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神仙文化古今谈──“地方民俗神仙文化研讨会”综述
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主办,广州市安期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地方民俗神仙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11月8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负责人范英研究员主持。来自省内相关院校、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提交了20多篇论文。由于研究地方民俗文化中的神仙文化这一课题比较新鲜,与会者的发言相当踊跃。
范英研究员指出:十七大报告对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各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均作出了明确的阐述。而大力挖掘和保护民俗文化资源特别是其中的神仙文化资源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探讨逐步加强,但对民俗文化中神仙文化的研究却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其实,神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源流很长、份量很重、影响很大,是断难逥避的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科学的、人文的视角来重新认知,用高度的“文化自觉”来重新审视。那么,什么是神仙文化?它的特点是什么?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应当怎么看?弘扬神仙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与现时代的大众生活有何关联?……这许许多多理论与实际问题应当有人研究,不仅对弘扬、挖掘、保护民族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也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必要性,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省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这次两会与企业联办这样的研讨会是一次尝试,先务虚、后务实,在对民俗文化中的神仙文化作出初步探讨后,结合广州地区实情,看看还有哪些久享民仰而现在完全失传的神仙需要重提、需要大做文章的?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紧紧围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岭南文化尤其是地方民俗神仙文化,促进文化大省建设这一主题,多角度、宽领域展开了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地方民俗神仙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陈伟副教授认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科学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民间习俗为主体、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与一定民族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制度礼仪相融合。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瞭解、认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富矿”。首先,要解读与辨析民俗文化的基因。民俗文化的基因,是民俗文化细胞构成的基质,是民俗文化生长和衍化的基础,是最能反映民俗文化本质的核心元素,是打开民俗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在开发龢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之时,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发展先进的民俗文化龢民族文化为目标,秉持科学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宽广的眼界、缜密细致的工作,认真提取民俗文化的精华和良性基因及其变异。其次,要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要构筑符合时代需要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从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民族性来看,把最能够体现民族慧根、民族气派、民族风格、民族心理、民族德性、民族主流价值取向的领域作为重点开拓。从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来看,核心工程就是科学地筛选、提取文化精华,趋利避害。从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大众性来看,应该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传统与时尚、投入与节约的关系。再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深刻认识民俗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实价值,使之成为延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传媒、社会组织、各级政府在传播民俗文化龢民族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
