢养了一批鼓吹手,你吹我我捧你,从不赤膊自吹自擂;这类骗子还有一个特征是:霸道。他们往往自命“××画派”,反反复复在传媒上鼓吹,贪天之功,厚颜无耻,自命不凡,诸如“只有如他××,才能画出××”、“我试纸的都比他们好……”之类的狂言。他们不允许别人与之有不同意见,否则便是打击压制,不让你的作品入选,让你无法生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