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典型的官报官题



  今天(8月31日)《南方日报》一版头条标题“免费义务教育并非全免费”,看了令人气结。话意没有错,可语气难顶!把这句官员应付谘询的日常惯语原装放在报纸当眼处,太失报相了!编辑打题应当尊重读者的感受,特别是那些有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读者。标题婉转些,打成“教育厅负责人解释,免费义务教育仍要收课本费”作副题。主题改成“今天广东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不更接近新闻主干吗?“义务教育”本意就是免费教育,前缀“免费”二字,已有唯恐天下人不知之嫌。如今话锋一转“并非全免费”,就更像无良酒楼老板对付上当食客的奸诈之言。

  回过头来再看“免费义务教育”。这个冠名,饱含着虚假政绩的时代印痕,实在有太多的漏洞。教育,除了师资、教舍、教具外,理所当然应包括比例占大宗的教材(即课本、作业本等)。只有我国才会将体现教育成本的“学费”人为分离出诸多项,其中又特别把费用最多的一项课本费、学杂费与学费分开,单独设项,即划为不属于义务教育免费那部分永远需要自费的内容。这就形成了一个好大的理解误区,老百姓单看字面喜盈盈,待领着孩子进校门时就傻了眼。有意思的是,无论义不义务,学生都要自掏腰包的课本,国家却垄断着出版权,学校强买强卖,连民间人士出于节俭提议的旧书重用都被各级教育部门拒絶。我无意批评政府课本费应该收或不应该收,而是建议把称谓之名从一开始就取对、取好,让人们一看就明白,不会有歧意。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行不果。比如“免费义务教育”,就名不符实。应改为“有限义务教育”。 

  

  (2006年8月3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