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五议神仙文化



  一、中华传统文化从神仙文化开始

  翻开东西方文明史,我们可以赫然发现,神话故事皆在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算不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中国可以自傲于西方的,便是仙了。

  关于神的出现,大约在人类蒙昧阶段。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女娲娘娘,便是中国乡下人很崇拜的神。这似乎就是中国人诞生的创始纪神话。大凡中国人从一降生落地成活,长到懂事的时候,大人们总会告诉他(她)“女娲造人”的故事,等可以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那一天,还可以发现诸如《搜神记》、《封神演义》、《聊斋》、《西游记》,甚至包括《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到处都有神仙的故事和影子浮游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仙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战国时代,落伍于神的出现。神据说是开天辟地的人物,与普通的仙自然有所区别,仙充其量隶属于神罢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人们为了让“熊掌和鱼翅兼而得之,遂将二者并列,唤作“神仙”。尽管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在乎森严的等级关系,但是中国老百姓却不理这一套,将神与仙共同世俗化和家常化,欢喜得让神和仙都可以出现在自己生活的世界里。

  自此,“神仙”一词正式出现在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里,并逐渐形成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质。

  二、神仙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诚如农学冠先生谈到:“远古人类在劳动中思维有了发展,神灵观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开始形成,并极力把这些观念转变为幻想(简单的类比)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把握日月运行、寒来暑往、水旱灾害等现象的奥秘,以摆脱自然力对人的奴役,于是‘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许多神’。这些带有浓重主观臆想性的‘神’,便是一种‘集体表象’,在该群体中世代相传,左右着该群体的思想感情。如龙、凤、熊、犬……都曾被华夏民族及周边民族视为‘神’而崇拜它。”

  于是在我们生活的村庄上,诞生了很多庙宇。

  种庄稼的人,每年要敬檏素的土地爷,做生意的拜忠肝义胆的关帝爷,嫁了夫的女人要热爱送子观音,当官的敬惜的神就更多了,一般是各路神的香火都要走到,若差了哪位,来年的官路不免就提心吊胆。

  如果说神的诞生是人们无法把握自我,对自然界力量万分敬畏的现实明证的话,可以体现在由于惧怕产生的敬仰之外,仙的出现,则是一种相对于神的最大平衡和补益。

  因为仙是最可爱的。中国老百姓创造的仙,形象值得人人亲近,大部分人家甚至还幻想仙是能够“出入自家门庭的人”。以传说中的八仙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仙人各个神通广大,办了许多连神都无暇顾及的好事。神忌讳的,不好意思自己亲历亲为的琐碎小事,一般都由仙人去完成。

  神的塑造,通常是被逼无奈的结果,可以被看作统治者的意志。但仙的出现,给喜怒无常的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们就满足于自己再拥有一个好心的仙人左右在神的旁边。因此,我们可以把中国人最初的信仰,理解为神仙文化。但具体起来,仙的民意支持率大概要多于神。由于过去人们长期在焦枯的底层生活着,渴望“仙人引路”,过上“神仙一般的生活”。神所制约和强调的现实世界大约太具体太禁锢,仙的世界却是极乐天地理想的生活田园,与文人笔下创作的桃花源很有一拼。 

  三、中华传统神仙文化的内在意藴

  如果说“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民族特色的组成部分,那么神仙文化则是这一学说最为集中的落脚点。这是因为神仙是人做的,神仙可以上天,也能入地,逍遥自在。他们是中国文化话语中真正意义上“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神仙文化得以产生、发展并深刻影响民众生活的肥沃土壤。而神仙是天人合一的典范,他们是中国先哲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观念结晶,是以“人道”复归“天道”的精神实践。探索中国神仙文化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是把握中华民族特质的絶佳入手处,更是能轻松理解鲁迅先生“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和李约瑟先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等著名论断。我们于充满希望的二十一世纪思考神仙文化,其出发点不仅在于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于通过对神仙人物的奇特经历与深刻思想藴含的梳理挖掘,来提高民族的文化认同,净化自我心灵,提升自我的境界,开阔自我的胸怀,争做人间真善美乐集于一身的当世活神仙。 

  神仙文化虽然集中体现在道家道教的经典的信仰与实践中,然而,千百年来随着道家道教思想的传播,它渗入到文学艺术、科学、伦理道德、哲学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很难想象如果中国没有神仙文化,那么中华民族生活中洒脱与浪漫、美学意境上的神韵、科学探索中的神思、文学创作上的神采、哲学上的玄想、宗教信仰中的超越精神等等,就会荡然无存。

