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区域合作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王仲兴

  一、区域合作领域的扩展

  我省的发展与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提出与实践,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的精神,都体现瞭高瞻远瞩与开拓创新精神。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看,合作的十个领域主要属于经济技术领域,这正是当前对区域合作范围的普遍性理解。但是,能否与时俱进扩展区域合作领域?如果说,区域合作初始阶段将重点放在经济发展领域是十分必要的话,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区域合作势必也将向社会和谐层面发展。其实,不但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的,和谐社会也具有开放性特征。例如,在外来工的技术培训与劳动保护,对外来工及其子女的法治教育及医疗卫生,对外来工子女(包括留守子女)的义务学历教育等,都需要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外来工输出地区政府密切合作。在防灾减灾体制、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同样需要区域合作。例如,对于“双抢”、盗窃之类常发案件,局部地区的突击型的严打行动固然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但是往往会出现暂时性区域转移现象。也就是就,在“严打”之下,这类违法犯罪行为会出现空间上的位移,向周边及更边远地区躲避与发展,这样,全局和长远的违法犯罪总量大体上不变。只有开阔视野,放眼全盘,这类违法犯罪现象的防治才能有较大的改观。例如,如果从流动人口是该类犯罪主要分子考虑,那么,对相关重要地区除了发展经济合作,走共同富裕道路,从经济基础角度防范外,还可以对流动人员特别是违法犯罪人员建立档案,汇集信息,应急联动,统一步骤。如此等等的合作,势必会收到扬长避短,各有所得,事半功倍,各方满意的效果。

  建议:在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的区域合作之时,应当大力发展社会领域的区域合作,这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辩证统一的完满结合。 

  二、珠江水系的综合治理

  今年,珠江水系有两件大事引人注目:一是广州市珠江游泳;二是特大洪涝灾害。

  这两件事的启示:一是区域合作的重要性。珠江综合整治工程离不开珠江流域所有地区的通力合作,“八年江水变清”不是广州市甚至我省单独能够完成的壮举,特大洪涝灾害是乐昌、韶关甚至我省事先无法防范的,只能尽可能减少损失或者灾后救济。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依存关系。环境污染、特大洪涝灾害,不仅需要事后救济,更需要事前预防。环保与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各项事业的关联性。珠江水系的综合治理,事关财政预算、技术开发、科学规划、计划安排、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等,因而需要综合治理,统筹安排。 

  建议:应当突出对珠江水系综合整治的规划与投入,在水域环保和旱(明后年会不会旱)涝防治方面有所建树,并就水质、洪涝事件向公众有个承诺。

  三、能源的开与节

  我省资源环境压力大,国内尤其是国外能源供给不可靠和价格不利,致使煤电油特别是车用汽油柴油供应等能源短缺现象时而出现,能源困境对我省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建议:(1)能源开发。开源与节流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是先开源而再节流,对于能源资源稀缺的我省来说,更是如此。一是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应当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二是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常规能源上,要加强与外省、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投资开发,扩展能源供给渠道。对于我省与跨国企业的非传统、非常规、综合性的能源伙伴关系,也应当开展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三是加紧和加强能源战略储备。

  (2)大力倡导能源节约。应当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加强资源节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增收等环节,并尽快制定并贯彻奬励与惩治相关的法规和制度。

  四、物业管理 

  住宅小区的出现与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业主与业主自治组织的行为、物业公司及其服务行为、政府及行业部门的管理行为的自身以及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幷且日益增多与加剧。由于缺乏经验,法律法规滞后,又是全国性问题,因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长远规划,甚至等待全国物管理条例的修改,都是可以理解的。

  建议:我省在物业管理的规范化方面应当更加主动些积极些,政府有关部门要有所作为,除了面向社会继续修改我省相关条例规章工作外,还应当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依法合理地调节在住宅小区范围中的各方社会利益,填补漏洞,防范负面事件爆发。

  五、文教大省

  “文化大省”是我省的目标之一。一般来说,文化与教育是同位概念。在我省政府文件中,教育和文化都是并列的,不归同属,而且都是教育在先,文化在后。作为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一员,感到我省有必要也有可能将“教育大省”列为建设目标之一。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我省在硬件与软件上已经具备了建设“教育大省”的坚实基础。我想,我省现在是不是教育大省,并不影响教育大省提法的成立。“教育大省”,即使不是对现实的确认,也可以作为未来目标的设定。 

  建议:我省在对教育的建设目标中,应考虑加上“教育大省”;或者将“文化大省”改为“文教大省”。

  

  (2006年12月1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