广东工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兰玲教授认为,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五千年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二、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延续性,传统文化是新文化诞生的摇篮和基础;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全盘决裂,不仅是不应该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三、传统民俗文化需要复办和重生。民俗文化并不只是限制在一些特殊技能和手艺上,它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每天都在接触民俗文化,改造传统、创造新的民俗文化。现在的问题是人们缺少瞭解、参与的渠道,如果不注意挖掘和传扬,一些传统民俗将濒临灭亡。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井凤、黎明泽认为,建设文化大省,是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广东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必须增大其文化含量,增强其文化实力,提升其文化品位,提高其文化底藴,而这一切需要挖掘最具地方特色和历史特色的岭南传统文化。岭南传统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她异于中原,更具地方特色。岭南文化主要包括:香山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包公文化、华侨文化、饮食文化等等。有岭南三秀之称的“广州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岭南传统文化的的精髓在岭南饮食文化、岭南建筑文化、岭南语言文化、岭南商业文化等民俗文化中体现得尤为全面。长期以来,岭南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闽南文化等地域文化以及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使岭南文化自其产生和形成开始就显示出与中原文化迥异的风格,并凸显其开放性、兼容性、大众性、实用性等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着契合点,促使岭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创新岭南文化就是实现岭南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现代转换,使其成为传统与现代贯融、精神与物质协调、文化结构与其它结构整合的新型文化,成为广东省实现文化大省目标的关键所在。创新的切入点是对岭南文化精神层面的创新,关键在于发展岭南特色的文化产业,重点是实现文化结构与其它结构的整合。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杨荷卿研究员认为,发展广东民俗文化有深远的意义:一是振兴地方民俗民间文化是建设文化大省和谐社会的需要。抢救民间文化,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最紧迫的时代呼唤。二是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深厚底藴和持久动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广东经济腾飞给民俗民间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广东经济的大发展,使民俗民间活动获得新生机。三是近年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兴起,更给各地民俗活动增添新动力。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龢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广州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广泛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神仙文化的宝藏相当丰厚。这些都表达了广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地方民俗神仙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
广州私立华联大学经济师孔祥华先生认为,建设和谐社会,理应复兴神仙文化。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出遍布各行各业,甚至是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的神仙,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它们在推动人类发展中,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神仙文化抚慰人们心灵,带给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憧憬,同时,它对人们的思想有麻醉作用,使人安于宿命。在复兴传统文化的今天,很有必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消弥它的消极作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林林总总、涵盖八方的吉祥神、佑护神、居家神、出行神、婚育神、文化神、动物神、植物神、自然神、行业神等神仙,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很多神仙,实际上是人世间贤人名臣的化身,历史上,聪明的统治者善于利用神仙文化为巩固、强化自己的权势服务。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相当长时期,各行各业甚至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去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神仙,各自以这些神为榜样、警戒、希望和寄托,使自己有所盼头、有所顾忌、有所畏惧。
从“神仙”身上,我们看到人类心灵赖于寄托的是一些简单的概念:爱、快乐、长寿、智慧、力量。复兴中华优秀文化,理所当然要复兴中华的神仙文化,当然,这种复兴是与时俱进的复兴,而不应是泥古倒退的复兴。我们应着重复兴流传几千年的神仙文化中对人心向善、社会安宁的积极作用,那些在各行各业长期为百姓、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理应成为我们崇敬的对象,国家大力宣扬的对象,理应为他们树碑立传和建造纪念馆,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随时可景仰自己心目中的“神仙”, 这对如今那么多人无神可敬、信仰缺失而盲目追“星”, 对中华民族要好千万倍!毫无疑义,尽快树立起与现代社会的人类心理相适应的“神仙”, 从而充实人们的心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杨凡夫先生认为,严格说来,“神”与“仙”有明显的不同点:其一,“神”一般做极其重要或十分重要的事情,如“开天辟地”、“补天”、“射日”、“造人”、“治水”、“创造文化”、“管理土地”、“育种培禾,创造农业”、“遍尝百草,创造医学”等。仙所做的事情没那么重要,一般来说是比较激动人心的好事,特别是“除暴安良”、“剪强扶弱”一类。在打抱不平、抑恶扬善的时候,他们也不乏私心,为达到个人“长生不死”的目标,讲究“独善其身”,追求无止境的修炼。一般情况下,他们不理人间事,所以说,仙有一股超凡脱俗之气。
其二,神的力量是与生俱来的。神是上苍伟力的化身,也是世间万物的生产者和管家。仙的力量则不同,它是被神授予或是通过修炼得到的,是人中的高雅飘逸之士通过不懈的追求或者神的点化而产生的。仙虽有超人的能力,但其原始的本质通常是人。当然,“人”一旦达到“仙”的境界,也就产生了“质的飞跃”。
