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神仙学与道教的关联



  
  神仙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的学问,其中包含人类最高智慧的哲学。中国本土宗教之一的道教,是以神仙学为宗旨而建立起来的宗教,是承传中华民族源头文明精华的、旨在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性命素质的宗教。

  一、析字辨义以探源

  “神”字,由“示”和“申”两部分组成。

  “示”字,义同“只”字,指造化众生的大地之神,简称“地神”。

  “申”字,义为“延续”。以上古母氏社会为参考点,溯源而上延续,“申”字代表众生的始祖母;从上古至今及未来的延续,“申”字表示众生的生存、发展,后嗣不絶。

  “神”字,其义由“示”和“申”的综合而成。对其意义的剖析:第一,就人类而言,由“示”和“申”组成的“神”字,表达了人类对自己祖先的敬仰,而拜神则是虞诚敬仰的表现形态,象征对自己祖先的崇拜,其中包含着怀本归根的心态。第二,由“示”和“申”组成的“神”字,表达了人类对自身的延续、发展的希望,即“长盛久嗣”的追求。可见,古人对“神”的崇拜,无不与人类的求生心态密切相关。另方面,不局限于人类自身,而从众生万物的生存、变化、发展来看,现代科学已经揭示,地球上造化众生的始祖,起源于海洋中的原始微生物、细菌;而原始微生物、细菌由氨基酸、蛋白质组成;氨基酸、蛋白质由炭、氢、氧、氮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由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基本粒子组成……宇宙大爆炸是由于先天形态物质(能量)聚集、转化而引发的,先天形态物质在《道德经》中称为“精”,它可能就是现代天体物理学所称的“暗能量”,它无色、无声、无形,称之为“无”,它既覆且载天体万物,是宇宙的本源,老子把它叫做“道”。由此可见,“神”即是“道”,是“天道”。由此看来,古人对“神”的崇拜,本质上是对天道的崇拜,而“神文化”的本义,就是“怀本归根”和“长盛久嗣”。当把“神”理解为老子所说的“道”时,由于“道”既覆且载着万物,万物的存在、演化、发展又依赖于“道”的法则,所以万物对“道”必然是“恃之以生”。这也表明,“拜神”是人类求生的表现形态,具有客观的科学意义。

  “仙”字,由“人”和“山”两部分组成。

  “人”字,甲骨文的象形意义是双脚着地而立,以示与四肢着地爬行的动物之区别。

  “山”字,甲骨文的象形意义是高出地面的、绵延不絶的山峦、山岳。

  “仙”字,其义由“人”和“山”的综合而成,表示在山坡上生活的人,这象征一种回归自然的人生。由于山上花艹树木繁茂、山泉流水甘甜、空气清新宜人、天然食物无污染,有生产劳作与爬山运动,更加“山高皇帝远”,与世无争,诸多条件使得仙人心旷神怡,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在中国,不论东西南北,凡是依山而居的山人,百岁以上而仍健在者为数不少,表明仙者确实能够长寿。

  “神仙”,指得道(神)而超凡脱俗的、有崇高品德和超常智慧的人。这种人在道教建立之前就已存在,在道教建立之后也不断涌现,他们被称为“道人”或“真人”。这种人虽与世无争,却惩恶扶善;这种人亲民爱民,乐意为百姓排忧解难;这种人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常常为百姓的事业指点迷津;这种人锺爱自由、和谐、宽松的生活,创造出一种美好、幸福的乐园……

  “学”字,其义有三:学习、学问、学说。

  “神仙学”,有两种涵义:一是指那些能使人通过修炼而成为神仙的学问,是“性命双修”的学问,例如道德学、心理学、养生学、健身学、药剂学、制药学、医学、哲学……二是指神仙们(已逝的祖先与将逝的贤者与智者)所创立的学说,是包罗万象的学问,例如宇宙演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工学、生物学、生理学、脏器学、经络学、中医学、草药学、养殖学、农业学、卫生学、道德学、人际学、外交学、军事学、政治学、人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养生学、健身学、药剂学、制药学、建筑学、风水学、阴阳学、五行学、命理学、预测学、历法学、历史学、哲学……

  “道”字,有三层内涵:一是指自然物,是天体形成之前就存在于先天宇宙中的形态物质(能量),老子说:“窅兮冥兮,其中有精”。《庄子·天地》有:“深而又深而能物焉”(能,音tàí,形态。见《素问·厥论》:“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 )。“精”即能量,“能物”即形态物质。二是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即道理。如《庄子·缮性》有:“道,理也”。三是指自然品格,即道德,亦称“天德”,或简称为“德”,其核心是“和” ,如《庄子·徐无鬼》有“夫神好和而恶奸”。这里的“神”即是“道”。

