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排名靠前 得奬没份



  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昨日公布了2006年度世界上163个国家和地区的清廉指数排行榜。芬兰、冰岛和新西兰并列第一,成为全球最清廉国家;海地、缅甸、伊拉克得分最低,位居末首三甲。中国从去年排名78跃至70名,居中。报告分析,在所有163个国家和地区中,腐败最严重的有71个,腐败比较严重的占75%。按照这个比例,排名70位的中国,显然属于“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

  “透明国际”用于评估的指数是如何得出的?其中又分哪些计分项目?不得而知。不过,该组织每年都会设“清廉奬”,颁发给在反腐方面有突出表现和贡献的人士。迄今,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人荣获该奬,只是目前还没有颁给过一个中国人!我想,这与我国政府对该组织的权威认同,以及媒体介入、机构响应、人民群众的踊跃参与和公共推荐,都不无关系。比如平地刮起审计风暴的李金华,剑指中央32个直属部委机关,曲线反腐,间接反贪,在中国特殊国情下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对国家龢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深远影响至今推动着全国。各地方政府都在自查自纠,审计过关。还有香港大学的郎咸平教授,第一个怀疑、并以理论和事实剖析了部分国企领导人趁国企改革、企业改制,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甚至将国有资产变相调包到自己名下。同样是他,又是第一个对中国内地庞大的社保基金的流向和使用提出质疑,并把它和对此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当地党政一把手的个人廉洁程度联系起来(上海社保基金案)。

  像李金华、郎咸平这样的人,足有资格成为“清廉奬”的候选人,为国人扬名,进而推动国家排名朝前。可中国缺乏推荐的政府渠道。换言之,政府对非政府民间组织不感冒!尽管它做的是顺民意、得人心,全体地球人共识的大好事。  

  

  (2006年11月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