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难得机遇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科技与文化三者的融合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推崇创新、推崇将“文化”和“创意”产业化,强调文化因素和创造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核心的推动作用的理念、思潮和实践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之势。为此,荔湾区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大力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荔湾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护和弘扬西关文化,有利于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西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意义重大。

  (一)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文化与科技、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即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创意精神渗透于其间。文化和创意的价值第一次被无限地彰显出来。例如楼盘被赋予了“文化地产”,汽车被称为“移动的家”,在工业方面,出现了观光工业、时尚设计业等。加载文化符号和创意理念越来越成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所普遍关注的东西。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首提“创意经济”名词的国际创意产业研究专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

  这种背景下,以“西关文化”和“创意西关”为主题、以西关悠久发达的商贸体系为运行环境、以西关独特的创意文化品牌为主要载体的西关文化创意产业也蓬勃兴起,并给荔湾这座老城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何以产生如此之大的经济效应?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又有什么经济价值?让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吧。

  1.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潮流。

  知识经济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它具有四大特征:其一,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其二,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三,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其四,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知识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力量,经济和社会发展直接地、强烈地依赖于知识生产、创新、积累、传播和应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价值”和“创意价值”将越来越重要,所有经济和产业的“文化属性”和“创意属性”将越来越增强。可见,以“西关文化”和“创意西关”为主题的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潮流是相契合的。

  2.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区建设。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度越来越大,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显。在这种背下,各国、各地区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緑色GDP之类的发展策略。尽管提法和着眼点有所不同,但基本精神是相同的:一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通过社会关系的调整、优化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优化。二是通过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保护,使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从开端到中间过程再到末端达到物耗能耗最小而效益最大化。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立足于西关文化的意义和创意的价值,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其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是一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道路。

  而且,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还能较好地解决一些老厂房、旧仓库、历史建筑等的去向问题,促进城区建设发展,提高城区文化品味。一些老厂房、旧仓库、历史建筑等融历史与现实于一体,在这独特的时空环境中,较容易产生创意的灵感。世界上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常常萌生和集聚于已淘汰的旧工厂、旧仓库里,使得逐渐萧条的地区重新走向繁荣。美国曼哈顿的“苏荷”(SO-HO)和英国伦敦著名的泰德现代艺术馆就是其中成功的例子。在国内,上海黄浦江旁和苏州河边的旧厂房里也发生着同样的情况,当然珠江畔的信义会馆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荔湾做为一个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老城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区建设更是有着不解之缘。

  3.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能促进荔湾区产业结构重组与升级。

  产业结构重组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由于缺乏产品设计和文化理念,中国企业的产品很难赋予品牌以真正的生命力,全球有很多销量巨大的产品虽然是“Made in China”,但却不是中国自己的品牌。特别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竞争的重点主要就是产品的“设计”与“概念”。与那些跨国企业依靠造型新颖、工艺精细、概念创新的产品成功赚取的巨额利润相比,中国的加工型企业拿到手的只是1%~2%的微薄利润。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先生形象的一句“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波音747飞机”,尽道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苦涩。

  目前,荔湾区的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虽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产业质量不高,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二、缺少辐射带动作用强、集聚度高的龙头企业,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三、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比较缓慢。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荔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首先,从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上说,它属于产业层次较高的第三产业,而且大多属于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就是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其次,从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本质上说,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立足于创新与研发高端、立足于西关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这为占据产业价值链高地,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再者,从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功能上说,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可融性极强、高整合性等特点。它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扩大劳动对象范围、提高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与其它产业融合,并促进其发展。因此,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形成较强的产业聚合力,有利于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总之,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对于荔湾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文化”和“创意”的精彩,就没有中间生产制造、下端营销的精彩。荔湾区以文化和创意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力点,必将大大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完善和提升。