  “教”字,其义为教导、传授。

  “道教”,中华民族的一种主要宗教,东汉时期张道陵首创“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道教以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之一。道教要求教徒做到“性命双修”,即学习经典以修养本性,修身炼气以健康身体,炼丹制药以保健强身。能达到“性命双修”且有大成者,可以成为“活神仙”。

  由以上析字辨义可知,神仙本来也是普通人,通过修习锻炼,既健康长寿,又掌握了事物存在、运化、发展的自然法则,并运用自然法则处世办事而展现出崇高的自然品格,这就是得道了,成为神仙了,能够有所作为了;道教虽是后起的宗教组织,却是神仙的滋生地,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不朽的创造,都是出身于道教的神仙完成的。

  二、神仙自有神仙学

  神仙以及神仙学,自从古代就存在了。《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许多神仙,例如太上老君(李耳)、托塔天王(李靖),本来都是普通人。李耳因为提出宇宙演化学说和阐明天道的理念而显示其超常的智慧,李靖因为在兴唐创业中战无不胜而表现其军事奇才。百姓深深爱戴这两位古人,由于这两位古人的智慧、才学万古流传、造福世人,百姓就把这样的古人看作长生不老的神仙。老子是世界公认的哲学家,其之所以能够成为“家”,是因为有自己的思想、理念,自成体系,可称为学说。老子所创立的学说,由于其公认的真理性而成为修仙学道的必修课程,并自然而然的被视为道教中“神仙学”的主要经典,也是中华民族源头文明的代表之一。

  有睿智的人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而能创立学说,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也是如此,例如《道德经》(又名《老子》)、《南华经》(又名《庄子》)、《淮南子》、《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凡此种种,都是有睿智的古人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而创立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学说,而创立这些学说的古人,不少被后人称为“神仙”。 由此看来,有神仙才有神仙学,而中华民族的神仙学,其内涵包罗万象,浩瀚无际。另方面,神仙是通过修习、锻炼才成功的,他们所修习、锻炼的课程,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神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例如,“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的巨著《淮南子》这部经典,其内有“二十篇之论”,也即是二十方面的专论,相当于现代的二十门学科了。神仙学,如果按照现代科学的分类法,自然可以分成许多分支学科,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神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其中作为科学最高层次的哲学,则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代表,而《道德经》的关键词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老子认为,自然法则是天体万物赖以存在、生存的根本法则,而自然法则的核心品德是“和”。老子说:“万物负阴而葆阳,冲气以为和”。在《庄子·缮性》中则有:“德者,和也”。在《庄子·德充符》中有:“德者,成和之修也”。关于“和”,有几层意思:一是调和,使协调、和谐。如《庄子·在宥》中说:“夫明白于天地者,此谓之大本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二是指和解、调解。如《庄子·徐无鬼》中说:“夫神(道)好和而恶奸”。三是指和睦共处。如《庄子·天道》中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四是指和谐、平衡、有序、正常的运化状态。如《庄子·在宥》中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由此可见,天道的核心品格就是保持这种“和”的先天自然本性,也即是保持“天德”。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子、庄子关于以天德之“和”为本的基础上,《淮南子》进一步提出“唯神化为贵”与“神明定”的原则。所谓“神化”,就是以天道为宗旨对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百姓进行教化。《淮南子·主术训》有:“圣人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像形,其所修者本也。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至精为神……故太上神化”。这说的是古代圣人如尧、舜、老子、庄子等,以土朴敦厚之心,保持天德之和,从而展现对天道之真诚。如此则得到民众的推崇拥戴,而民众以圣人为榜样,修习天道之德。可见,以天道为宗旨对百姓进行教化是多么重要,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也就有道了。

  同时,《淮南子·本经训》中提出:“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返)其初;心反其初则民性善;民性善而天地阴阳从而包(葆)之,则财足而人淡矣,贪鄙忿争不得生焉”。这里的“神明定”一词中,“神”是名词作主语,指天道,自然法则;“明”是动词作谓语,表示明确认识;“定”是形容词作状语修饰“明”字,表示树立、保持的状态。又“天下”指百姓,包括官员和庶民。若能“唯神化为贵”,又能“神明定于天下”,则教祖老子所阐明的道、道理、道德也将普及于天下,也就能“万物负阴而葆阳,冲气以为和”了。我们通观宇宙万物,大至天体,小至原子,或者地球上的国家、集团、家庭、个人,通过力与能量的交融,或通过知识、思想的沁润,或通过物资、事业的互助,总能出现“和”的局面。

