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

  一、以粮为纲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858年5月,根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以高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顺德县结合顺德地区的实际情况,在1958年的下半年掀起了开大河、挖大塘、整治排灌系统、平基改土的高潮。 成绩显着,改变了过去稻围高低不平、土地零散、河涌弯曲、排灌不良的状况,农田得到平整,河道截弯取直,特别是排灌的电气化,提高了农田旱涝保收的能力。但是,在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挖大塘只片面求大,河涌布局为求美观而一律笔直,劳力组织上,讲究大兵团作战,往往一个工地,上万人不分昼夜的大干苦干,在当时机械化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施工全凭人力手挖肩挑,劳动力浪费严重。
  
  另一方面,随着“大跃进”的不断升温,严重脱离顺德实际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风泛滥起来。农业上批判“三公”(养蚕公、管塘公、驶牛公),否定顺德的地域特点和历史传统,强调“以粮为纲”,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影响了糖蔗、蚕桑和塘鱼的发展。工业上“以钢为钢”,组织十万人大炼钢铁,结果产品以烧结铁收场。大跃进期间建设的19个潮汐发电站,虽然闻名全国,引来了全国多达5000人次的参观,但终因效益差而废弃。
  
  二、文革时期村社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顺德被指责为资本主义特别严重的地区,在文革初期受到较大的冲击,党政机关瘫痪,生产秩序混乱。但是,顺德人民历史上形成的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和求实精神,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运作照常进行,没有发生大的武斗,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一度冷落的社队办工业,重新恢复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顺德的社会生产结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农业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工业逐步成为顺德的主导产业。
  
  20世纪70年代开始,顺德兴修了三项大型水利工程:疏挖潭洲水道、围垦中心沟、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在当时劳动技术条件低下,完全依靠人力来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其突破限制,勇于创造,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已初现端倪。
  
  文革期间,交通也有所发展,主要交通干线改为沥青路面,实现了公社与公社和公社与主要乡村通车。1976年县二轻电线厂和北滘电器塑料厂试制台式金属电风扇成功并投产,标志顺德家用电器产业开始萌芽。1977年10月,顺德中国旅行社开业,透出了新时代春天的气息。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