  四、中华传统神仙信仰的心态分析

  1.追求人性自由欢舒的安乐心理。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住在农村。数千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自由自在。他们希望在物质生活上丰富宽裕,精神上能摆脱自然力的威胁和社会力的压迫,人性得到舒展。神话仙话所叙说的仙山仙岛,虽与世俗世界迥异,但与人们祈盼的至善至美的环境是一致的。在这样的环境里,“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室,行则逍遥太清”,形象描绘出一个梦昧以求的安居乐业的典型境界,表现出农民自我满足的心理。人类生老病死,如同花开花谢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既是自然万物之灵长,总想活得很好,活得个够;生命只有一次,谁不珍惜、 眷恋?因而恋生求生,现世行乐,成为人们的强烈欲望。

  2.出自人类生命短暂的忧患意识。中国民间忌讳“死”字,喜用“寿”字。长寿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庄 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不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人类生存与大自然生态关系密切,庄子向人们昭示不可无节制地掠夺大自然,只有保护生态平衡,才能保证人们的温饱和身心健康,延长寿命。但是,“人生世间,日失一日,去生转远,去死转近。而但贪富贵, 不知养性命,命尽气絶则气,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于灰土乎?”悲叹人生的短暂又常为中国人的一种心态。方士炼丹调药,制造太乙神精丹以治疟疾,制造红升丹以治恶疮,……目的是驱除威胁人们生命安康的病魔,此外,方士们还想制造出一种长生不老的仙药来。虽然,长生不老的仙药荒诞不经,但生命忧患意识促使他们首先奔走在人体生命科学的领域并取得一定功效的探索精神,一直启迪着后人。

  3.逃避现实、畏惧现实的遁世心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对人的压力(特别是对人性自由的压抑)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有不同的表现。普通百姓遇到的饥寒病痛和各种自然灾祸,知识份子遇到理想受阻、才能荒废、情感失落的苦恼,统治者政治抱负或私欲实现之艰难,都有可能促使他们在情感上理智上对现实的畏惧、否定,转向对神仙的信仰。这种心理趋向实质上是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但这种追求,神仙只是给予他们虚幻的满足,本质还是对于现实的屈服。

  4.对现实世界感到茫然的神秘心理。神话认为,人除了形体外还有灵魂,人生活于现实世界,灵魂则到了“天堂”或“地狱”——“第二世界”。灵魂世界有天堂地狱之分,宇宙有“三界”之说。仙话所说的“三界”似乎都在神话所言的“中界”范围内,“天宫”就在高山之巅,“阴间”就是“黄泉”;死后成神的超人或修炼化仙的仙人住在“天宫”,一般人死了灵魂归于黄泉。神话所说的天堂与人间是隔絶的,但仙话所说的仙境却与人间相通,故有凡人误入仙境的故事。如王质上山打柴观仙人下棋,回家才知已过百年;刘晨与仙女欢聚半年,回家见到的已是第七代孙。仙界被渲染成为清幽雅静的美好世界。而人们置身在现实世界,只感到超人的自然力量对人们的威胁、压迫,人们束手无策,一切都很茫然。

  五、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神仙文化

  神仙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根据时代的需要缔造新的价值体系,对这一传统文化进行选择、批判、改造,作出重新解释,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尽的义务。

  当前我们谈神仙文化,主要目的是:

  一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琳琅满目。而中国的神仙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真正地瞭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了解中国的神仙文化不行。

  二是为了促进中国的旅游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复办和重生。现在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海内外游客大增。参观旅游胜地,经常会踏访寺庙道观。寺庙道观里的各路神仙,往往成为游客兴趣的中心。为此,普及一点神仙文化,有利于旅游文化的发展。

  三是为了增加读者的神仙知识。神仙知识遍及文艺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文化学、美术学、影视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瞭解神仙的有关知识,对于深入掌握有关各科的学问,关系至大。

  1.对待健康的文化因素我们需要发掘。比如吸收神仙文化中仙境构架的合理成份,发展旅游业。在广东,山脉纵横,奇石林立,水系如网,花艹多姿,是大自然赐予的旅游胜地。在广州,也可充分利用白云山的优势,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场所,让人们到这些如诗如画的“仙境”里尽享“神仙”般的文化生活,以调节身心, 让生命活力得到自由的舒展。此外,还可以吸收神仙文化中的“气韵生动”的思维方式。促使艺术创作的发展,仙人修炼讲“气”,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增添人的生命力。艺术创作的浪漫主义,也可说是一种气。这气,既是创作客体本质的显现,也是创作主体(人)的思想的显现,客观之气和主体之气的融合,便可创造出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来。

  2.对消极的非科学的迷信需要有清醒认识。比如渴望长寿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但这渴望应建立在生命价值观的基点上;求生不是生命的目的,而是实现生命的价值观;此外,神仙文化包含很多迷信思想和宗教行为,神、仙家往往利用神仙文化的神秘性来掩盖他们的骗术。当今巫师神汉仙婆在街头巷尾观相算命卜卦以预测人们的祸福,便带有很大的投机性和欺骗性。他们对五行八卦的知识知之甚微,而是利用看客的脆弱心理妄加猜测,然后给予神秘的解释,以满足看客虚幻的要求,所有这些,我们应当批判。

  (兰玲,系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