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后珠玑巷”神秘面纱待揭——《南方日报》2007年11月6日报导



  “后珠玑巷”神秘面纱待揭  

  良溪村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北面,是一个开基久远、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而且至今保护较为完好的古村落。蓬江区计划将良溪村申报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古村落”,并开展有关良溪村“后珠玑巷文化”系列活动。

  据考,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由于南雄珠玑巷起祸事,为了百姓免遭无辜杀戮,南迁领袖人物罗贵带领36姓共97户人家,水陆并进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珠三角地区等地。罗贵最后选择了在江门棠下镇良溪村安家落户,其子孙后又在珠三角以及其他地区甚至海外繁衍。200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和珠江文化研究会的专家组在对良溪的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并初步认定:良溪村是南雄珠玑巷族群南迁的终点,是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与海外华人文化交流的中转站,可以称之为“后珠玑巷”,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非常重大,值得进一步挖掘。

  “五邑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罗姓人几乎都是从这里出去的,清明时节,罗姓后裔都会带着酒水来村北面罗贵的坟前祭拜,这算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事情。”在良溪村的“罗氏大宗祠”里,几位老辈介绍说,良溪本是低洼的沼泽地,长满水草,新会人称为蓢草,因而得蓢底之名。罗贵等到来后,挖掘小河,疏通湿地排水,蓢草逐渐消失,遗下肥沃的田地、池塘和溪水,养育一方人,遂改称良溪。

  “罗氏大宗祠”建于康熙46年(1707年),供奉罗贵为始祖,见证了良溪久远历史的,还有村后一山坡上的罗贵祖墓。左上右落的两条水泥台阶路通往墓地,站在墓前,山下的村庄和开阔的田野可以一览无遗。视野不可及处,是罗贵这一大批带来中原地区先进耕作技术和文化的移民为珠江三角洲开发作出的巨大贡献。专家根据资料推算,罗贵的后人在珠三角繁衍的约有2000多万人,如果加上移居港澳台以及海外的后裔,总数大约有4000万人。

  良溪自罗贵开基后,人才辈出。宋代有罗贵之孙宝珍,中年入道,44岁在顺德建玄观修道,法名务光,号仙翁,活到130岁;孙宝琳,少年入释,后建宝琳寺,为目前顺德宝林寺前身,曾有诗云:智慧有灯何日照,菩提无树几时栽。此外,清代道光六年进士翰林“粤东四家”之一的罗天池、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解元罗芳、武德骑尉四川卫守武举罗始麟、近代画家罗卓及现代原国民党中央委员罗光海……皆出自良溪村。科举时代,全村曾有100多人考取功名。

  今天上午和明天上午,良溪——“后珠玑巷”学术论坛将分别在广州迎宾馆和江门逸豪酒店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将座谈总结研讨实地考察成果,记者将带回第一手采访,敬请留意。   

  纵深——处处古迹令人称奇  

  近日,记者探访良溪村试图探求古村的神秘,发现村中不少古迹保存良好。

  和谐古村落 

  良溪村背山面水,玉带般的河涌环绕大半个村子,巨大繁茂的古榕、高挺的红棉深深扎根在村口的池塘边上。村中有不少半截石脚、半截青砖建成的古民居,门额的砖雕、灰塑十分精致,山墙边描草龙,屋梁下尽是水墨绘画。村中的巷道全用青石条铺砌,排污水渠也用石条整齐地盖着;村中的主道旁至今保留着一些木板搭拼的古商铺,良溪村的山、水、树木、建筑与古民居环境的组合,展现古村落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生态。

  走到良溪村南面,记者见到建于民国初期的镇南楼,碉楼用水泥砖石砌成,呈圆柱形,高约6米,还有它的“孪生兄弟”——镇东楼在良溪村东面,共同保卫着良溪村。这些饱受迁移之痛的中原人后代为了防范外来的骚扰,曾经使用了很多种护村技巧,工程最浩大的要数村后半山腰连绵不断随山形而建的护村墙。村中专门派人分守入村口和护村墙,使得村中建筑几百年来几乎没受过破坏,古民居建筑群依然较完整。

  韫石堂 

  走进良溪村最富丽堂皇的私人住宅,保存完好的清末建筑——韫石堂,其豪华与精细令人惊叹。屋子的结构是传统的岭南民居风格,占地面积750平方米的韫石堂楼上楼下共十几间房,分男厅女厅,36个房门,满屋都用木雕装饰,包括屏风、窗棂及神台等等,中央大厅的屏风及左右房门都镶着由红、橙、黄、緑、蓝5种颜色拼成的五彩透光的玻璃。守屋的人说,屋主是清代一名旅新加坡商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建造房子的时候,专门请人到南韩购买这种上乘的彩花玻璃。仔细观察发现,暗处的屏风、窗棂、天花板和神阁上的花、果、虫、鸟等饰件一直发出耀眼的光,原来,屋子里的饰件都由金箔片镶成,过去了100多年依然光芒四射。

  走出韫石堂,我们拐进附近一间灰色的老屋,残砖破瓦掉了一地,杂草也顺着长满青苔的石缝满满地长着,很难猜出,主人曾是追随孙中山的幕僚——画家罗卓。村里的人都知道,罗卓中学没有毕业,但是当过大学的教授。他不爱说话,但是画的画很靓。

  记者瞭解到,罗卓是近代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中坚画家,因为罗卓的皮肤很黑,人长得憨厚,所以村里人给他取了外号“黑面卓”。罗卓为了实现成为一名画家的理想,很小就告别家乡独自去闯荡,至今,他勤奋好学的可贵精神仍为村民们所津津乐道。

  贞节牌坊 

  最让记者惊奇的是,村中有一块贞节牌坊。牌坊建在良中一条通往良东村的小巷旁,高约4米多,宽3米多,中间有小拱门,宽1米,高2米,始建于清干隆元年(1736年),距今已有270年之久,具体出处尚待考究。牌坊由红砂石及青砖砌成,雕凿得十分细洁,顶上有浮饰图纹,正、背面中央最高处有竖写的红砂石浮刻“圣旨”、“恩荣”四字,每两字下,横卧的条石上浮刻有“节孝流芳”四字作为横批,左右两边分别刻有“干隆元年丙辰冬吉日立”和“旌表节妇罗门吴氏”作为上下款;另外,牌坊“恩荣”的左右两边还阴刻着“端”“南”两字,顶部均是用蚬殻灰浮雕的整齐的花边,整个牌坊,少施彩粉,通体乾净。

  梁真君墓 

  良溪村里最富神奇色彩的当属梁真君了。村里的老辈说,这个山东人是风水佬,追龙(风水中寻找龙脉之意)来到良溪,定居村里后教书行医,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是他的祭日,很多人来拜祭,包括很多祈求子女读书取得好成绩的诚心父母。在村里为拜祭他而建的墓旁,是他的石棺,是用海边的鸭屎石做的,让人称奇的是,墓两边苍老的古树朝着中间的古墓生长,仿佛有庇荫之意。

  (作者:兴乐,南方日报社记者。)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