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刘长乐卖摩托?



  今天《南方日报》“东莞观察”C01版一张照片里的人物侧面,实在太像刘长乐了。如果不是放在“首批车主昨领报废摩托补偿金”标题下,还真以为是凤凰卫视主席兼总裁先生莅临现场了。

  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我集团与凤凰卫视达成“合作报导”的意向,这表明双方的新闻意识由互不搭界到彼此欣赏。关于刘长乐本人及事业的神奇蹿起,这里毋须赘言。作为合作伙伴,他有两点最值得学习:一是实实在在的传媒观。刘长乐认为,“作为媒体本身,现在的社会责任,是我们的受众本位返璞归真以后,去解决他们所面临的新问题”。他强调,华文媒体有庞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需要有使命感,纔可平衡商业利益和新闻价值。刘长乐说:“中国有13亿人,当中只需数千万人是‘不要媚俗’,而且他们手里有钱,‘大视野’这类节目就可叫好叫座”。

  二是很会识人、用人。刘长乐很善于对有潜质的人量体裁衣、制造高手。曹景行、阮次山、何亮亮、杨锦麟等人原来都是默默无闻的文人,他们满腹经纶,文章锦绣,却从来没在电视上露过脸。而在刘长乐的发掘下,阮次山成了电视上第一个“结巴的老头儿评论员”;而杨锦麟,当年被一位朋友写打油诗开涮:“老杨读报,吓人一跳,国语不准,英文走调,体型太胖,样子太老”。在内地电视看重俊男靓女主持人的“票房价值”时,刘长乐却深信思想比漂亮的脸蛋更有力量。再看看,窦文涛原是电台节目主持人,梁冬则是一个不太称职的播音员……。但这些人到了凤凰后,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在凤凰10年台庆上,张铁林曾开玩笑说过:“没想到就连窦文涛都能成名人。”但正是刘老板给窦文涛量身定做的《锵锵三人行》,从1998年开播一直火到现在。 刘长乐认为,这是因为凤凰卫视给主持人提供了一个鼓励创新、发挥个性的舞台。很多人的潜质和优势就在这个舞台上被充分发挥了出来。凤凰卫视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当初台里安排郑浩“下西洋”,刘老板只问了两句话就让他在海上呆了8个月。“会游泳吗”?郑答:“会。”“晕船吗”?郑说:“不晕。”由此可见,凤凰提供给员工的平台是极为宽松的,宽松到甚至能超乎员工自己的想象。但这种“放纵”絶不是无章无序的,它基于刘老板对每一个凤凰员工的瞭如指掌和公平公正之心。  

  

  (2007年7月1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