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后珠玑巷”——良溪人的精神家园——新导报电子版2007年11月21日报导
村口,是高大的木棉树、古老的榕树;稍有空地,就能看到密密匝匝的霸王花;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一捆或数捆从山上砍下的木柴;青灰色的明清建筑,层层挑起的飞檐,幽深的小巷;祠堂、贞节牌坊、祖庙、罗贵墓——良溪古村,像一个穿越历史时光的坚硬的“核”,在富庶喧嚣的珠三角地区,安静地坚守着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存在有着极大的感召力,不断地呼唤着迁徙到各地乃至各国的36姓后裔前来寻根问祖。
罗氏大宗祠
罗氏大宗祠就在良溪村的村口,面宽三间,砖木结构,进深三进,一式硬山顶,显得平实、厚重而又大气。站在罗氏大宗祠门口,扑面而来的就是“珠玑留厚泽,蓢底肇鸿基”的对联,言简意赅地点出了前后珠玑巷的关系。最后一进的山墙上,从上到下一口气24个字的长对联,则有力印证了“良溪村是继南雄珠玑巷后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海外文化交接的一个重要中转站”的学术观点。这幅对联写道:
发迹珠玑,首领冯、黄、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济艰尝独任;
开基蓢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
罗氏大宗祠的碑文上详细记载着祠堂始建和重修年代。该祠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咸丰十年重修。在罗氏大宗祠主厅当中,悬挂着罗贵夫妇的图像,下面密密麻麻摆放着罗氏27个支派所立的牌位。
罗贵墓
罗贵墓在良溪村东凤凰山的半山腰上。这块占地100平方米的古墓初看上去檏实无华,虽然在1992年重新修葺过,但却整旧如旧,不事奢华。在罗贵墓前极目远眺,整个良溪古村均在目光所及范围之内,一览无遗,安谧自然。远在他乡的游子也时时能感受到祖先“庇护”的目光,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前来祭拜罗贵墓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清明节期间更有约4万人前来祭拜。
五部堂
五部堂与罗氏大宗祠在地理位置上呈对角之势,守护着良溪村的另一个村口。1998年的《重修五部堂暨新建牌楼碑记》中清楚地写明,“五部堂乃良溪村罗、谢、叶、廖四姓之祖庙。”庙口立着两根华表式的汉白玉的柱子,上面的字迹表明,这两根柱子这是清朝嘉庆年间的遗迹。
五部堂内供奉着6尊神仙:上元大仙、中元大仙、七手八脚大仙、赤脚大仙、观世音菩萨和龙殊菩萨,道教和佛教神仙共处一室。门口东厅对联则是典型的儒家风格“型仁讲让,敬老尊贤”,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特征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