  4.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发挥。

  发达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样,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例如,某些文化创意企业或个体艺术家在西关的集聚,将带来的是更多文化创意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在西关的集聚和互动,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和独特的集群发展环境。而这集群环境的特征是生活和工作结合、有较完整的产业链、有多样化而宽松的环境、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而且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可见,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环境,不但有利于集群内部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不断吸收龢利用群外经济资源,不断地为西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还能通过扩大城市就业空间、提升城区竞争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途径来推动荔湾区经济发展。

  (二)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保护和弘扬西关文化

  在全球化、市场化、多极化和信息化交互作用之下,世界上各种思想、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竞争、相互激荡愈益突出,民族文化的优化和淘汰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悄然进行着;同时,发展文化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也时有显现。如何保存和弘扬西关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在于要正确处理中西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经济与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问题。

  1.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能有效处理文化上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龢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①100多年的人类历史已证明瞭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在全球化和多极化交互作用之下,世界上各种思想、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竞争、相互激荡愈益突出。

  这就使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新历史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铸就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劲肌体,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交融的涡流中形成更具民族特色的优势。具有中、西文化交流传统和直面改革开放前沿的西关文化无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对于民族文化最有效的保护就是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民族文化最有效的继承就是和母体血肉相连地不断创新,创新才有生命力。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一种创意的精神,强调的是对西关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发挥。因此,它能将创新的时代精神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藴较好地融合起来,从而较好地处理中西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2.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能有效地处理经济与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时有矛盾。广东文化建设与改革的多年实践表明,进行文化建设就要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发展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壮大文化事业,甚至可以说只有发展文化产业才能从根本上发展文化事业。对于具有产业属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来说,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发展文化事业;从文化的社会功能上说,谁拥有并控制实力雄厚的文化产业,谁就能牢牢占有思想的高地;片面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忽视文化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是有害的,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做法也是不对的。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推崇发挥人的创造性,认为“创意”和“文化”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核心动力,强调文化与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性和产业化道路,克服了文化被动论、文化无用论的认识,从而有利于经济与文化关系的正确处理。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文化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作用,克服了仅仅把文化当做意识形态的片面认识,从而有利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关系的正确处理。

  总之,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能较好地处理中西文化、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经济与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有利于保护和弘扬西关文化。

  (三)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城区综合竞争力:它有利于推动城区产业重组与升级、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素质和城市品味等,这些在文章中已经有详细论述,这里主要就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区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谈点认识。

  以“西关文化”和“创意西关”为基础的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是荔湾区真正拥有的比较优势,也是其城区竞争力的核心与精髓所在。因为:第一,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为竞争对手所知晓和模仿,要想始终领先对手,唯一的办法是不断创新,不断加强自己特有的城市文化建设。因为只有创造力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是难以模仿的,这是城市竞争中最高端、最宝贵的资源。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直接现实。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带动力强、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少污染或无污染、可以重复开发龢利用等特点。因此,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是真正能把西关文化和人的创意转化成巨大社会财富的事实。

  1999年由欧洲社会基金资助的ICISS项目的总结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的确,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是一个城市的标识,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同样,创新也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和灵魂,一个没有了创造活力的城市无异于一座死寂的鬼城。这几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也表明,在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国城市竞争力不再仅仅依赖要素资源的禀赋,而是取决于城市市民素质、科技创新、社会和谐。这都说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抓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相契合的。

  伦敦等城市的成功实践也再次说明瞭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提升中的核心意义。上世纪后期,伦敦通过大兴文化创意产业,纠正了外界对英伦保守、顽固的印象,重振了伦敦形象。整个90年代,伦敦就业增长率为6.8%,而同期英国仅为0.6%,伦敦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生产中心,也是五大音乐制作中心之一,它是英国服务贸易的输出中心,光是伦敦的广告和设计业每年就赚得20亿英镑以上的海外收入,整个伦敦的经济总量占英国的1/5。英国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菲利普·多德( Philip Dodd) 在对创意产业的阐述中,更多地谈到“品牌”。他将品牌理解为“ 对外人、对世界讲述自己发展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他认为每个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伦敦正在向我们讲述着她那动人的故事。纵观全球,那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文化创意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也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而闻名遐尔。如:伦敦、巴黎、香港、安特卫普、纽约、东京、巴赛罗那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条件,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必将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具体层面上说,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人的创造性、社会性不断得到激发和钟炼。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①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推崇西关文化,崇尚创造力的价值张扬,强调西关文化与创意的实践性与产业化道路。可见,大力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方式之一。

