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编辑后记
高天流云,是晴和的美,緑水孤舟,是悠柔的美,桃绽柳舒,是春意的美,黄叶飘零,是凄婉的美。明月的美在于宁静清幽,高山的美在于逶迤峻峭,鸟雀的美在于轻灵啼啭,岁月的美在于逝事留情。诗化的生活,是最美的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就是生活。”从刘燕文先生的诗里,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美。这是一种不事张扬却又无比沉厚的美。美在它的檏实无华、遇事而讴。无论是反映节庆生活的《丙戌正月》系列词作,《乙酉除夕》诗和词,还是反映病痛艰辛的《老伴住院有感》六首,也无论是他的絶律古风,还是他的小令慢词,都让你惊喜地发现,当今诗坛上最为常见的空洞无物的造做扭捏,虚欢假悲,在这里却了无踪迹。所能见到的,只有对生活的热切关注和忠诚讴歌,褒贬随心,好恶以真。或喜或叹,或忆或思,无不氤氲着浓厚的人间烟火的味道。“浪迹飘萍长感叹,经年累月九寻巢。”(《风吹庐四忆租房》)是对当年艰难生活的回顾;“祈降祥瑞于苍生兮,余放颂歌而永扬。”(《古风元旦放歌》)是对新生活的歌唱;而“夕阳吐艳红天地,我为恩师唱大风。”(《步恩师原韵三章之二》)则是对恩师的痴情回报······扎根于肥沃的生活的土壤,是此集最突出也最亲切的特色。
也许,从写诗的技巧上,刘先生不是最娴熟的,从格律的把握上,也不是最严谨的,但这正像作者自己所说,“对此未有天赋更无专攻,只是喜爱而信手拈来一用”,忠诚于生活,忠实于生命,“只要写出来自己感到还有一点意思,世人一看也无伤大雅,那就够了。”作为一个忠于生活,忠于自己心灵的诗人,还有什么比这更本色的呢?
在新疆几十年的生活阅历,使刘先生的诗笔于不经意间给我们涂抹出了纷繁艳丽的边城色彩。“参天古树岭云轻,木屋孤村水草萦。夜半星残燃圣火,群歌伴酒鼓笳鸣。”(《咏喀纳斯九章之二》)是喀纳斯图瓦人的天堂,“万里黄沙翻赤浪,半壁残垣飘冷烟。”(《破阵子咏新疆》)是新疆广袤无垠的大戈壁的素描,“堪蒙游客争相夸,数繁华,看豪奢。”(《江城子新疆今昔小唱》)更是今天新新疆的拓影······徜徉在这样的诗句里,我们仿佛置身于冬不拉、手鼓、葡萄和哈蜜瓜组成的神秘的世界里,感受着楼兰古国的遥远厚重衬托出的天山南北摇曳多姿的新生活欢快的律动。
无论生活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应该用微笑回报生活。就像刘燕文先生,新疆的生活是艰辛的,同时也是诗意的。诗人用诗歌来回报磨砺,他把痛苦变成了艺术。
先生经历了上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化人所经历的最不堪回首的年代,下放,插队,务农,从教,可以说历经沧桑,生活也曾一度陷入极度的困顿,租住的房子“霉臭熏人漫昼夜,阴暗潮凉。”(《浪淘沙忆租房》),打柴时“风厉声声吼,饥寒难直腰。”(《五古冬季打柴》)。但我们从诗中读出的,却没有丝毫的怨愤和不敬,有的只是敝帚自珍式的怀念和难忘。而能够对生活包括对磨难始终保持一种热恋和感恩的态度,是一个诗人诗歌生命永不衰竭的源动力。这,先生已经拥有了。
和所有的诗人一样,我们用笔去寻找生活的诗意,又用心去追求诗意的生活。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有着“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低逥婉转,也有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喧腾咆哮。如果你感受不到生活的美,是因为你丢失了你诗人的心灵;如果你找不到美的生活,是因为你蒙上了你诗人的眼睛。刘先生却让诗歌因生活而丰富,也让生活因诗歌而美丽。
让我们带上诗歌,回到生活。
王秦香于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