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明朝军队从福建海道进军广东,驱逐了元朝的统治势力。1369年设立了广东行省,时顺德属广州府南海县。
一、黄萧养起义与顺德立县
明朝初年,实行海禁和重农抑商政策,社会经济中海外贸易和商业占重要地位的顺德经济受到摧残;在围垦沙田的过程中,地主豪绅依势强占土地,社会矛盾尖鋭,加之苛捐杂税和贪官污吏的野蛮搜刮,1448年9月,广州爆发了黄萧养起义,义军头裹红巾,在现勒流龙眼誓师起义,然后一路占领大良,进攻佛山,直捣广州,黄萧养自立为“顺民天王”,改元“东阳”,建都大良。但在广东的官吏士绅和明朝军队联合镇压下,1450年义军力战失败。为了更有效的加强统治,明朝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452年5月16日),把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安四都三十七堡及新会县的白藤堡( 1958年10月复归新会县)划出设置新县,取“顺天明德” 之意,命名“顺德”。
黄萧养起义催生了顺德县,迫使明朝改变统治政策。1450年,明中央政府下令整顿广东吏治,打击地方豪强,实行均徭法,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大王滘·白鹅潭
相传,黄萧养在广州西南郊区东滘附近陷入敌人前后夹攻后,便仰天大叫三声:“为解百姓苦难,宁死不回!宁死不回!宁死不回!”一夜之间,出现了一条水滘,挡住了官兵。后来人们为纪念黄萧养,把这条水滘叫“大王滘”。
此外,人民为了缅怀黄萧养的功绩,把广州海珠桥一带的河道改名“白鹅潭”;把黄萧养曾屯兵扎寨的罗村宁埠村改名“寨边村”,把传说中黄萧养借用过的佛山沙口一座山岗改名“王借岗”。这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黄萧养寨
在新会会城西郊石涧九龙窟内,云峰寿星公山下。1450年,黄萧养统军3万人,进攻新会城时驻于此地。寨地约5平方公里,分占两条山脉。寨内有练兵场、点将台和太师椅等遗址。寨后有一条通道,可退进大泽、同和等地。山寨居高临下,可见会城城内一切动向。
二、陈邦彦抗清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挥军入关。清军在南下的过程中,所到之处,野蛮屠杀劫掠,强令剃头,激化民族矛盾。在县城以教馆为业的陈邦彦慷慨道:“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即结束讲学,撰写《中兴政要书》,只身前往南京进呈南明弘光帝。广州陷落后,陈邦彦收编甘竹滩緑林豪强余龙部两千多人,于1647年起兵收复顺德,围攻广州,解救永历政权桂林之围。1647年9月,陈邦彦与清军激战清远,城破,投水自杀未死,被俘。初,清军劫持陈邦彦龙山祖家眷属,要挟陈邦彦归降,陈邦彦凛然批复道:“妾辱之,子杀之,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结果,陈邦彦妾及二幼子被杀;清远城破,次子战死。被俘后,决然不屈,五天后,被清军杀害于广州四牌楼,死时慷慨高歌:“天造兮多艰,臣也江之浒。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我躬兮多苦!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
陈邦彦等自1647年1月起兵到10月兵败,拖住了广东清军的全部兵力,挽救了永历政权,支援了抗清大局。其英勇献身民族大义的精神永世长存。
三、“禁海”、“迁界”与疍民起义
1648,郑成功以金门和厦门为基地,攻克闽南沿海地区,又多次进攻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清军。为切断郑成功与沿海内地人民的联系与物质供应,1656年,清政府颁布了“禁海令”,严禁广东等地商民出海贸易,严禁外国商船来华贸易,不许片帆入口。
1661年发布迁界令,命令由山东到广东沿海居民,内迁50里。1664年,清政府再次下令迁界30里,这次迁界包括顺德。迁界令一下,“桂洲、容奇、鹿门、小湾诸堡,空其室以行。弃田三千六百八十余顷,丁口随之”,内迁人民流离失所,生计无着,许多家庭集体投水或饮毒自杀,死亡载道。至于一时不愿内迁人民,则遭到残酷屠杀。经济上破坏更为严重,房屋被全部拆毁,土地荒废,渔猎禁止,商贾絶迹,是顺德历史上的一次特大灾难。
残暴的迁界政策,激起人民反抗。1663年,番禺疍民周玉、李荣率领鱼船百余艘起义,义军攻克顺德县城,逮捕知县王印,烧毁番禺、新会、香山等地清军哨所,搬走官仓物资。不久,起义被镇压。
由于人民反抗和赋税鋭减,1669年,清政府允许部分复界,直到1684年,才完全复界。然海禁如旧,清朝闭关自守政策持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才被打破。
史料
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清廷再次发布《严禁通海敕谕》,其中说:“郑成功盘踞海徼有年,以波涛为巢穴,无田土物力可以资生,一切需用粮米、铁、木、物料皆系陆地所产,若无奸民交通商贩,潜为资助,则逆贼坐困可待。”
——《清世祖实録》卷一四。
康熙十二年福建总督范承谟的奏疏中写道:“自迁界以来,民田废弃二万余顷,亏减正供约计有二十余万之多,以致赋税日缺,国用不足。”
——《皇清名臣奏议汇编》初集卷十三《清除弊害以图治安七条》。
思考题:
1. 如何看待清朝的禁海迁界?
2. 顺德设县对明朝和对顺德意义怎样不同?
活动:
收集资料,绘制黄萧养起义路线图。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