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解读“党内潜规则”



  据《北京日报》报导,中央党校教授蔡霞和北京市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苗佳瑛,近日就某些基层党组织内部盛行的潜规则现象,应邀作了嘉宾式谈话。《新快报》昨日(1月16日)A17版也有全文转载。以下是学习“谈话”内容后的初级解读:

  (1)什么是“党内潜规则”?

  以不敢公开为特征,以对抗、破坏党章为代表的显规则为手段,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彼此心照不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行规”。

  (2)“党内潜规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集体领导—— “顺向思维,违心表态”。即班子在讨论问题时,只要不牵涉到个人利益,每个成员在发言时自觉唯书记马首是瞻,察其颜,观其色,听其音,尽量避免产生分歧,人云亦云为好;当“不幸”出现意见分歧时,要么“和稀泥”,要么找藉口躲避。

  选举投票——名义上的“提名”,实际上的“指定”;形式上的“酝酿”,实际上的“服从”;表面上的“差额”,实际上的“等额”。

  识人用人—— 还是那条精湛对联刻骨铭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比如“选贤任能”、凭实绩用干部是我党干部工作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上,一些人往往需要通过行贿、走后门、拉关系才能谋得心仪的职位。

  团结——“多栽花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借团结为名,拉帮结派,搞一团和气。

  批评——下对上,借批评为名,行吹捧之实。比如“书记不注意保护革命的本钱,劳逸结合做得不好”最为经典。同级之间,所谓“批评”就是提“希望”。而且前提是:“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批我我就批你”。

  (3)“党内潜规则”是否像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各领域的潜规则一样,从上到下普遍存在呢?还是个别基层?

  存在于某些基层党组织内的一种客观现象。

  (4)“党内潜规则”的实质是什么?

  “权力意志”或称“权力异化”,把公权变成私权。谁手里握有权力,谁就可以凭藉权力的强制性,去实施一定的利益意志,使他人的行为顺从自己的利益意志。

  (5)“党内潜规则”的价值理念是怎样的?

  “党内潜规则”的价值理念与党章制度规定的价值理念大相径庭。作为党内正式制度即显规则的党章规定,其价值理念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而“党内潜规则”的价值理念则正好与之相反:代表权力者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奋斗。

  (6)“党内潜规则”产生和盛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党内制度建设本身有缺陷和漏洞,给潜规则带来生长的空间。

  (7)“党内潜规则”的直接危害性有哪些?

  第一,把党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关系搞反了,权力关系倒置。党员民主权利处于劣势,握有实权的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强势力量。于是乎,本来是监督制约党内领导干部的党员们,变成了被其管理和监督的对象。这种权力关系倒置,使得党内关系上出现封建色彩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个人崇拜、家长特权现象。

  第二,在选举、用人、重要决策等重大问题上,由于潜规则的潜入,就必然出现暗箱操作,一言堂等破坏规则、损害公正性的丑恶行为。

  第三,给全社会带来不正之风。凡是“党内潜规则”盛行的地方,不正之风、权钱交易等腐败就会蔓延到社会各行各业,进而泛化为一种不可抗逆的、具有普遍性的全民行为和生活方式。

  第四,给党员和群众带来思想认识上的极大混乱。诚信大厦倒塌。在潜规则侵蚀、盛行的党组织中,坚持党章原则的,得不到支持,奉行潜规则的却被赏识重用。一些党员群众虽然并不认同潜规则,但为了自身“安全”又不得不违心地去适应这种扭曲的变化。于是假话风行、套话流行、骗子横行。广大党员干部等于被迫跳进自己参与挖掘的陷阱里。 

  (8)如何清除“党内潜规则”?

  第一,切实执行党章规定、维护党章权威,发展党内民主,营造良好的党内生活环境。

  第二,正视现有党内制度体系的缺陷,弥补制度缺失。即把原制度中的那些“不好把握”、不易落实的原则性规定具体化;简略性规定细致化;含糊性规定明确化;号召性要求制度化;弹性大的条文刚性化。

  第三,鉴于潜规则的存在往往和“一把手”的“示范”作用有很大关系,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和监督。

  第四,加强舆论监督制度的力度。特别对“人治大于法治”、“权大于法”的种种丑闻要公开曝光。让潜规则在阳光下没办法潜行。  

  (2007年1月1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