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肉价持涨不落引发民怨不能小觑
进入7月, 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猪肉批发零售价创历史新高,这是继5月份上涨以来又一轮上涨高峰,今天广州的零售价已涨至16元/斤。面对价格高企,消费萎缩,有些肉档干脆收档走人了。政府抑制肉价的能力,看起来明显不如对股市的调控,一个多月过去了,猪肉价格仍嗖嗖地往上涨。
关于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官方及专家都力推“成本推动说”。据农业部新闻发言人透露,涨价是由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养殖成本增加造成全国性猪源紧缺等因素造成的。换言之,就是猪饲料主要原料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出栏一头肥猪,饲料成本就要比过去增加50元左右。那么玉米为何无端端价格上涨了呢?玉米并非只是提供给猪的饲料原料,牛马羊、鸡鸭鹅都需要玉米,为何只有猪肉价格涨得这么厉害呢?实际上,上半年全国发生猪高致性蓝耳病疫情,死了太多的猪,才是推动第一波上涨流的契因。可政府有意把这支引发爆炸的“雷管”之作用淡化了,我记得当时很多报纸根本就不登这个消息。
饲料价格上涨固然是此轮肉价波动的直接原因,但一头猪从农户的圈中一直到市民餐桌上,这一产业流程中农民所负担的沉重税赋,也让他们从此想明白了不再养猪!因为无论肉价怎样涨跌,诸如屠宰税、检验检疫费等名目繁多的“猪头税”,始终牵制着养殖户的收益,再加上政策鼓励、行业偏引,养猪多数利益都让流通环节里的中间商给盘剥了,农民和养猪户没有得到涨价的实惠,反而要独自承受疫情流行时的损失。而这个因果关系,恰恰都与政府先前的意志及其政策倾向脱不了干系。所以,纵算温总理把关怀送到猪圈边、桌案前,支撑这一行业的政策不大变,仍无济于事。“既要市民吃得起肉,又要农民养得起猪”,在目前看来,这只是政府的一厢情愿。
猪肉是一种特殊生活消费品。它和粮油一样,从来都跟战备、跟民生、跟稳定,紧紧扣在一起的。它是一个风向标,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山雨欲来。按照现在的粗放链条:农民养猪户—市场收购价—猪贩—指定屠宰场—菜市场肉档—居民餐桌,实难保证“吃得起、养得起”。国家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惟有解铃还需系铃人,从供求平衡上突破,由政府统筹安排,提前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让人民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就从猪肉价格调控开始吧!
(2007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