  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而任何文化都从本质上反映并维护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是各种社会关系得到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也是为真正占有人的本质创造现实条件的过程。

  2.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西关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简单事实就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只有首先解决了吃、喝、住、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西关经济发展,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3.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西关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加强了对西关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和弘扬,促进了西关科技和文化的普及与运用,使人们在丰富的科技和文化资源中吸取发展的能量;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保护和弘扬西关文化,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国对西关文化的理解,提升西关文化的影响力,从而在与外来文化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增强西关人民的文化自信心。

  4.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大量高素质的文化人士、创意阶层聚集于西关,这不但在整体上提升了西关人民的素质与形象,而且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由于文化活动和创意劳动的特殊性,促进了政治与管理向更为柔性、更为宽松、更为人性化方向发展,从而提升西关的城市品味和包容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5.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能强化市民的文化归属感。

  自古以来,西关人杰地灵。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重在挖掘本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这有利于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和人文精神,强化市民的文化归属感。

  二、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不但顺应时代潮流,而且还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治条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社会的基础。同时,它还面临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广阔的发展空间和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召开的大好时机。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世界经济主道地位的世纪,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都直接地、强烈地依赖于对知识和创造性的开发与应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经济、科技和文化三者的融合成为一种潮流,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价值”和“创意价值”将越来越重要,所有经济和产业的“文化属性”和“创意属性”也越来越增强。因此,以文化为主体、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成了最契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产业形式,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际上,英国、美国、韩国、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瑞典、荷兰、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正以各自的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展现出文化创意产业全球蓬勃发展的热烈景象。在英国,早在1997年就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2000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过50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提供岗位115万个,占总就业人数的4.1%;1997-2000年它的增长率是其他产业的3倍,达到9%。2001年,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指出,当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为1125亿英镑,约占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创意产业占总增加值(GVA)的8.2%。2002年,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雇佣总人数为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该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以就业和产出来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创意产业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地弥补了货物贸易逆差。

  在美国,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更是其现代经济的重要标识,没有创意,就没有新经济。阿特金森和科特早在1998年就明确指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幷发出了“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美国的创意产业是其出口的核心,占到了出口的80%,在好莱坞、迪斯尼、大都会、硅谷等“品牌”旗下的产品,无不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2006年发布的《硅谷指数要点》报告指出,美国的“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已成为仅次于软件产业的第二大产业集群。

  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称“内容产业”,形成了包括电视剧、电影、音乐、广播、游戏产业为主道的文化产业群,并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知识经济强国。2001年,韩国动画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日两国。2003年,动漫产业出口额首次超过钢铁。

  在中国,几年前,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瞭解还只限于北京798工厂和上海苏州河边的老仓库,以及在那里苦苦挣扎着的艺术家们,随着城市建设的步步逼近,他们曾经面临着被拆迁驱逐的命运。2006年12月11日,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作为“文博会”的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发展论坛”也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这一切都被视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在这次“文博会”上,798工厂和苏州河边的老仓库被冠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名称作为成功案例昭示世人。同样,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中国香港、北京、上海、深圳、中山、广州、苏州、杭州、长沙、重庆等各地蓬勃发展,有关动漫、广告、出版、影视、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行业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火热建设中。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成功经验为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示范效应。

  (二)有利条件

  1. 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为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需求动力。