其三,神界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神的岗位有主有次,法力有大有小,地位自然有高有低。相对来说,仙界的诸仙则过着一种比较闲散、自由的生活,相互间的约束比较少,没有明显的等级,有点类似人间游民。
其四,神一般居于天堂,高高在上,如果下凡,也是因为办大事的需要,如同出公差。仙则一般活动于人间的领域,喜欢参加民俗活动,特别喜欢到山河壮丽、风景如画的地方隐居起来,同时常常云游名山大川。难怪历代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说法。由于仙多由人变来且喜隐居山中,所以古人造字,也将“仙”字写作“人”傍“山”边,意谓“人入山而隐修为仙”,字之传神,令人叹服。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副教授温朝霞博士认为,神仙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神仙说”则是神仙文化的内核与基石。早在道教出现的战国时代,神仙说已广为流传,神仙已经成为人们仰慕的人生理想。《老子》、《庄子》、《韩非子》和《楚辞》等先秦典籍不乏对生命完满性、超越性的神仙理想的赞美、追求与渴望。道教小说从一开始就与神仙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幷且始终与神仙观念难分难解。
中国古代开小说先河者,是魏晋时期的道教神仙小说的特定类型—六朝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小说源于六朝志怪小说,自始至终处于道教的影响之下,神仙怪异的作品仍占相当大的比例。风行于晚唐时期的侠义小说,则具有浓厚的神奇怪异色彩。明清以来是我国小说昌盛兴旺的时期,大批优秀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纷纷问世,此外,还有不少思想艺术水平相对不太高但仍有一定价值的神魔小说如《封神演义》等也相继出现。
神仙说对古代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心理、观念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仅就小说而言,道教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在明清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影响方面都独占鳌头。道教小说的核心是神仙说,道教小说是神仙信仰与小说形式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神仙观念,是道教的根本观念。千百年来,神仙观念通过道教小说的神化与宣传,对中国人的精神视野和情感世界产生了巨大而长久的牵引力。
潮汕学院林应荣副教授认为,神仙文化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的学问,其中包含人类最高智慧的哲学。中国本土宗教之一的道教,是以神仙文化为宗旨而建立起来的宗教,是承传中华民族源头文明精华的、旨在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性命素质的宗教。神仙文化和道教在现代能否普及,首先取决于道教能否对自身历史进行省思,能否适应现代社会而保持天道的核心品格,为当今社会做出切实的奉献。其中如何真正认明教祖的思想和理念,极其重要。在这个基础上,以现代人的智慧,对神仙文化典籍进行研究、挖掘其精华,弃除其糟粕,让现代人方便领会中华龙文化的根脉。其次,还取决于现代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国家的政策和人民的意愿,直接决定神仙文化和道教未来的性命。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薛永贤、蔡婷玉认为,千百年来,随着道教思想与其相关宗教文化的传播,神仙文化已渗入到国家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经济、伦理道德、哲学以及地方的风俗习惯当中。可以说,中国神仙文化发展史,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神仙文化的点缀,就没有中国灿烂的民俗文化和充满想象力的文学创作;没有神仙文化的渲染,就没有中国特有的民族信仰体系;没有神仙文化的感染,就没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神仙文化是中国政治文化稳定的润滑剂,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神仙文化的仙界结构。神仙文化是对中国历史的一个补充,或者说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次虚幻构建。
现在,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民间社会的积极响应。神仙文化,不属于迷信,而是一种对先人优秀品质的崇尚,是对高尚道德诉求的一种反映,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道德上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单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内心的和谐。只有内心的和谐,才能建立个人的道德形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神仙文化,都是精华,我们也要摈弃神仙文化中的虚无主义,只有正确引导神仙文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以民族的文化统一大业为基础,以建立和谐思想为目的,大力发扬我国优秀的神仙文化,促进我国向更高的道德目标前进。
海军兵种指挥学院郭继民讲师认为,神仙文化中寿而不死无疑是神话,然其养生之术于今仍有借鉴意义。一是道法自然。大自然乃生命之源泉,故养生之道的要诀须“道法自然”,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只有顺从四时之变,使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有机体的平衡,纔可达到养生之目的。二是知足、不争。道家追求清净无为,惟有清净无为方能心志不乱,守真志满,不消耗其真气,从而获得自然的寿命。三是顺势而化。顺势而化乃是道家对世事的一种应变态度,其实乃养生之主宰。人处世间,首先要全身,不被外在祸患所困,才谈得上养生。四是以术归道。成“仙”之法固然需要守真志满,无为、诚忘等精神诉求,但若做到又谈何容易,因此,道教方术之士创制出一系列的“术”以辅助人进入“人道合一”的境界。