  神仙学的深广,好比黄河、长江,支流遍布神州大地,主脉从西向东奔腾,从昆仑之巅,到东海之滨,蜿蜒万里,滋养着中华大地上的炎黄子孙。由于是有神仙才有神仙学,而中华民族之神仙,数之无穷,溯源之有黄帝、伏羲……后嗣之有孙武、孙膑、鬼谷子、范蠡、诸葛亮、魏征、张三丰、刘伯温……中华民族的源头文明就是从伏羲为描述宇宙演化过程而创立的八卦图开始的。可见,神仙与神仙学,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菁英人物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总汇,是中华民族龙文明的根源。作为炎黄子孙,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源头文明之精华,终始如神。

  三、以道立教不离宗

  东汉时期,张道陵以道立教,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所着的《道德经》作为对教徒进行教育的主要经典。这表明道教从一开始就把对天道的承传启后作为自己的神圣责职,而中国从此开始了有组织、有规模的民间传道事业。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于民间的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和儒教,而最为源远流长的是以神仙学说为教化范本的道教。佛教与儒教各有自己的教化范本,从教义的最高境界方面看,佛近于道,儒则有别。就世界科学成就来观察,道教所尊奉的神仙人物老子和庄子对于宇宙本源及宇宙演化的学说[参看胡孚琛、吕锡琛着:《道学通论》第688页。](要瞭解老子和庄子的宇宙演化学说,可在百度网上输入关键词“归无、博客”,点击“搜索”,可以看到一篇文章:《老子和庄子的宇宙演化模型》)

  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杰出代表;此外,老子和庄子关于国家、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之和谐、平衡、有序、正常的论述,也是极其精辟的。二千多年来,未见有超越老子和庄子的后生学者,这只要从众多古今学者对老子和庄子学说的猜想、臆测所表现的迷惑、不解就能略知一二了。

  道教是一种宗教,宗教之本义是“以宗为教”,也就是“教不离宗”。不但对于教徒,而且对于百姓,有教必不离宗,这表示宗教要求保持教旨、教义的纯正。应该说这是很可贵的,能以教祖(老子)的思想、学说作为始终如一的教旨,坚持“道法自然”,则必能与人和,也能与天和。如果这种观念普及于全天下,则将出现太平盛世,人人和衷共济,其乐融融,人间现实的仙境就到来了。

  但是,在中国的道(家)教史上,曾经山头林立、宗派纷争。不但教内存在派系斗争,而且多次以道教的旗帜聚众起义,企图武装夺取政权。不论内斗或者外争,都造成地区或全国性的动乱,于民生不利,也对传播道教教祖的思想、学说造成了极大的妨害。究其原因,是未能全心全意遵守教祖的敦嘱。老子说:“行于大道,唯私是畏”。又说“善为人者位之下”。历史上道(家)教之所以曾出现山头林立、宗派纷争,或干政夺权,就因为后世教徒有“私”,而且不愿“位之下”。有“私”,就是为己,为己就要争,为了争夺教权或政权而不能谦卑处下,这就违背天道的品德了。对于道(家)教之宗派林立、互相争斗这种事情,庄子曾有预言,如在《庄子·天下》中有:“悲乎!百家往而不反(返),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裂”而削弱了传道事业,“裂”更丧失天道的核心品格,“裂”则成仇而破坏了安定团结……道(家)教史上的这些曲折,不可以不记取,不可以不记住老子的教导:“不争之德,是谓拥人之力,是为配天之极”。

  道教既是一种宗教,是旨在承传中华源头文明的、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性命素质的宗教,就应该慎终如始,贯彻、执行教祖老子的教导:无私无欲,与世无争;谦虚处下,抱愿以德;天将救之,以慈为之;就应该杜絶教内派系争斗,禁止聚众起义、武装夺取政权。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此,则道教的传道事业可以得到百姓的同情、支持,道教的思想可能辅助国家事业健康发展,道教徒中的佼佼者可能成为现代的活神仙,也能超尘脱俗,保持得道者的本色,真正实现《庄子·大宗师》中所说的:“挠挑无极”、“无所终穷”,这才是自由的境界。