  从物质基础方面说,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东已由农业经济为主、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的边陲省份,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生产力水平较高、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经济建设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1999年,小康的实现程度就达到了96%以上。2005年,全省GDP首破2万亿元大关,总额达21701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1/8,人均GDP为23616元,到2010年,全省进入宽裕性小康社会;① 2005年,广州市GDP总量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115.7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约29.1%,占全国的约3.3%,人均GDP为8500美元,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率先实现现代化;② 2005年,荔湾区GDP总量为341.33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在市属老城区中排首位。③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为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人民的消费需求方面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是生产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同时消费需求本身就是生产的一种形式。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需求,就没有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发展。

  20世纪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有贫穷走向经济腾飞,国民经济规模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凸起的现象。按经济学家波特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到“财富驱动”的经济发展四阶段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初级的、低层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后,高级的、高层次需求的地位就会日益突出;当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后,人们就会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傲立潮头,引领世纪。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全面小康阶段迈进。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例如广州市城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2004、2005年分别为13347125万元、15196829万元,其中文化生活服务性消费支出分别为2707203万元、4442164万元,分别占当年总支出的20.3%、29.2%左右。①2006年广州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444.93元,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为5545.95元,占总支出的35.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2530.69元,占总支出的16.39%。②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在文化方面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文化消费潜力也将不断得到释放,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动力。

  2.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政治条件。

  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党和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而全方位的。进入新世纪以来,荔湾区区委、区政府并没有在历史遗留下来的丰厚资源上止步不前,而是继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一项重要的使命来完成。

  区委区政府在为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明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的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做了大量的政策和体制的安排。区委区政府实事求是地根据荔湾区的现有资源和自身的优势,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做出的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抓住广州市将荔湾创意产业集聚区纳入2007年重点建设预备项目的有利契机,做出了以“商旅带动、产业升级、科教强区、环境优化”来建设荔湾现代化商贸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战略;努力把荔湾打造成“两个适宜”的现代化文明城区、繁荣兴旺的商贸中心区、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名区和水秀花香生态城区;制定了《荔湾区商贸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荔湾区旅游建设发展情况》等文件;也出台了包括金融、财政、税收和招揽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优惠政策,并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融资渠道社会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和加大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的新机制。  

  同时,区委区政府作为公共部门,不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环境建设和经费投入。实行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又便于文化创意市场主体降低成本,更好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文化知识产权,维护合法经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努力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区政府建立了全市首家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标准建设的区级旅游谘询服务中心;开发了全市首个以居民社区、和谐社会为题材的“西关老街风情游”旅游产品;促进陈家祠、黄大仙祠、荔湾博物馆等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景区申报评定国家4A和3A景区;建设了陈家祠广场标志性牌坊和陈家祠景区停车场;全面推进荔湾湖公园、醉观公园的扩建工作,加快沿江、沿涌、沿路緑地以及龙津緑化广场、何香凝纪念公园等中心緑地建设;精心培育以广州设计港、信义国际会馆、广州工业设计国际交流中心为重要节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初步形成了北港南湾、西岛中园的发展格局……总之,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 荔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藴和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是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

  荔湾建置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的深厚历史积淀,为荔湾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也孕育出传统岭南文化和开放的外来文化融为一体的西关文化,尤其是建筑、饮食、民俗风情、中医、商贸、曲艺、园林、禅宗、书画、工艺等十大特色文化,已成为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

  荔湾既有独具花乡水乡古风的聚龙古村落、西风东渐的西关大屋、集岭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陈家祠,又有欧式建筑博物馆之誉的沙面建筑群;既有千年古刹华林寺、道教名观仁威庙和黄大仙祠,又有露德天主堂、信义基督堂;既有充满浓郁西关风情的骑楼街、麻石街,又有清代丝织行业会馆——锦纶会馆、闻名遐迩的商埠十三行;既有广州粤剧祖屋——八和会馆,又有何香凝、康有为、蒋光鼐、陈少白等一批名人故居,等等。这些名胜古迹使人们可以在一天之内瞭解广州千年历史,因此,荔湾有着“没有到过荔湾,就不算真正来过广州”的美誉。

