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但愿数据不准
据保守统计,我国公车目前已达350万辆(另据南京市纪委赵再飞等发表在《南京纪检监察》网的《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初探》一文提供的数据,早在2000年我国公用轿车保有量已经达到约40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远远超过我国军费开支,超过我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在职务消费中,车辆消费占单位行政经费的90%左右,占到全部国家财政支出的38%。2004年,一汽集团研制的科技含量很高的8款新车中,有5款属于公务车。目前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04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就高达500亿元。请看今天网刊的一组数字:
部分地区官员公车超额配备情况:
地区 规定配备数(辆) 实际配备登记数(辆)
广东省 13650 978446
福建省 9660 502265
湖南省 10870 467330
湖北省 11084 397513
上海市 8125 262115
浙江省 9780 522970
江苏省 12760 618540
山东省 12550 502110
辽宁省 11480 473340
河北省 9630 356410
河南省 11840 421700
江西省 8360 288810
安徽省 9470 367440
黑龙江省 9530 383720
吉林省 7880 297930
海南省 4130 63470
官方文件明确规定:正局级干部,配备奥迪A6,价值在40-50万;副局级干部,配备帕萨特,价值在20-30万;处级干部,配备桑塔纳,20万左右。
反过来看看我国人民群众的民生状况。花费在公车上的费用每年只要减少个500亿(相当于缩减实际公车量的1/6,或每年每部公车少开两个多月),就可以为一亿人购买500元/人的医疗保险,或者可以建造50000个希望小学,或者可以给10万个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
公车腐败除了突出表现在超额配置(等于明知故犯、法不责众的集体腐败)外,就是公车私用。据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黄铁苗介绍,全国现在约有400万辆公车,每年耗资3000—4000亿元,但真正用于公务的仅占1/3。全国政协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些公车出行只有1/3用于公事,其余都是私事,访友、旅游、送子女上学……。公车第三大腐败,是在修车和油料费中拿回扣,有些官员及其秘书司机俨然已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技术娴熟,手法老道。这已成为各级政府财政开支的“无底洞”。
为了杜絶公车腐败在全国搞了三次试点工作,但就是迟迟拿不出一个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令全国纳税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其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让坐公车的官员自己去反公车腐败,让公车拥有量最多的政府自己提出废除公车的可行性方案,无异是天方夜谭!这应该是一个常识性话题。人都有趋利性,这是人的天性,执政党、在野党,无党派概莫如此。但有证据表明,某某党的党员在特殊年代确实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这就更增添了现实该党反腐斗争的复杂性和戏剧性。己利过不去,外国不想学,于是就这么对己“无直接利益冲突”地拖着。一句话,让各级党政机关的官员自己取消公车,结局只能是现在这样:一等、二看,能不通过就不通过。或者再把活经念歪,将计就计,借着公车改革这波浪潮再搞一次更加符合既得利益者的“腐败改革”。实际上这样的“腐败改革”在个别地区已经粉墨登场了。这也可说是公车第四大腐败。
公车腐败损失的不仅是纳税者的钱,还有执政党的威信、形象和公信力。
(2007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