广州市番禺区养生保健协会梁国维会长从民俗学和养生学的角度,对神仙文化与养生秘诀进行了辨析,认为 “神仙文化”的产生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思想的根源,是一种“合理”的存在。正因为如此,“神仙文化”纔可以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中连绵不断,延续至今。“神仙”是人自己创造的,同时,又是部份人絶对崇拜的偶象,甚至是心怀敬畏,深信不疑。只有明白了这点,我们纔可破解“神仙文化”和“养生秘诀”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精神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长期的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愤怒,情绪激昂或紧张的人比精神状态稳定的人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哮喘、慢性胃炎、青光眼、癌症等等。相反,稳定、乐观、开朗、愉快、喜悦等良好情绪,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促进皮质激素与脑啡呔类物质的分泌,使肌体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并极大地活跃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具有广谱抗肿瘤细胞作用的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有利于防病治病。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精神养生在解决亚健康问题、康复问题、防病问题上有一定作用,但絶不能代替疾病的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李开文副教授认为,神仙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古代,共同发育于我国传统文化,他从“天人合一”思想、整体性原则、“以生为贵”观念三个方面探寻神仙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契合点。神仙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我国民众,深入探寻两者的契合处,对发展中医药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有着深远意义。
三、地方民俗神仙文化繁荣的若干建议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柯可研究员认为,就泛珠江区域而言,妈祖、龙母与冼太,可谓中华道教神仙谱系中最具有地方特色和世界影响的三女神。前者为南疆海洋文化的圣灵,中者乃西江内河文化的神灵,后者是岭南百粤文化的圣母。在南中国道教的妈祖、龙母、冼太三女神共尊同祭的崇拜中,重视其统一祖国,和谐安民,促进商贸,和合为神的精神价值与尊崇地位,有利于四海通商传文的海洋意识与众流汇江的岭南河山意识相结合,有利于加强泛珠江流域尤其是闽南、粤西、桂南、海南、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的文化经济联系,携手共创新时代广东文化大省新辉煌。重视作为历代褒奬、民众爱戴,周总理盛赞的有“巾帼英雄第一人”美称的冼太,以及妈祖、龙母、葛洪、黄大仙、何仙姑等神仙人物的精神价值,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办好并利用粤桂琼尤其是冼太、龙母、妈祖等文化核心区历年不絶、丰富多彩的“祭祀”“请神”传统文化活动,继续办好以泛珠江妈祖、龙母、冼太等为优秀代表的神仙粤曲大赛,历史文物展,小戏、小品大赛,传奇故事报刊连载,电视专辑展播,生平事迹展览,故里景区建设,主题公园建设等活动,探索如何建设好以其爱国爱民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等,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妈祖文化、龙母文化、冼太文化在广东文化大省建设中的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等,打造好这些岭南民俗文化的顶级品牌,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战略目标作出新贡献。
广州市安期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书雷先生认为,广东要建设文化大省,广州要以文化立市,应当重视广州本土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龢利用。广州文化中最具传统特色的部分,便是广州的民族民俗文化。广州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富。例如,广州特有的“水、陆”两大民俗节日。水上民俗大节日是黄浦南海神庙的菠萝诞。南海神庙所在的庙头村(古称扶胥镇),在明清两代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近几年来广州市为恢复“南海神庙”旧观和庙会活动,做了许多工作。去年奥地利“哥德堡号”的到访,更把此项工作推向高潮。尽管古“扶胥镇”潜在的旅游价值,估计会远远超过我国北方的“周庄”,但在资源的挖掘保护、景观的规划建设、日常旅游的策划营运方面,目前尚有许多深入、细致、具体的工作待做,资金的投入也还不足。而陆上的民俗大节日则要数白云山上的郑仙诞了。其来历史实可以追溯到秦代,自晋迄清,地方郡守、太守、刺史、太尉等,常于农历7月25日郑仙“飞升日”带领市民到白云山礼拜郑仙、采菖蒲、沐灵泉、祈夙愿、祷安康,名曰“鳌头会”(又称“郑仙诞”)。游山之日盛况非凡,时人有“满天花雨湿罗衫”、“纷纷游侣出城东”等说,与今日重阳登高相比毫不逊色,可惜解放至今尚未恢复,其文化旅游资源尚待挖掘利用,其经济社会价值尚需予与高度的估量。
广州市安期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庭邦先生介绍了有关郑安期和“鳌头会”的故事,郑安期南下“南海郡”不畏艰险,结庐山中,采药济世、炼丹修志,幷且往返于白云、罗浮两山,最后在白云山的一处悬崖不幸献身。老百姓出于对他的尊敬、感激与怀念,编造了一个“跨鹤升天”的故事来颂扬这位特别长命的老人。后世(特别是自晋迄清)延绵千年在其“升仙日”举行的纪念活动,开始叫“鳌头会”就是郑仙诞,活动日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其热闹程度完全不亚于现时的重阳登高,而其活动内容,更有文化气息。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欧扬先生较为全面地考证了秦始皇东海求仙与安期生在白云山的升天的传说,认为安期生跨鹤升天的传说寄托了民间“好人应当有好报”的笃信和希冀。安期生应当是实有其人,他与秦始皇也应有过一段交情。从发展现代地方性风景名胜旅游观光事业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逐步恢复、引导和组织好郑仙诞纪念活动,将有助于增长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启迪人们的思维,陶冶人们的身心,提高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以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同时可以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
此外,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陈家义教授、广东精神文明学会理事梁烈先生等还探讨了神仙文化中炼丹术的历史功过、神仙文化中炼丹术对中国化学的贡献等。
(郑红军、程华、一凡)
(全文发表在《精神文明学通讯》总第224期,部分内容发表在《亚太经济时报》总第19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