  四、展望仙道的未来

  神仙修炼与道教徒的修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性命双修”。因此,神仙的修练与道教徒的修炼,只有层次之分而无贵贱之别。可以说,道教徒的修炼由低到高,渐渐达到神仙的境界。神仙学与道教都是重视实践的,这其中尤以炼丹术最为明显。另方面,吐纳术或称为练气术,当今称为“气功学”,也是强调实践的。不论炼丹或练气,都是“修命”,以期保持健康的身体,有充沛的精力去研究、履行天道的基本法则,从而达到“修性”的高级境界。

  神仙与道教徒的修练,譬如说练气时,常有焚香和念诀。焚香可以醒心和驱虫,念诀可以正心和守一,有助进入混沌状态,这样可以引导右脑展开潜意识活动,释放思维系统所储存的信息,就可能出现“顿悟”:豁然开朗,明白道理。但是,由于未能把这种修炼方式向教徒或百姓解释清楚,使许多人以为道教徒的修炼是在追求灵魂脱殻而进入鬼蜮中寻求人所不知的“玄机”,从而形成某种迷信观念,也造成一些人对道教徒的迷惑和担忧。当然,道教徒中许多并未得道成仙,特别是一些素质低浅的教徒并不懂得“道”为何物,心中也确有迷信,因而焚香、跪拜以讨好鬼灵,念念有辞以诉说追求。与此相仿的是,一些人固然对神仙的信仰而焚香、跪拜,但又因私欲而求神仙保佑发财赐福或升官晋爵;更有甚者,强盗也对神仙焚香、跪拜,祈求保佑他们谋财害命能够成功……如此等等,都是为“私”,这些人决不可能做到“无我”和“无争”,不可能实现“修性”。

  神仙学和道教在现代能否普及,首先取决于道教能否对自身历史进行省思,能否适应现代社会而保持天道的核心品格,为当今社会做出切实的奉献。这其中,如何真正认明教祖的思想和理念,是极其重要的。只有真正认明教祖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做到“唯神化为贵”和“神明定于天下”。在这个基础上,也同时以现代人的智慧,对神仙学典籍进行研究、挖掘其精华,弃除其糟粕,让现代人方便领会中华龙文化的根脉。为此,就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古籍,而要进行“修正”。这个问题,庄子早有论述。如《庄子·山木》中指出:“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庄子·德充符》中又指出:“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只要能“化而守其宗”,中华源头文明的精华必得承传、发扬、光大,如此之“化”,可行,也可为!这样的事业,古人早已有所作为。例如,《淮南子》这部巨著,就是西汉早期刘安王组织一批学者,以老庄思想为核心,修正、改造黄老之学,又兼容百家之精华而写成的,幷且进行系统的分类,构成二十方面的论述,可谓是西汉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对西汉社会及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当今是新千年时代,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为增进国民的爱国热忱,也为提升百姓的道德素质,则弘扬以道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源头文明的精华,是极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所以,理应有一批人出来对神仙学与道家、道教的经典藏书进行研究,既推陈出新,又“化而守其宗”,以使“神明定于天下”,这样的事业,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当然,神仙学和道教之现代化普及,还取决于现代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国家的政策和人民的意愿,直接决定神仙学和道教未来的性命。1918年8月20日,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信中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书信集》上卷,第18页。]。鲁迅先生的论述,不但是对民众的教化,更是对官员的呼吁。1995年11月29日,钱学森教授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信中写道:“我曾建议您所的道家、道学专家胡孚琛同志摘取道家思想之精华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教授的建议,直指神仙学中的最高科学——哲学,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能纲举目张了。那么,其他许多学科的精华,也自然应该摘録、整理成册。这样的事业,无疑是极富积极意义的。中国的官、民都是炎黄的子孙,是龙的传人,都应该有一种“怀本归根”的心愿。这种怀本归根,就是保持中华民族的古老而光辉的文明,这样的文明既可以滋养炎黄子孙,走向幸福的未来,同时也能为全天下人奉献一份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让全天下人分享中华文明的光辉。

  道教徒中的得道(神)而有大成者被称为神仙,有已故的神仙,也有活神仙。活神仙也有被称为“道人”和“真人”的,这是真实的普通人。神仙的生活是快乐的,不愁吃穿,自由自在,平等友好,一视同仁;神仙的社会是美好的,和谐亲爱,公而无私,止恶扬善,廉正光明。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中最为美好的理想。


  (林应荣,作者系潮汕学院副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