  荔湾既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亦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既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最早接受外国宗教的外贸商埠地,亦是著名的 “中国曲艺之乡” ——粤剧曲艺发祥地、中医之乡;既是素有“岭南第一花乡”的美誉的“中国花木之乡”,又是历来商贾云集、贸易发达的特色商业街和闻名遐迩的特色专业市场的所在之地;既有人称“食在广州,味在荔湾”的闻名中外、魅力独特的西关美食,又有雅风长盛的民间习俗、工艺、醒狮武术及古玩收藏等。今天的荔湾区不但人杰地灵,更怀有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豪情壮志。所有的这些,都为荔湾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双宜”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与市场环境。

  建设文化大省,是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一直走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从1978年至2001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7倍,年均递增15.6%,分别高于GDP和第三产业2.2、1.1个百分点;其增速在第三产业12个行业中居第五位。2003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为954.56亿元,占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量的 26.7%,占全省GDP比重为7.1%,文化及相关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2004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为1205.4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6%,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超过20%和10%。2005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433亿元,占我省当年生产总值比重的6.6%,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3%,占经济总产值比重居全国第一。①数据表明,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与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体制优先,在全国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的广东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广东省已形成了文化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音像制品市场和文物字画、工艺美术品市场等具有相当规模、品种较为齐全的文化市场,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市场体系和管理体制。同时,广东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出版印刷发行为支柱,以报业为龙头,以广播电视为新的增长点,以文化娱乐为重要补充的市场格局的发展特色和以中心城市广州、深圳为主体,覆盖整个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带,以广州、深圳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居民为消费主体的基本格局。这些都为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州老城区——荔湾发展西关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发展机制。

  (三)良好契机

  1. 加入WTO客观上给西关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加入WTO对于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给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文化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又给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就机遇方面而言,加入WTO,更有利于我们能够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从市场方面来讲,加入WTO后,一方面,我们可以享受WTO中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安排和优惠待遇,利用西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具优势的文化创意产品,进入广阔的世界文化市场,从而打造出世界性的文化创意品牌;另一方面,成员国的资本、文化产品也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入国内市场,这对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造就了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推动了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茁壮发展。

  从文化资源交流共享方面而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们借鉴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做法提供更多机会。这主要表现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文化创意内涵的丰富等实践活动中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

  总之,加入WTO,有利于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文化底藴深厚、具有独特创意元素的西关文化创意产业走向世界,在与世界各种文化的碰撞、融会中发展进步。

  2. 亚运会的召开将为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文化创意产业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在世界各地迸发出无穷的活力,不仅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且日益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行,亚运会和西关文化创意产业在同一历史时刻相逢与切合,为广州和荔湾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宝贵机遇。

  文化交流是国际性运动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国际性运动会的根本。国际性运动会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将文化推向国际市场并不断发展的成功手段。就旅游文化产业而言,以悉尼奥运会为例,悉尼在16 天的奥运会期间,总共吸引了约25 万名海外游客,连同国内游客总人数超过100 万,形成了悉尼旅游的“黄金季节”,并已经实现了100 多亿美元的长效收益。广州亚运会期间,也将有大量的运动员和外国游客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观光。而且,亚运会将会极大地提高广州和荔湾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会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从而形成“后亚运效应”。因此,举办亚运会是开拓和做强区域特色旅游文化市场的极好时机,也是展示与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内涵的大好机会。为此,广州特别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最具岭南地方文化特色的荔湾,要善于打好“亚运”牌,促进西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作者分别系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蒋述卓 着:《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叶辛,蒯大申 着:《创意上海》,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 盛垒:《创意产业: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珠江经济》2006(3),第79-85页。

  [4] 柳洲:《发展创意产业的必然性分析》,《城市问题》2006(5),第21-27页。

  [5] 周莉华:《试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J]《南方经济》2005(1),第63-64页。

  [6] 金元浦:《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论文专辑》,http://www.culindustries.com 。

  (作者:左伟清   陈 伟   吴伦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